劉秀衣錦還鄉


劉秀衣錦還鄉

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當初與其兄劉縯起兵,是極為冒險的。他們雖然號稱漢高祖劉邦之後裔,其皇族血脈卻淡如流水,生計頗為窘迫,除了擁有一群劉氏宗室子弟,幾乎一無所有,兵少將寡,裝備極差,劉秀騎牛上陣,直到殺死新野縣尉,繳獲了一匹戰馬,劉秀這才滾下牛背,飛身上馬,噠噠噠噠,奔騰而去。遙想他騎在嶙峋牛背之上,呼嘯馳逐,往來廝殺,該是一副多麼富有喜劇色彩的古戰場畫面啊!這位“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後來不但娶了心目中美若天仙的聖女陰麗華,還在飛躍黃河空降河北之後,利用政治聯姻娶了河北豪強之女郭聖通,經過12年艱苦鏖戰,先後消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割據政權,公元25年6月,已經“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柏鄉縣固城店鎮)千秋亭即皇帝位,是為漢光武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以柔術治天下,以民心為張本,強有力地推動了時代之巨輪。他勵精圖治,厲行改革;整飭吏治,廉潔政治;發展經濟,富國強民;大興儒學,崇尚氣節……經過三十多年精心治理,開創了炳彪史冊的“光武中興”新時代,被後世譽為“風化最美(司馬光語)、儒學最盛(梁啟超語)”。

登基稱帝,君臨天下,舉目四望,盡為王土,其渺然而小寰宇之態,如黃河濁浪奔騰,無始無終矣。然而,嘚瑟總是一時,如何長治久安,才是一個君王面臨的要害問題。那一年,劉秀回到家鄉,“修園廟,祠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鄉親們許多錢財,幾位同族嬸子拿了賞錢,擠作一堆嘀咕,說文叔小時候誠實謹慎,為人厚道,是個懂事明理的好孩子,“唯直柔耳”,如今居然當了皇帝!言外之意,說他柔弱似女子,如何統御天下呀?劉秀聽罷,哈哈大笑:“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他說,俺劉文叔治理天下,就是以柔道為本啊!

劉秀衣錦還鄉

劉秀還鄉

以柔道治天下,就是行仁政,惠百姓,得民心。他說:“古之亡國,皆以無道”,青史之興衰,在乎民心向背矣。登基次年,他派大將馮異前往關中地區追剿赤眉軍殘部,叮囑說,那裡歷經戰亂,生民塗炭,百姓被迫為寇為盜,務必善待,讓他們好好回家種地,不許濫殺,更不許屠城。馮異堅決貫徹執行,結果“群盜多降”,騷動的局勢開始穩定。漢將吳漢奉命攻伐蜀地“成家皇帝”公孫述,歷經血戰,艱難拿下,吳漢斷然下令,族滅公孫家族,焚燬宮室,屠戮百姓,劉秀聞訊大怒,下詔嚴厲斥責:“城降之日,吏人從服,孩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仰視天,俯視地,觀放麂啜羹,二者孰為仁?”

“放麂”,語出唐代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一書中的“救麂免難”故事,說是女子張某救了一匹被獵人追殺的麂子,麂子知恩圖報,在她家房屋倒塌之前,用犄角挑起她的幼子跑出門外,張某追逐而來,轉眼間房倒屋塌,母子均獲平安。“啜羹”,殘忍不仁之意,典出《戰國策·中山策》:“樂羊為魏將,攻中山。其子時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致於樂羊。樂羊食之。”劉秀用這兩個慈悲與殘忍的經典案例,提示吳漢要心懷慈悲,刀下留情。

即使對吳漢的殘忍暴虐震怒不已,劉秀對他的戰功依然銘記於心,在其臨終之際親往探望,吳漢臨終遺言,卻是對皇帝的教訓:“臣愚無所知識,惟願陛下慎無赦而已。”他說,只願陛下不要輕易赦免那些罪犯而已。這顯然是對光武帝當初痛斥自己的回應。

劉秀衣錦還鄉

所謂“柔道”之要,首先要心懷慈悲

所謂“柔道”之要,首先要心懷慈悲,敬畏天地。他說:“吾德薄不明,寇賊為害,強弱相陵,元元失所,《詩》雲:‘日月告兇,不用其行。’永念厥咎,內疚於心”;“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厥”,罪過也。他像漢文帝一樣,“德薄”二字經常從腦海劃過,時時心懷怵惕,深恐有負皇天之重託。那年發生地震,導致地裂,他說:“而今震裂,咎在君上,鬼神不順無德,災殃將及吏人,朕甚懼焉。”那年發生日食,他為此輟朝五日,詔曰:“吾德薄致災,謫見日月,戰慄恐懼,夫何言哉!今方念衍,庶消厥咎。其令有司各修職任,奉遵法度,惠茲元元。”

那時候,自然災害被認為是一種“天譴”,君王不德,“天示之以災”,不少封建帝王為此頒佈“罪己詔”,祈禱蒼天寬恕自己的罪孽。面對日食與地震,光武帝“戰慄恐懼”之餘,想到的是“惠茲元元”,就是造福百姓。改革弊政,廢除惡法,方能順天應人。建武六年,他下令推行政制改革,裁撤機構,合併州郡,免除冗官,“並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同時施行輕徭薄賦,減輕百姓勞役。建武十一年,他宣佈“解放奴婢”,“天地之性人為貴”,對濫殺奴婢者,嚴刑伺候;對殘害奴婢者,嚴厲追究;對被傷害的奴婢,恢復自由身……這些重大舉措的實施,猶如細雨霏霏,滋潤天下。

劉秀衣錦還鄉

古今多少事,盡在干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