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庭群一定没有这样的文章!

“叮铃”“叮铃”“叮铃”

睡眼惺忪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摸出手机。果不其然,母上大人又开始了独特的“叫醒服务”。“天天吃这种早餐,患癌风险高十倍”“警惕!这种致癌物你每天都在接触”“吃完香蕉千万别吃它,当心滋养癌细胞”家庭群里,二姨还在和她相互刷屏,交流最新“养生文章”。

静音—锁屏—睡觉

你的家庭群一定没有这样的文章!

这已经是第32天了,嗯?是32天吗?不重要了!

什么面条含胶、茄子吸油,我们平日所吃的鸡鸭鱼肉、大米豆类、瓜果蔬菜等,谣言一个都不放过,每天被父母按头吸收诸如此类的文章,就差让我写观后感了。凭借我近20年的受教育经历和清醒的辨别能力,岂能轻易被同化,每天翻书籍查资料,下场辟谣,练就了一身鉴真辟谣的能力,如今可以堪称一台行走的谣言粉碎机。

可即便如此,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给他们科普辟谣,结果都是群起而攻之。

设置消息免打扰,眼不见为净?

那都是我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实施的了。

这个方法确实清净了不少,但每次点开微信,家庭群头像那显示未读消息的红点,显得格外刺眼,你都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惊天大骗局。每次都好奇心作祟,忍不住点进去,一条条五花八门、标题雷人的消息就这么出现在你眼前。

打扰了,告辞。

这真像大家调侃的,刚把父母从保健课堂劝出来,不吃保健品了,他们又陷入了微信里的养生谣言圈里,什么也不敢吃了。加强父母对谣言的自主判断能力,任重道远。

你的家庭群一定没有这样的文章!

今天小编整理了10条常见健康谣言及误区,并给予科学解读。为避免长辈继续受骗,赶快转发给家中长辈吧。

谣言一:发热捂汗可以帮助孩子退烧

亿邦健康辟谣: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在捂汗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惊厥的发作。有的孩子会诱发“捂热综合征”,甚至因脱水而死亡。正确的方法是,视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谣言二:喝葡萄酒治老年痴呆症

亿邦健康辟谣:葡萄酒并不能预防和治疗中风与痴呆。预防和治疗脑中风和痴呆必须从解决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可控病因着手。

谣言三:喉咙卡鱼刺,喝醋可缓解

亿邦健康辟谣:醋并不能起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如果真的被鱼刺卡到了,还是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处理。硬来是很危险的。

亿邦健康辟谣:成熟的香蕉可以缓解便秘症状。而未成熟的香蕉含有大量的鞣酸,可能加重便秘。所以,焦分两种,黄色通便,绿色加重便秘。

谣言五:吃茄子能吸走体内油脂

亿邦健康辟谣:茄子的确能吸油,吸的是烹调时的食用油,而不是体内的多余油脂,更不可能把体内的油脂带出体外。

谣言六:手机、电脑屏幕调成绿色能护眼

亿邦健康辟谣:绿色的植物可以缓解眼疲劳,但屏幕等电子产品调成绿色不可以。当眼睛感到酸胀时,意味着用眼过度,应立即闭眼休息,或是眺望远方。平时应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

谣言七:每天几万步有利于健康

亿邦健康辟谣:每天步行太多很容易损伤膝关节!关节先天发育不良、体重超标、关节面对合不佳的人群应注意控制步行量,每天走5000~8000步即可。

谣言八:糖尿病患者可以放肆吃无糖食品

亿邦健康辟谣: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摄入,以为遇见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就以为可以大胆食用。但是,市场上有相当多的“无糖食品”并不是真正的无糖,它们只是没有添加蔗糖而已,食材中原有的糖类仍然存在。无糖食品也不能“降糖”,如果食用过量,一样会升高血糖。

谣言九:吃醋能软化血管

亿邦健康辟谣:动脉硬化是血管内壁出现了斑块,而我们进食醋之后,醋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分解,无法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更溶解不了血管上的斑块。

谣言十:戒烟后身体更坏

亿邦健康辟谣:戒烟后出现的一些易怒、紧张、心绪不宁和睡眠障碍等戒断症状,是戒烟时血液中的多巴胺减少引起的,是正常现象,一个月左右就会消失。

中老年群体对一些养生类文章真伪辨别能力较弱,并且有些文章用专业术语精心包装,或假借国外专家身份,看起来更具说服力,使得辨别更具难度。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给予父母更多的耐心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