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在位時外戰皆敗內政也一般,為什麼被吹成明君?

沈靜軒


對於武則天的政績,一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就已經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了。

武則天上臺之後,在內政上可謂是花足了力氣。首先他是羅織罪名,把一直反對她上位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給除掉了,這裡下次直接把長期把持朝政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兩位代言人直接剷除掉了,實現了一代新人換舊人。

那這些政壇新人從哪兒來呢?武則天自有妙計,她著手改革了科舉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於朝政權力的壟斷,砸碎了籠罩在寒門人士頭頂的玻璃天花板。

通過增加錄取名額的方式吸納大量的寒門子弟進入了官場,順利地從以關隴貴族為代表的世家門閥手中,接管了政權!使得整個朝政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同時武則天還特別重視整頓官員隊伍,對有功勞的官員不吝重賞,同樣對於那些有問題,有過錯的官員,那個懲罰的力度,也是相當的給力。

而且武則天身為一名宮鬥運動資深參與者,兼唐高宗後宮宮斗大贏家,那個政治嗅覺,政治手腕可謂相當的高明,看人非常的準,武則天提拔的人才大多都非常的稱職,都有一番作為。

對於第一產業農業,武則天也特別的關心,其實在唐高宗,李治還活著的時候,武則天就多次建議天皇大帝李治,能夠輕徭薄賦,大力勸課農桑,加強對農業的重視。

等到武則天手握權柄之後,為了進一步解決唐朝時期的三農問題,武則天找來了大量的專家學者,編撰了《兆人本業記》,並且攤派到了每一個州縣,對先進的農業技術,進行推廣。

在武則天的強勢推動之下,武周帝國的農業欣欣向榮。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由於武則天統治時期糧食收成逐年上漲,老百姓衣食無憂,於是就開始了造人運動,所以整個武則天的執政時期,帝國進入了人口紅利期。

在古代人口的數量是一個國家國力強盛與否的標誌,從這一點上看,武則天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優秀,非常出色的君主。

當然,武則天在對外方面確實乏善可陳,在此期間,我國的軍事上確實遭受了一定的失敗,但是如果說武則天在軍事上沒有任何作為,這也是不客觀的,在西域地區設置安西都護,可謂是武則天一朝在軍事上的得意之作。

他派遣王孝傑和阿史那忠率軍遠赴西域,打敗吐善,重新建立唐朝在西域地區的絕對霸權。並且在收復安西四鎮之後,毅然決定增兵三萬,戍守邊陲,進一步穩定了安西四鎮的局勢,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了唐玄宗時期。所以說武則天在軍事上也是有所建樹的,並非像題目中所說的外戰皆敗。

憑心而論,武則天在位期間,打破了高門貴族對於朝政的壟斷,大力提拔寒門士子進入朝廷,給朝廷帶來了一股新風。同時,她重視農業,在吏治上也有所建樹,使得唐朝能夠延續貞觀永徽以來的盛世,並且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評說


我是@一般冶行,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先要釐清一個問題:為何武則天在位時外戰大多失敗(並非都是失敗的)?

第一,武則天登基為皇帝,建立武周,對於李唐的宗室進行打壓,影響到了一大批世家大族的利益。

在唐朝早期,中國的政治、軍事方面的官員,仍舊絕大多數都是門閥子弟。

為了穩固自身地位,武則天稱帝前後殺了一大批能征慣戰的軍事將領,為其外戰失敗埋下了伏筆。

第二,從北魏唐代前期都是實行的均田制,也即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

這種制度在唐玄宗天寶年間,由於土地兼併的原因徹底廢棄,而在均田制基礎上設立的“府兵制度”也宣告徹底名存實亡,完全被“募兵制度”所取代(職業化的軍人出現)。

雖然到唐玄宗時期,均田制才徹底宣告結束,但是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均田制度的瓦解同時帶來了府兵的減少,國家防禦力量較弱,這才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對外戰爭頻頻失利。

安北都護府面對突厥人的挑戰。

安西都護府面對吐蕃人/中亞各國的挑戰

契丹人崛起。

可以說一時間烽煙四起,若是資質真的太過平庸的統治者,面對這些問題幾乎是必然亡國的局面。不過好在武則天利用大唐之前遠播四方的威名,再加上外交手腕,不斷用“以夷治夷”的手段,化解了一個個危機,最終種種外患才被暫時壓制下去。

當然,這隻能說武則天是個合格的“補漏高手”,她在認知方面確實存在盲點,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府兵制度逐漸瓦解,需要進行改革的情況。

而正是因為這兩點,在武則天即為期間,對外作戰才頻頻失利。

那麼為何武則天還是被稱為一帶明君呢?因為她有兒子,而且她兒子也有兒子。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

