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源起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清朝未年,清廷颁布命令废除旧军制,建立新军。每个省设二个镇(镇即师),由于四川是个大省,设了三个镇。

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令全国改革军制,废镇为师,即由原来的镇统制改为师长制。四川首建五个师,任周骏为第一师师长;彭光烈为第二师师长;孙兆鸾为第三师师长;刘存厚为第四师师长;原重庆蜀军政府所委的蜀军第一师师长熊克武,改为第五师师长。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民国以前,四川分为成都、重庆两个军政府。成都军政府称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首任都督为蒲殿俊,但一切事情都由四川总督赵尔丰策划和控制。蒲作都督仅只两个月就下了合,由尹昌衡继任,尹昌衡执政期间,为顺应当时局势,改组了军政府,请同盟会党人董修武任总政处总理兼财政部长,周骏为军务部长。

同时,他为了防止被赵尔丰暗算,就先下手为强,于一九年十二月廿二日,在成都将赵尔丰逮捕,当众宣布其罪行,予以就地正法,并传首示众,赵尔丰被处死,人心大快。

ー九一一年十一月廿二日,夏之时所领导的起义军到达江北后,由同盟会员组成了“蜀军政府”,以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并发表宣言,提出了:“驱逐被房,恢复中华,建立民主,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颇受群众拥护。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日,成渝两军政府协议换约,于三月十二日,正式合并为“四川军政府”,宣告四川统一。

四川的军事学校

四川武备学堂。创造于清光绪一九O二年秋,校址设在成都东城昭忠祠。一九〇二年秋,迁校址于成都北较场。每年招生一次,连办三年,是共招生二百七十人,先后毕业二百二十人。毕业生中有:陈泽、王陵基、彭光烈、刘成勋龙光、周骏、尹昌衡、刘存厚等。

四川陆军小学堂。是在一九〇六年,四川武备学堂停办后,利用原址于一九〇八年开办的。每年办一期,招生一百人,共办五期招生五百人。第一期学生中有吕超、邓钖(yáng)侯、田颂尧、向传义、刘邦俊、王维纲等;二期有黄隐、孙震、王旭东等;三期有何光烈、刘文辉、唐英、杨尚周等;四期有李家钰、余中英等。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一九〇八年开办,共办了两期,招二百余人。学生中有刘湘、杨森、许绍宗、王缵(zuǎn)绪、潘文华、唐式遵、李雅才、李挽澜、张斯可等。

四川陆军讲武堂。创办于一九一〇年,仍用原武备学堂旧址,只办了一期,教官有周骏、尹昌衡等。招收学员,除尽先考取东北调来而无学资及未补实缺的人员外,兼收新军中的下级军官见习生等,如刘湘、许绍宗、陈国栋等都读过讲武堂。

四川陆军军官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尹昌衡就任都督后,于成都北较场原陆军小学地址,收集当时因革命暂行停课的各级学堂的学生,还有部分小学教员等五百余人,进行编队训练。由于这些学员的年龄、文化不等,差距较大,举行了一次甄别考试训练收效甚微,只录取了五十余人。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ー九一二年元月,又招收了中等学堂毕业生一百六十名,连同原录取的五十名共二百一十人,办了三期第一期二百一十人,在一九一三年春快毕业时为反对全川陆军军团长兼重庆镇抚府总长胡景伊及学生队长等原因,全体学生在一个早晨,换上便衣,离开学堂,各自散去而告终。

第二期招生约一百六十余人,一九一四年毕业;第三期招生约二百余人,一九一五年毕业。

李家铄、罗泽洲、陈光藻、杜介人都是这个学堂毕业的。

四川军官速成学堂。于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后创建,共招生五百四十名,一九一三年毕业时只有三百九十条人。学生中有郭汝栋、廖海涛、范华聪、肖应明等。

四川官弁(biàn)学堂。创建于一九一四年,校址设在成都庆云西街,共办三班,招生六十名。除上述学校外,一九一一年春,还办有个官弁小学堂专收武官子弟入学训练,只办了一班,六十多人,年底停办。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四川军阀派系形成

武备系:它开始于辛亥革命时期,是以武备学堂毕业的军人为主。当时四川最初建立的五个师中除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外其余四个师的师长都是武备学堂的学生。至于旅、团、营级的就更多了。尹昌衡和胡景伊以及陈宦都曾在该学堂任过职,并与武备学堂毕业的军人有着师生关系,因此,这个系在民初就形成了,也是最早的唯一的一个系。一九一九年后,武备系的声誉就逐渐下降了。

