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爵位为什么分为一二三等?

清秋茗烟


宋朝爵位分为十二级: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凡有爵位的都有食邑,以户为单位。不过食邑是个虚数,食实封才是实数。食实封者,按实封一户每日计钱25文,随月俸向官府领取。

宋代宗室爵位有别于其他王朝,总体来说宋代爵制分为十二等。

封爵有“生封”、“(死后)追封”的区别。

皇子不直接封王。一般皇子作为皇帝的儿子都会被封王,但在宋朝虽然最终会封王,但并不直接封,而是刚开始封以较低爵位,然后再上升。

亲王后代不封嗣王。宋朝规定,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其子孙无关乎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不承袭父亲、祖父的爵位,其余子孙不过是依靠这种关系入仕途为官,与其他人姓氏的人一样然后以自己的实际才能上升。

到宋英宗时,仅英宗这一支宗室就有率府副率(四品官名)以上官800多人,若连同九品以上计算共有1000人以上,全部宗室官员则累加有9000人之多。相比照,在仁宗时,朝廷内外官属总共只有17300多名官员。

宋代的宗室爵位没有太多政治意义,物质利益也不太多,宗室爵位和官员爵位都使用同一体系。宋代以后,就吸取了不足之处,开始简化,爵位就开始分为一二三。


夏天雪飘呀飘


宋代以后,因元代主载中原,对以往汉朝的爵位制度根据需要进行微调,进行了初步融合。明代初期一循元代旧制,到了洪武三年(1370),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还有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袭封则还其诰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降等以袭,如封侯而世袭伯。

明代封爵虽仍分为宗室和异姓两类,但具体爵称有较大变动。 宗室男性爵位 亲王:皇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 郡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 亲王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镇国将军: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郡王诸子则授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长子袭位镇国将军,诸子为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辅国将军长子袭位辅国将军,诸子为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奉国将军长子袭位奉国将军,诸子为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镇国中尉长子袭位镇国中尉,诸子为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长子袭位辅国中尉,诸子为奉国中尉 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齐民。 自亲王以下,不再食租税而领取岁支禄米。 亲王封号一个字,如周王,燕王等。一般在亲王死后由皇帝赐予谥号,称呼时采用封号加谥号假王的方法:如朱樉,封秦王,谥号愍,习惯上称为秦愍王。 郡王封号为两个字,如靖江王,宁靖王等。 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岁支禄米数额, 亲王 一万石, 郡王 二千石, 镇国将军一千石, 辅国将军八百石, 奉国将军六百石, 镇国中尉四百石, 辅国中尉三百石, 奉国中尉二百石。 此外,国家还为宗室修建宫邸、坟墓,提供随从官员、仆役以及其他待遇。 明初,宗室封爵中亲王名高位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洪武年间,朱元璋授予亲王以兵权。特别是分封在北方沿边的藩王,不仅拥有直属的护卫军,还经常统率大军出征,称为塞王。其中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朱棣即位后,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从而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明中期,宗室受封人数不断增加,禄米成为明政府的沉重负担。藩王也竞相非法占田,少者几千顷,多者数万顷,减少了明政府的赋税收入,激化了社会矛盾。万历以后,为解决这些矛盾,朝廷被迫开放宗室出仕的禁令,允许镇国将军以下参加科举考试,以期宗室自养,而不再寄生食禄,但收效甚微。

清朝公爵分一至三等,超品,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忠勇一等公。韦小宝虽是杜撰,其一等鹿鼎公的爵位也是汉人最高封爵。衍圣公地位与明代保持不变,位列文官之首,加太子太傅。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小辉辉部落


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级,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到封国公时,则称某国公。初次只封小国、然后改移大国。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侯,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现任、前任宰相食邑、实封共万户。相应品级为: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郡公、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侯从三品,开国伯正四品,开国子正五品,开国男从五品。后嗣王、郡公、开国公不封,保留九等。有封爵者必有食邑。食邑从-万户到二百户,共分十四等。不过,食邑只是虚数,只有食实封才有一点实际利益。食实封从千户到百户,共分七等。实封约为虚封数的4/10,食实封者,按实封一户,每月给钱25文计算,随月俸向官府领取。宋代官员的这些封爵和食邑、食实封等,都没有子孙可以世袭的规定。





爱发视频的小伙


在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把爵位定为十二级,依高低次序分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爵。

但宋代的爵位食邑一般都是虚封的,看似是封了好几千实际上一个都没有,只有少数爵位才会实封。还有一点就是,宋朝的爵位全都不可世袭,就连王爷的爵位都不能世袭。

元朝时期的爵位分为: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国公正二品,郡公从二品,郡侯正三品,郡侯从三品,郡伯正四品,郡伯从四品。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三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除了子、男两个封爵,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到了清朝的时候,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

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