所以,這才是她能夠享有“明君”美譽的根本原因。


一般冶行


問為什麼被評為明君,最簡單的就是從輿論上找原因嘍。設想如果從武則天開始唐朝就一蹶不振,那她昏君名號就坐實裡,說什麼都沒用。但後來的李隆基又創造了開元盛世,所以武則天這些過錯就被相對屏蔽了。繼續深追究,開元國力還是走下坡,只是就武則天時略強點。除了人口多,其他都遠不及貞觀和永徽。李隆基為了彌補軍力的空缺,無底線的下放軍權,已經是實質的分封了。取得效果還是甚微。不過還是點子好,突厥內亂倒了。然後按照歷史的標準,北方政權一換屆,自然要褒獎一下。到這裡還不夠,如果唐朝安史完了,李隆基就是萬曆,相對武則天就是嘉靖了。但還是靠後面,因為後面一系列內亂,唐朝都勉強挺住了。所以安史的後果被稀釋,李隆基就沒有成為實在的亡國之君,那武則天也跟著倖免了。歸根結底,主要原因是,唐朝初期底子很厚,稍微敗點依然經得住,不會速亡。既然唐朝是100年後才沒的,自然不用武則天承擔太多責任。(所以一般開國昏君都不多)


小巫毒師


武則天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拋卻性別歧視及個人作風問題應該是非常有作為的千古女帝[呲牙]。其有著強大的政治敏銳度和手腕,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很多門閥世家被其玩弄於股掌。

在政治上她打擊豪強門閥,大力提拔寒門。改完善了革科舉制,增加武舉。選拔了很多人才使得國力進一步提高,經濟也不斷髮展。武超處於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後世稱之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很準確的。

至於說外戰,確實乏善可陳,除了收復安西四鎮外,像大飛川,東硤石谷等戰役基本是全軍覆滅。死在她手上的名將如王方翼、程務挺、黑池常之也都好冤枉。

這都與她不斷打壓關隴貴族有關,從北周開始,國家的軍事力量就掌握在關隴貴族手中,隋唐也都是出身關隴。武則天上位後為了穩固統治想盡辦法清除其影響,但是關隴貴族實力強大,尤其是對軍隊的控制無人能及,沒有他們的配合對外戰爭很難有成就。即使武則天培養的軍事將領如王孝傑等雖然有尚佳表現但在對契丹作戰中死的也是莫名其妙,背後依稀有關隴貴族的影子。畢竟百年來的名將很多都出自這個團體,他們不合作能打勝仗就奇怪了。

總體來說其統治期間雖然軍事上敗多勝少,但是社會還是不斷髮展的,瑕不掩瑜,說其為明君也沒有什麼吹噓。


愛波波的貓


她在一下4個方面有傑出貢獻。

政治上–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終結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武則天同時還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蒐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 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二、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准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三、進一步發展以鄉貢(貢舉)為主的科舉制度,不僅科目增多了,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

政治上–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汙的政策,“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並派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考核州縣官吏是否清正稱職。對於貪贓枉法的官吏,不論官位高低,一律嚴懲不貸。反之,對於賢才則破格拔擢。武則天對於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對於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士非常賞識,並能對其一一加以重用。

政治上–廣開言路,注意納諫

武則天對納諫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廣言路”、“杜讒口”,也佔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還設銅匭於朝堂,鼓勵群臣上書言事。

經濟上–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武則天掌權以後,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又延攬農學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

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文化上–發展了古代音樂史

武則天曾召集文學侍臣周茂思、範履冰等人編纂《要覽》《字海》及《樂書要錄》等書。

其中,《字海》收錄有所有武則天首創的則天文字,全書已散佚。《樂書要錄》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樂律文獻,除少量內容因襲就說外,多富實踐意義,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全書共十卷,今僅存第五、六、七卷。

軍事上–威震西域

長壽元年(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重佔安西四鎮。從而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覆爭奪的局面。

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隸屬於安西都護府,鞏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管轄。此舉使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促進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總結

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花奈


武則天是中華民族封建王朝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歷朝歷代的文人學者都對武則天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說她殘暴不仁,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能狠心殺害,但也有人說她是一代明君,大唐正是因為有了武則天才繁榮昌盛。那麼這位女皇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武則天的父親叫做武士,本身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生意人,但由於在李淵起兵反隋的過程中一直忠心跟隨,因而在大唐建立時一舉躍居成為當世新權貴。14歲時,武則天就入宮做了才人,由於生的嫵媚,因而太宗皇帝賜給她一個“武媚”的稱號。

但是,由於武則天的性格比較要強,沒有女人該有的溫婉,因而太宗皇帝並不是很喜歡她,這也導致了武則天進宮十多年卻一直沒有得寵,不甘心的武則天便和當時的太子李治勾搭上了。

李世民死後,高宗皇帝李治繼位,武則天又以超絕的手段一一除去高宗皇帝身邊的寵妃,問鼎了皇后的寶座,至此也開啟了屬於她的政治生涯,而武則天,也註定將給大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廢除舊的門閥制度,廣納賢良。

中國封建社會,門閥林立,寒門學子很難有出頭之日,而武則天掌權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打破舊有的門閥制度,廣納天下英才,這是一項開拓性的壯舉,結束了封建王朝以門第來定官職的亂想。

還不僅僅如此,武則天大力發展科舉制度,而且還增加錄用的人數,從此官場的大門為寒門苦讀的學子們大開,只要你有真才實學。

據史書記載,武則天統治時期,光進士就錄用了1000多名。甚至,對於很多有大才乾的人,武則天均都不介意破格錄用,因而武則天執政時期,政治清明,更為大唐盛世的出現,做好了鋪墊。

