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就業故事

□ 本報通訊員 孫立偉

本 報 記 者 王桂利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874萬。創紀錄的畢業生數量,以及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讓今年的就業形勢格外嚴峻。面對多重困境,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未雨綢繆、集智聚力,全面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和“全員就業責任制”,把今年就業工作當作一次“大考”,多舉措、多渠道,千方百計促進學生就業,不漏掉每一名求職學生。

迎難而上,直面“最難就業季”

疫情之下,“不能出門,不能見面,不能實習”,讓今年學校5299名畢業生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困境,常規求職渠道被暫時關閉,對於學校而言,這個就業季不僅僅是被推遲,還要應對突如其來的各種變化與學生訴求。

孫雲龍是動漫專業畢業生,因為疫情,在家整整兩個月,儘管已經通過了公司測試,取得了實習資格,但畢業與求職的焦慮,讓他無法安心等待,為了儘快適應南方工作生活習慣,他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來到南方,跨越了1700公里,讓他深深感到求職的不易,他期望著疫情早點結束。

和孫雲龍同班的蘇琳雅,一直堅持在校期間養成的學習習慣,在不斷投遞簡歷中,每天堅持看一些專業書籍,準備著簡歷和作品集。在收到應聘回應的幾家公司裡,她選擇了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線上辦公,為國家電網製作插畫海報等一些插畫項目,“擔心形勢不好,影響到簽約,失落的情緒有時會有,更多時間還是自我調節,做好自己”。

有焦慮與不安,有選擇與等待,更多的是努力和堅持。

寧雙是酒店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疫情發生以來,對酒店行業衝擊較大,一度讓她非常著急,每天電話不斷,為2020屆畢業生答疑解惑,與8家合作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幾乎全天候保持聯繫和溝通,儘量做到讓學生原地就業的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繼續聯繫了其他20多家企業參與學校網上招聘,第一時間把招聘信息推送到每一個學生那裡,在沒有復工的時間,幫助學生做好萬豪、青島紅樹林、希爾頓等一些有意向企業的面試流程。

線上招聘,助力“空中就業季”

為了掌握疫情對畢業生就業影響的實際困難,學校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了專門調查,進行信息跟蹤,將政策、方案、提醒全方位傳播到每一位畢業生那裡。近期,學校一封2020屆畢業生春季網絡招聘會邀請函如期發送到了用人單位那裡,260餘家企業將為畢業生提供15000個工作崗位。

“空中就業”,既有學校的宏觀指導,也有教師的細緻輔導。疫情一開始,會計學院的李海濤老師就利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優勢,主動開展線上就業心理輔導,針對學生產生的就業焦慮和各種複雜心態,通過QQ、微信以及熱線電話等方式進行解憂答疑。

在此次疫情中,學校構建的“空中”立體化動態招聘信息平臺發揮了作用,為畢業生提供了10000多個就業崗位,發送出15000多條招聘信息。機電工程學院在疫情期間,舉辦了“雲端”招聘會,37家企業參會,為學生提供了1500多個就業崗位,近200名學生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疫情期間,學校合作企業一直持續不斷開展線上招聘,北京環球度假區為56名畢業生建檔立卡,山東臨工、山東豪邁、藍海集團等企業實施網上報名、網上面試、網上籤約。

當好“孃家人”,

呈現“溫暖就業季”

多年的校園生活,使學校成為畢業生的“主心骨”和“孃家人”。學校和各學院關心關愛到每一位畢業生,以“一人一策”、定向輔導等方式加強個性化指導。

安佰英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班班主任,學生的就業成為她疫情期間的頭等大事,有時吃飯時都在關注學校發佈的就業信息,班裡的辛凱因為疫情對就業擔心不已,她第一時間通過微信進行視頻溝通,幫助他積極聯繫企業,最終辛凱與寧波市一家汽車公司簽訂了實習協議,目前已經復工。班裡共有48名同學,其中39名已經順利同用人單位簽訂協議。

培養過硬的本領,是學校不斷輸出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所在,也是學生就業的最大競爭力。“我不擔心,經過三年學習,讓我學會了面對困境時如何想辦法克服。”宋旭是飛行器製造技術專業畢業生,他根據老師的建議,提前考取了民航局頒發的“多旋翼視距內駕駛員第Ⅲ類”無人機駕駛執照,在疫情期間,就業老師根據他的技術特長,在線上為他聯繫到了濟南市大疆無人機公司,熟練掌握無人機的性能,讓他對接下來的工作充滿自信。

學前教育專業的許文君在疫情期間,成為了臨沂市區直幼兒園的一名老師,代表全班對學校三年的培養表達了感謝,全班34人,除6人準備專升本考試外,28人全部落實了工作單位。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畢業生趙慧宇,通過老師連線搭橋,已成為魯橋建設公司項目部的一名測量員,一通車他就克服困難,來到項目部報到,專心投入實習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