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眼光看运-10,运-10属于什么样的水平?

用户245307848138


运10的整个命运,正好说明了市场与国力的平衡。作为中国自主的大飞机项目,运10本应像两弹一星一样获得国家层面的全力支持,试想,当初在开展两弹一星项目时,如果有人以在将来武器市场或者发射市场赔钱的理由拒绝立项,我们可能都会觉得他是神经病吧!


天马流星拳1120


运十以现在的眼光看,就是自断手脚,当时整个试飞都是按部就班,拉萨也飞了,美国人急了,搞了个麦道项目,咱们这边三千万的油费没着落,试飞停了;设计团队解散了,陈不时一夜之间头发白了,运十飞机拿来练铆钉,为参加麦道项目做准备。最终上海也只能给麦道飞机做舱门和尾翼。当时的民孩局长沈图最终背锅,所有的错都是他的。当时我国航空技术弱是事实,但一种飞机成功都是很长时间,技术要积累,就象飞豹的斯贝发动机仿制成功都用了近三十年,所以如果一直把运十搞下去,现在也没C919什么事了。


沧海85365687


运十是一种飞机型号

“运十”研制和下马始末

所谓大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其实,大飞机项目曾得到我国几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早在30多年前,毛主席和周总理就对发展我们自己的大飞机制造业有所考虑。‘运十’就是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民用喷气式客机。”王超平介绍道。

“运十”项目于1970年8月启动(又称“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挥协调,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的262个单位参与研制,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1980年9月26日首飞上天。此后,又进行了各种科研试飞。曾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地,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飞西藏时“一周飞行5次,连续出勤无事故”。

“据飞行员讲,‘运十’的性能非常好。飞抵拉萨机场时,地勤人员没有见过这种机型的飞机。当得知是我国自己研制的飞机时,都立正向飞机敬礼”。曾与中国航空界有着不解之缘的王超平回忆说。

到1985年,“运十”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最远航程3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高飞行升限11000米,最长空中飞行时间4小时49分。从性能上看,“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已经达到了“大飞机”的标准。当时的航空航天工业部评价其为“填补了我国民航工业在这方面的空白”。

国际航空界对“运十”的研制成功给予高度关注。时任波音副总裁的斯坦因纳1980年5月在《航空周刊》上著文:“‘运十’不是波音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十年之久的锻炼。”同年11月28日,路透社载文说:“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后,再也不能把中国视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了。”

“1988年,原三机部民机司副司长郑作棣曾撰文指出,‘运十’飞机的研制在技术上有10项突破。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中国走上自主研发道路的项目,最终却遭遇下马。80年代中期,‘708工程’在没有经过正式程序的情况下不了了之”。王超平十分惋惜道,“运十”的下马,使中国痛失了一个发展大型飞机的机遇。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反思。”

王超平认为,研发“运十”的这段历史表明:搞大飞机是从我国第一代领导人就有的愿望,不是今天才有的想法;在上世纪70年代那种特殊环境下都能成功研制出“运十”,今天我们也完全有能力研制出性能更好的大飞机。历史经验说明,自主研发大飞机的障碍主要来自体制,因为这里面牵涉了太多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

“三步走”没有走好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对民用飞机工业发展制定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80/90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可惜的是,“三步走”没有走下去。

“运十”项目下马后,中美合作的“麦道项目”作为国内研制大飞机的一种延续又进行了近十年,从1985年3月至1994年10月,国内共组装了35架麦道82,其中返销美国5架。1992年3月,中美开始合作生产麦道90,机体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0%。1996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空客、新加坡科技签约了联合设计生产100座级飞机AE-100的协议。1997年8月,波音并购了麦道公司,麦道90项目在生产试飞两架后就仓促结束。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于是,一切有关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麦道90亏损了5亿美元。

但不容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有了研制‘运十’的基础,才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飞机项目的合作。尽管我们自己研制的大飞机没有形成产业,但研制大飞机的技术和制造基础得以延续。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有能力造大飞机、并有设计大飞机潜力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说。

作为国务院组织的“大飞机项目论证组”成员,王超平和高梁等专家表示,“运十”工程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页,应认真总结这段历史而不应回避。“运十”如同两弹一星,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高梁指出,“运十”下马之后,关于大飞机的讨论一直在进行。由于麦道和“AE-100”项目的挫折,“十五”计划没有再安排大飞机项目,而把重点放在发展支线飞机上。但是,由于大型飞机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制定“十一五”规划时,领导层面临着新的历史抉择:中国要不要自主研发大飞机?