重視農業發展

武則天一直認為農業是立國之本,因而十分重視農業發展。一方面,鼓勵農民生產,在政策上儘可能的寬容,不僅減輕了地方官員對農民的剝削,也緩和了底層百姓和統治階層之間的階級矛盾。

另一方面,為了科學種植,提高種植效率,武則天還專門讓官員編寫教材,教農民怎麼種植莊稼才能獲得好的收成。

所以,實際上在武則天統治時期,不僅糧食收成逐年上漲,人口也比李世民的貞觀時期多了一倍還要多,這是不可磨滅的功績。

武則天作為一介女流,卻巾幗不讓鬚眉,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甚至死後,也不讓人在自己的墓碑上刻字,功過是非,自由後人去評說。

你覺得武則天是怎樣一個皇帝呢?不妨留下你的看法。


古今嘚吧嘚


對於這個問題,歷史上的人對他都是褒貶不一的。而我們在影視劇中所觀看到的她,大多數是關於愛恨情仇宮斗的。但對於她的政績則很少提到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天或武后,幷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

武則天因為其政治才幹,被唐高宗當做助手,因此開啟了二聖臨朝體制。

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76]

武則天同時還通過各種途徑扶植庶族地主官僚,從庶族地主中搜羅更多的人才,擴大其統治基礎:

一、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全國各地蒐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制舉、策問,如《大唐新語》所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制者向萬人,則天御洛城南門,親自臨試。”[77] 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二、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准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三,大力扶持科舉制。

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武則天承襲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汙的政策,“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並派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考核州縣官吏是否清正稱職。對於貪贓枉法的官吏,不論官位高低,一律嚴懲不貸。反之,對於賢才則破格拔擢。武則天對於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對於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士非常賞識,並能對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於武則天能夠注意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能從廣泛蒐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正如《資治通鑑》所評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為貫徹詔命,朝廷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重要標準,如果州縣官吏所在地區“田疇開闢,家有餘糧”者則予以獎賞;反之,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加以懲罰。

  • 但是,武則天一生也殺人無數,在其稱帝前後因大量殺害朝廷上的重要官員,導致一段時期內政局混亂,邊境受擾。其次其為了稱帝尊崇佛教,大修廟宇,建造規模宏大的明堂、天堂,這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由於其晚年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擁有男嬪妃(稱為“男寵”),所以史書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毛澤東對其的評價: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曉時分


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皇帝,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武則天67歲繼位,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82歲壽終,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武則天在稱帝前就有長達30年的參政參政的政治生涯,在稱帝后的十餘年裡,更充分的顯示了她處事、用人、治國等各個方面的才能和氣魄,在高宗在位時,武則天就曾提出勸農桑、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十二項進步的主張,武周建立以後,把天山以北地區從安西都護府劃出來,設立北庭都護府,加強了對西域的管理。武則天還非常重視著述,召集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孝子傳》等書。

武則天稱帝后重視人才發展,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於是完善科舉制度,首創殿試和武舉制度,為了更多的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場創造了有利條件。除了改革人才制度外,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她規定“能使田疇墾闢,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在她的政策下,人口從永徽全國的380萬戶到武則天臨終時神龍元年的615萬戶,幾乎增加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那時候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能夠排出萬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使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發展生產、完善科舉,不拘一格降人才,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她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是非功過交由後人評說。


湮滅的歷史


我是喜歡歷史的前可見古人。

武則天作為有史以來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歷史上一向是褒貶不一,或者是貶大於褒的。那麼為什麼會被回來人稱之為明君呢。

我們摒棄武則天稱帝前不提,主要來聊一聊她登基以後的情況。

武則天其人並不是題主所說那樣外戰皆敗,內政一般的樣子,她在位時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戰爭方面

武則天派王孝傑與阿史那忠率軍出征西域。大破吐善,收復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安西四鎮,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毅然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覆。

派王孝節出征突厥,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求投降。

政治方面

驅逐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將以關隴集團為首的世家門閥趕出了政治舞臺,結束了世家門閥的統治,促進了社會進展個經濟文化的發展。

改革了科舉制度,大力啟用寒門子弟。

《新唐書》所說:“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武則天能夠注意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能從廣泛蒐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

武則天注意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能從廣泛蒐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

派遣使者巡查基層,考核基層官吏,大力打擊了貪贓枉法的官吏。任用賢能,破格提拔狄仁傑等賢臣,號稱君子滿朝。

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資治通鑑》

武則天在李治還活著時,就建言“勸農桑,薄賦役”,稱帝后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又延攬農學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此時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現象開始普遍。對於土地兼併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

綜上所述,因為這些政策,發展了農業商業,給了寒門子弟上升的機會,為歷史進展做出了貢獻,所以稱之為明君。


前可見古人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武則天的功勞:

重視人才

武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杰”,“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積極推進農業生產

對於農業生產,武則天也非常重視。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

抗擊外來侵略

在抗擊外來人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係方面,她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她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

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武氏的這種大範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