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相信很多國人對文武雙全之人都會特別敬佩,因為從古至今能夠真正配得上,“文武雙全” 這四個字的人並不多。在我國南宋時期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令世人為之敬仰的文武奇才他的名字就叫辛棄疾。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十四個字就是對辛棄疾一生最完美的詮釋。身為南宋將領他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北歸”, 作為南宋豪放派詞人重要代表,他在南宋文壇上的地位可謂有目共睹。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辛棄疾曾與蘇軾合稱“蘇辛”,同時又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蘇軾與李清照作為宋代文壇上的風雲人物,他們二人將豪放與婉約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辛棄疾的詞作能夠與這兩位文壇大家並列,從這個方面就可以彰顯出辛棄疾在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


如果說蘇軾與李清照是宋代文壇上的領軍人物,那麼這位被稱為“詞中之龍”的文武全才,在宋代文壇上的影響力也絕對可以震古爍今。時至今日依然有人可以流利的背誦出,他創作的《青玉案·元夕》中的經典詞句。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這位“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硬漢,居然也可以在詞作中表現出鐵骨柔情的一面。實際上辛棄疾的詞風既有豪放派的灑脫,同時也兼具婉約派的婉轉與纏綿。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現存辛棄疾詞作大約六百多首,並且都收錄於他著寫的詞集《稼軒長短句》中,如果將他創作的詩歌也算在內大概有八百餘首。這種驚人的創作量不得不令世人欽佩,而且幾乎每一首詩詞都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在辛棄疾67歲的人生歲月中,一邊要不斷謀劃“北伐”一邊還要戎馬生涯。只有在閒餘之時才能放下長劍拿起毛筆,去抒寫內心壓抑已久的家國情懷,從這一點來看他一定是一個才思敏捷、心思細膩、感情豐富之人,否則也不可能創作出這麼多可以表明心跡的詩詞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中的無盡哀愁

1.《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創作背景

公元1179年暮春時節辛棄疾依然輾轉於各地任職,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他“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大概意思就是辛棄疾的性格十分剛烈,而且不懂得人情世故做事情喜歡直來直去。

而且很多時候都因為言辭過於激烈而受到同僚排擠。作為最為堅定的“主戰派”代表人物,他也一直深受統治者的忌憚所以才會讓他不斷徙官,目的就是避免“主戰派”人物抬頭。換另一句話說就是在不斷壓制“主戰派”,進而為“求和派”創造有利條件。

而這首《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就創作於辛棄疾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之時。在臨行之前同僚王正之為其擺酒送別,辛棄疾看到眼前的景色之後感慨萬千,於是提筆寫下了這首令人讀之為之動容的名作。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2.《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中的傷春之情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此時此刻的春天還能經得起幾回風雨摧殘,在這樣的情景之下春天又要匆匆而去。這兩句詞寫出了詞人對春天將要離去的感慨,為什麼美景總是留不住呢?“匆匆”二字彷彿加速了春天離開的腳步。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因為愛惜春天所以才害怕繁花似錦的時節早早到來,更何況此時已經到了暮春時節,所有的鮮花早已經紛紛墜落。因為詩人喜歡春天所以才更害怕失去春天,是看到落英繽紛之時更是生出了感傷的心情。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春天啊請你也暫且留住離去的腳步吧,難道你沒聽說過天涯芳草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嗎?這兩句詞其實是借用擬人的寫法,以芳草迷路作為挽留春天的藉口,但是這種藉口看起來又是那麼幼稚。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不聲不響的春天真是讓人心生怨恨,算起來特別殷勤的只有雕樑畫棟間的蛛網。這些蛛網為了留住春天幾乎每天都在招惹飛絮。亦或是這些蛛網通過挽留飛絮的方法,想要留住春天離開的步伐。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長門事”在詞中寓意的是金屋藏嬌的典故,阿嬌被劉徹囚禁在長門宮中,雖然二人一再約定會面的佳期,但因為劉徹屢次爽約所以根本沒有見面。阿嬌之所以會遭受這樣的待遇,其實就是因為長得太美豔而招人嫉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縱然用千兩黃金去購買司馬相如的賦文,但是這種含情脈脈的真情又能向誰訴說呢?這兩句其實也寫出了一個典故,指的是阿嬌曾用千金聘請司馬相如為其作賦,但是賦文寫完之後卻並沒有被劉徹看到。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奉勸你們千萬不要得意忘形,難道你們看不到楊玉環與趙飛燕都已經成為了塵土嗎?這其實就是以詞作中女主角口吻說出的怨恨之語。如果從其實質內涵去分析,其實寫的是詞人壯志難酬的憤慨。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這種無所事事的閒愁最令人苦悶,千萬不要去登樓憑欄遠望,因為令人心碎、斷腸的夕陽正掛在煙柳處。這首詞的最後兩句其實才是全詞的主旨,不僅寫出了詩人的愁苦心情,同時也表達了濃郁的惜春情懷。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3.詞作賞析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作為一首託物言志的經典詞作,通過對惜春、傷春美女的描寫,以及“蛾眉遭妒”等構想出來的事情,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內心無法釋懷的憤慨。作為一個一心想要“北伐”的將領,不但不受朝廷重視而且還一再被貶斥。