速成系:内部又分老速成系和新速成系。是一九一九年开始形成的,其中成员包括陆军军官学堂,以及弁目队、四川军官速成学堂毕业的军人。这个系实力雄厚,首脑人物是刘湘,其中心人物是杨森、唐式遵、潘文华、王缵绪、张斯可等。刘湘任川军第二师师长时,他的中、上级军官大多数是速成学堂毕业的,后来他任军长时,该系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保定系:包括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后又在湖北清河、武昌两处开设了陆军预备学校,招训陆军小学、陆军中学未毕业的学生。当时,有陆军四校之称。所谓保定系,就指的是这四校毕业的军人,他们人数众多,常与速成系相抗衡。此系是一九二二年,邓钖候、田颂尧、刘斌三个师被一、二两军联合攻击,退到保宁以后形成的。一九二五年,川军联合黔军驱走杨森后,刘文辉则成了保定系的主要人物,至一九三四年,保定系由于内部分裂,已没有实力,就不成一系了。

军官系:该系是有相当实力的,它是由四川军官学堂毕业的军人形成的。在一九二六年时期中,主要是李家钰、罗泽洲两人为主,后来李投靠刘湘去了,而罗又为刘文辉所收买,这个系就基本解体了。

还有一个一军系和二军系。一军系首脑人物熊克武、但懋辛,中心人物有余际唐、喻培棣、李郁生、张冲等。它在一九二〇年至一九二三年时期的川中各次混战中,都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二军系是以刘湘、杨森二人为首。一九二三年两军发生战争,一军战败,率部离川,该系就从此不存在了。

历史的回眸:四川清末民国年间军阀逸事考

除上述派系外,在一九一九年前后,四川国民党内部斗争激烈又产生了“九人团”和“实业团”两大派别,相互进行争夺。

九人团”:以熊克武为首,其他有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际唐、张冲、吴秉均、刘光烈、龙光等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日本留过学,是同学关系,又同在一起搞革命,容易接近,并常有往来,且在川中都任有要职。这批人已掌握了四川军政大权,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而结合,形成了“九人团”。

“实业团”:是四川国民党另一些执政的人,如谢持、杨庶戡等人组成的,与“九人团”相对立。一九〇七年,四川同盟会党人在成都起义失败后,谢持逃到陕西组织了一个牧场,想以办实业作号召,以便收纳更多的人,因而组织了这个“实业团”。

以上这些派系,在一九三〇年前的四川长期混战中,都曾经各自发生和起过不小的作用。派系的复杂关系,微妙莫测,变化无常,打来打去,大吃小,强欺弱,其目的都是为了争权夺利扩张自已的实力。一九三〇年后,四川军阀就只剩下了刘湘、刘文辉、赖心辉、刘成勋、邓钖侯、田颂、杨森等人,当时有七雄之称,以后赖心辉、刘成勋相继垮台则只剩下了五个,便称为五霸。

当时四川军队的编制

军司令部:下设各处、室,并辖军直部队。下辖三个师,每个师辖三个团,每个团辖三个营,每个营辖三个连,每个连辖三个排,每个排辖三个班;一个班由十八人组成。

军司令部的组成:

军长(中将)一人,副军长(少将)一人,参谋长(少将)一人,副参谋长(上校)一人。

下设参谋处:主管教育、训练、作战、谍报(附设便衣谍报队)。

副官处:主管军部事务工作,设营、车辆、对外交际。

军需处:主管财粮被服、部队后勤工作;军务处:主管军械军官佐升迁任免。

军医处:主管医政、药政、附设军医院。

军法处:主管军纪赏罚。各处处长均系士校。

军部的直属部队:辎重营,军部运输(包括汽车、兽力车辆);炮兵营——有称山炮营;工兵营——筑城、修桥等通讯营,主要负责通讯工作;警卫营,共有三个连,负责保卫军部。

师司令部的组成:

师长(少将)一人。副师长(少将或上校)一人,参谋长(上校)一人,下辖三个团。师直属部队有——炮兵连、通讯连、工兵连输送连、搜索连或特务连(即警卫连);另设有参谋室、副官室、军需室、军医室,各室主任均系中校。

团部:团长(上校)一人,副团长(中校)ー人,团附(少校)一人,下设三个营。团直属部队——警卫排、通讯排、小炮排、工兵排。另设有参谋室、副官室、军需室、军医室。各室主任均为少校。

薪资:军官的薪资称为官俸,士兵的薪资称为兵饷。当时的薪资,上将每月八百元,中将每月六百四十元,少将每月四百元。上校每月一百二十元一角,中校每月一百元(?资料可能不确定),少校每月八十一元九角三分。上尉每月五十二元九角六分,中尉每月四十元六角四分,少尉每月二十九元一角八分,准尉每月二十二元六角六分。上士每月十四元一角六分,中士每月?资料缺,下士每月十一元三角三分。上等兵每月八元一角三分,一等兵每月七元三角,二等兵每月六元九角。

以上可作为民国时期军阀情况的一个梗概,有兴趣沽酒客还将继续为各位讲述他们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