我不可能中奖的


运10你飞到拉萨,你让汉奸,骗钱骗位置混日子的人怎么过呀,本来我们想把飞机吹出极高大上的东西,骗骗钱,混混日子,这倒好你提前几十年飞到拉萨,你这气死人了。


手机用户51173538775


我说下自己的看法,我和一些怀旧的人不一样,对运-10这个飞机本身并不看好。

航空工业是工业之花,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一句话,说清楚了做一款飞机是多么的坎坷和艰辛。从这个角度来看运-10能造出来是多么不容易。但我之所以说一款飞机,而不说一架飞机,已经表达出来我个人的观点:运-10根本不具备批产的条件。

我不是业内人士,一些事实并不掌握。但从一些资料,尤其是中国当时的大环境上来看,运-10的意义究竟在哪?

运10是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设计制造的飞机。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航发和航电是可是不可攻克的问题。甚至连一些结构件,都没有设计经验,需要反复试验。精神可嘉,但是对于民用飞机,这种风险太大了。另外中国当时的制造水平,远远达不到批产的水平。有人曾说,运10是手工制造出来的飞机。这样的飞机怎么可能大批量生产投放市场。综合J-10的研发和制造,以及后来空警-2000的消息,大家都可以知道,在90年代到2000年前后,我国的航空工业都还有很多生产制造的标准化问题,更何况在80年代做运10的时候。具体事实大家可以去百度资料,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这里没有篇幅能讲清楚。

那运10是不是一无是处呢?并不是,我国做事情即使放弃,也是要求有储备的。运10的设计,毕竟摸清楚了自己的短板,宏观全流程做了一遍民用大飞机的开发工作。虽然很多核心设备无法自主完成,但大机体基本都是自己设计和做出来的。这中间的经验肯定会反哺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运10项目本身终止了,但是运10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航空人的大飞机梦并未破灭,相反更加强烈,决心也更加坚定。只是等待技术、市场、实力都具备的那一天,重新起飞。

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的今天,军用的运20已经服役,民用的C919也已经接棒。我相信后面大飞机的梦想之路他们一定会走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物联网技术沙龙


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中国停产的不止大飞机,还有红旗、上海轿车。同样是高度工业化的产品,为什么大家都来捧大飞机,而没有人质问汽车停产呢?

按某些逻辑,我们只要坚持自己生产汽车,同样也会提高汽车质量,会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的汽车。

我考虑的比较阴险,看法就是汽车大家都能买的起,所以要是选择支持国货要是不买也不好,买还不想花冤枉钱。同样的道理适合货车,改革开放后,我们的黄河等国产车全部因质量不好导致没有销路停产,那些支持国货的人这个时候都不见了。

大飞机同样的道理,反正不用自己出钱,多说点支持国货显的比较爱国,万一成功了说明自己英明,失败了说明研发人员不争气。

前两年红旗轿车重新出炉,一片批评声音,这可是国货,爱国的同志们倒是买啊,结果销量那个惨啊。

大飞机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就算制造出来,国产飞机与进口飞机的差距不会小于国产车与进口车。对于航空公司来讲,维护成本高,运行效率差,如果国家不补贴钱,那就必须提高机票的价格,对于乘客有多少会花高价买一个舒适度、安全度都差的航线?我看到时那些爱国的比谁跑的都快,国产飞机会落得国产汽车同样的下场。

停止完全自己研制大飞机是正确的选择,和麦道的合作失败更多的是意外。在资金有限的状态下,通过产业分工逐步提高自己的制造水平是正确的选择。


lihhsd


以现在市场经济思维来坐而论道运十,可笑。从没有到有就是巨大的历史进步。还知道洋火洋钉洋布那个时代么。都飞到拉萨运输救灾物资了。资料丢失队伍解散不知为什么。即使现在的大飞机也是利用别人的技术和关键部件呀。


明视点


相当于当时波音707的水平。


发现美留住美


在哪个激情岁月的年代,运十相当于一碗手擀面,粗糙、地道,家乡的味道,无论怎么酸辣,那也是老母亲的辛劳。放到历史环境里,真是一把辛酸泪,不孝的儿孙,狗粮吃多了,翘起二郎腿,一碗清水面,泼在娘身上,那是母亲的血泪啊,断子绝孙啊……


古汉沧桑


谁生下来就会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