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要推陳出新百花齊放

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

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提出的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方針。其主要觀點: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

利用行政力量,強制推行一種風格、一種學派,會有害於藝術和科學的發展。藝術和科學中的是非問題,應當通過藝術界、科學界的自由討論去解決,通過藝術和科學的實踐去解決。

而不應當採取簡單的方法去解決。貫徹“雙百方針”,有利於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

第一,它鼓舞了一大批來自“五四”新文學傳統下的老作家的創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以來,在五四新文學傳統和戰爭文化規範下的解放區文學傳統間無形中形成的隔閡。

第二,在理論方面提出了反對教條主義,提倡現實主義的“廣闊道路論”,提倡文學寫人性,恢復人道主義傳統。

第三,出現了一批揭示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的創作,這標誌著社會主義文學開始成熟。

林風眠說,中國現代的藝術,因構成之方法不發達,結果不能自由表現其情緒上之希求,因此當極力輸入西方之所長,而長期形式上之發達,調和吾人內部情緒上的需求,而實現中國藝術之復興,以貢獻世界。

中國現代繪畫經過眾多藝術家在實踐中的探索,將中國畫形成了兩種類型:傳統型中國畫和融合型中國畫。

傳統型中國畫:在努力繼承中國畫藝術傳統的同時,力求在題材內容、藝術風格、筆墨技巧等方面有所發展的地道的中國畫。

代表畫家: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

融合型中國畫:融合了中西繪畫之長的中國畫,將中國傳統筆墨與西方繪畫的寫實畫法、光感、體感等相結合。

代表畫家:徐悲鴻、李可染等。

藝術大師們一生都在不停的創新,他們有著自己深刻而獨特的美學思想,一生的個性風格變化較為突出。這就是他們與一般畫家的區別。

當今社會文化藝術是多元的,包容的,藝術形式的高低隨著藝術家藝術思想境界的高低而起伏變化。藝術要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傳統否?創新否?融合否?知否?需要一定的藝術批評才能見分曉,是美術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寫實、寫意、抽象、表現等等這是由藝術家性格和習慣生活閱歷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藝術觀諸多因素決定的。特定的歷史時期會出現特定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思潮以及產生不同的藝術流派。檢驗真理的標準就是實踐,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敢為藝術獻身的藝術家,為藝術而藝術的藝術家才是值得人們所敬佩的藝術家。藝術的價值在於是否促進了藝術思想的發展和進步,能否給人們帶來審美的哲學和愉悅的共勉。

藝術要推陳出新百花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