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我們小時候讀過的童話《灰姑娘》,主人公灰姑娘長期遭受惡毒繼母和姐姐們的虐待,

在家裡,她知道繼母和姐姐很惡毒,於是溫順低調,低聲下氣,以免遭到生氣和毒打。

但是偶爾她有機會接觸到外面其他小夥伴時,當別人不欺負她了,她就可以展現自己可愛美麗的一面,於是贏取別人的喜愛和關照。

在舞會上,她的家人認不出她來,因為她的言行舉止,和在家被欺負時,完全不一樣了。


《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在生活中,也有孩子的行為反差是很大的。

有些孩子在家裡不說話,但和同學在一起時暢所欲言;在家裡不吃青菜,但和同學一起吃飯時,吃青菜吃得特香;在家裡和父母對著幹,他也不肯幫忙乾點活,但和別的孩子在一起,他又很願意主動幫忙。

以上這些情況,讓人很困惑。

這時,就會有一個假設,那就是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發展出不同的自我、不同的行為特點。


《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孩子在不同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

像灰姑娘一樣,大多數孩子至少有兩個不太一樣的環境,家裡面和家以外。每一個環境都有各自的行為規範和獎懲規則

孩子會逐漸發現在這個情境中適用的行為,在另一個情境中不一定適用。灰姑娘的例子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她的兩個環境相去甚遠,僅此而已。

兒童,即便是學齡前兒童,也十分擅長從一種行為模式切換到另一種模式,甚至有時候比大人更擅長。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家長會感慨,孩子在學校和在家,就像是兩個人一般。


《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和朋友暢所欲言,玩得開心


《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在家不想和父母說話


家長本身也善於切換不同的行為模式

其實家長也是很會從一種模式切換到另一種模式的。在輔導作業時,面對孩子是很氣的,嚴厲批評,但一轉眼,和朋友通電話時,馬上就會開開心心,說話溫柔。

不一樣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最合適的行為方式,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孩子在家不想和你說話,可能是怕他說多錯多,被你罵得更多,不說話是他心裡的最優選擇。在朋友面前,大家暢所欲言,沒有責罵,說話使他感覺和大家關係更好,這也是他心裡最優的選擇。

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孩子在家表現不好,出到社會還不一定會栽跟頭,因為他會根據環境做出最優選擇,用不同的方式來應對目前的環境。


《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家長要清楚你不是能完全塑造孩子的人格的

人格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環境的。天生的部分與孩子如影隨形,在某種程度上,它影響孩子在每一個情境中的行為。環境的部分與某個特定的情境相關。環境包括了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有些因素是家長所不能控制的。


《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孩子的人格形成受多方影響


灰姑娘在兩個社會情境下的人格特點大相徑庭,一個唯唯諾諾,一個大放異彩,當她被王子帶到城堡之後,沒人再能察覺到她低聲下氣的一面,大家只能看到在家庭以外她自信美麗的一面。

她那自信美麗的那一面,並非是她繼母和姐姐所教的,而是她自身心理不斷髮展,有自己的意識,在眾多環境中,她能模仿和學習如何根據不同的環境做出不同的行為。


《灰姑娘》:孩子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發展出不同的自我和行為特點


結語:

提升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需要家長的教導,也需要家長適當放手。家長也不要強迫孩子在家一定要怎樣怎樣,在外規定孩子一定要如何規範自己的行為。

家長要明白,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發展出不同的自我、不同的行為特點。他自身有適應社會的能力,你只需正確引導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