當詩人將這種坎坷的人生際遇,以及國家處境完美融合在一起之後。這首飽含壯志難酬憤慨,以及對國家命運關切之情的詞作就躍然於紙上。雖然詞作中隻字未提身世與國家,但是卻彷彿又句句都是在描繪這種情感。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實際上如果從根源上去分析這首詞作,就可以得知這首詞的內容主要包括三件事。除了大家可以感受到的政治上失意和哀怨之外,其實還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以及對南宋當權者的極度不滿。但是詞人將這三種態度糅合於傷春、惜春之中,反而給人一種意境更為悠遠的感覺。

《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

1.創作背景

《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創作於辛棄疾罷官閒居上饒時期。相信大家都知道辛棄疾是非常堅定的北伐“主戰派”, 由於他一貫主張抗金、恢復失地得罪了權貴,所以朝野上下的“主和派”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辛棄疾幾也因此被朝廷罷黜。

在罷官閒居期間辛棄疾經常暢遊于山水之間,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舒緩內心的憤恨與哀愁。當詞人遊覽名勝鵝湖山歸來後卻患了一場大病,當他病癒走出家門之時卻被生機勃勃的春色包圍。詞人不僅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蓬勃春意,同時,大病初癒後的心情也格外爽朗,也是就創作了這首廣為流傳的詞作。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2.《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中的無限春意

“著意尋春懶便回,何如信步兩三杯?”詞人拖著大病初癒後的身體外出遊春,但是才剛剛走了幾步就覺得身體疲乏於是便不再前行。

與其要暢遊春天還不如隨隨便便走走停停,找個能夠歇腳還能喝幾杯的地方。在春意盎然之時坐在酒家喝上幾杯,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情調呢!

“山才好處行還倦,詩未成時雨早催。”想要登山但是才走幾步就感覺身體特別疲倦,想要寫詩但是還沒有完成,春雨就如期而至彷彿在催促詩人快一點寫。本來想要外出感受一下春天的魅力,但是身體剛剛痊癒好像不能滿足遊春的意願。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攜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開。”

手裡邊拄著一根竹子做的柺杖,腳上穿著用枯草編織的草鞋,走在野蒿侵道的小路上看到,兩旁盛開的野花朱朱粉粉甚是迷人。雖然景色很美但詞人卻只能“攜竹杖”慢慢走。

“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誰家的姑娘在寒食節這一天回孃家?一路上歡聲笑語從長滿桑樹的小路上迎面走來。最後兩句詞看似是在寫無關緊要的閒事,其實也體現出了詩人外出遊春時的一種心境。

筆者認為《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雖然是辛棄疾一時興起的隨筆之作。但是在這首詞中也寄予了詩人,想要遊春但因身體素質不佳而不得不掃興的情感。“懶便回”、“行還倦”這6個字雖然看起來比較平淡,但是卻體現出了作者的“懶春”情懷。

辛棄疾詩詞中的春天,既有惜春賞春之情又有無盡哀愁與相思

《清平樂·春宵睡重》中的“春閨”之情

《清平樂·春宵睡重》其實描寫的是一個久居深閨的少婦,在多年之前與心愛之人分居兩地。但是在二人分別之後她的心上人卻了無音訊,於是這位深閨少婦就開始猜想,到底是愛人已經迴歸故里還是早已經變了心?這首詞藉助春天表達出了情悽意切的閨怨之情。

“春宵睡重,夢裡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在春夜睡意沉沉但夢裡卻還在送情郎,睡醒後在枕邊尋找心上人卻發現是一場夢。

自從他“賣翠”走後就了無音訊,而這位少婦則一直以淚洗面,她的淚水幾乎可以留到心上人的身邊,這其實表達了這位深閨少婦對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她他的心上人自從離別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只留下獨守空房的少婦一人空悲切。


結 語

辛棄疾雖然是一位每天有戰馬和長劍為伍之人,但是他在宋代文壇上的地位卻不可忽視。因為一位可以

與蘇軾、李清照齊名的詞人,縱然是一個戎馬一生的武將,也無法掩飾他在文學創作上的巨大成就。

雖然他的“惜春”、“賞春”詞,總會給人一種濃郁的悲涼之感,但是但從文學價值層面上來講,也絕對是值得後人傳誦的佳作。


【參考文獻】

朱耀儒《惜春憂國說閒愁--賞析辛棄疾《摸魚兒》》

費明富《辛棄疾,我懂您心乎?-辛棄疾詞《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細讀》

杜傳強《試問閒愁“苦”幾許 壯志難酬悲憤深—《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賞析》

江曙《風雨無期 閒愁難消——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