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小弟弟奶瓶里吐口水,后妈反而对我更好了

01


周五中午,公司新同事苏俊给他儿子办满月酒,请了办公室的好几个同事去喝满月酒。我和几个同办公室的老同事,也都在被邀请之列。

苏俊不是个内向的人,他是做业务的,平时嘴巴会说,喝酒也算是妥妥的高手。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业务的,家里的麻雀都能喝半斤。

可让我意外的是,可能是喜得贵子太兴奋了,那天的苏俊只喝了半斤不到,然后就醉了。

我往小弟弟奶瓶里吐口水,后妈反而对我更好了


苏俊今年26岁,当她给一个40来岁的女人敬酒。嘴里说着“谢谢妈妈从小给我一个温暖的家,现在又帮我照顾老婆,孩子,妈妈真的辛苦了,儿子先干为敬。”

当时我和几个同事面面相觑,但几秒钟懵圈之后,我们这些职场老油条很快秒懂:这妈要不就是后妈,要不就是养母。可结合苏俊爸爸和这个女人在一张桌子上,我们判断这个妈应该是苏俊的后妈。

02


那天从酒店回到办公室,几个同事都在议论苏俊的事。说见惯了后妈虐待继子/继女的故事,今天再看到现实中的好后妈,都有点被感动了。

我往小弟弟奶瓶里吐口水,后妈反而对我更好了


其实,在这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苏俊嘴里的“妈妈”竟然是他后妈。因为苏俊这个人,经常在办公室炫耀“我的午餐便当是我妈做的,我从小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哦”,“我家媳妇产检,都是我妈陪着去的,我哪有时间啊”,“我妈给我娃准备的老虎鞋,估计穿到两三岁都够了。”

老实说,当时听到这些话,我们谁也没想到,她嘴里的这个“我妈”竟然不是亲妈。要知道,这些事情我们的亲妈也不一定全部能做到啊,更何况是后妈。

03


第二天苏俊一大早来上班,看到我们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然后断断续续的说起了,他和他后妈秋姨的故事。

我往小弟弟奶瓶里吐口水,后妈反而对我更好了


苏俊爸妈是在苏俊7岁的时候离得婚,当时苏俊妈妈没有选择带苏俊一起走。而是把苏俊扔给苏俊爸爸,然后一个人跑到上海打工去了。

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又正处于七八九猫狗嫌的年纪,苏俊一度与他爸爸关系很差。因为苏俊爸爸工作忙碌,不能按时给苏俊做饭,就只能给钱让苏俊买点包子盒饭充饥,生活上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所以小时候的苏俊,面黄肌瘦,营养不良。

与肚子里的温饱相比,苏俊更在乎精神上的陪伴。可苏俊爸爸要不工作到很晚,要不就是跟朋友们喝酒浇愁,根本没办法照顾苏俊,更不要说陪伴了。

小孩子都是敏感又孤独的,他们渴望理解,渴望大人的关注。如果这些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有可能变得叛逆,变得不听话,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04


苏俊爸爸是在苏俊9岁那年,把秋姨带到苏俊面前的。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女人,苏俊的眼睛里是厌恶,心里是仇恨。仿佛这个外来的女人,要瓜分掉他原本不多的父爱。

我往小弟弟奶瓶里吐口水,后妈反而对我更好了


之后的日子,秋姨给苏俊做一日三餐,也像别的同学妈妈一样,按时接送苏俊上下学。苏俊的心思啊,也从一开始的拒不接受,到后来的半推半就,再到最后的坦然接受。

如果一切这样正常发展,也该是一副母慈子孝,岁月静好的模样。坏就坏在,苏俊上初一的时候,秋姨怀孕了。

面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弟弟或者妹妹,苏俊恨透了。再加上苏俊亲妈和姥姥的电话挑唆,说新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他了,苏俊整个人都要爆炸了。他恨即将到来的弟弟妹妹,也恨要生小宝宝的秋姨。

等秋姨生下小弟弟之后,苏俊也一一实施了他的疯狂计划:他在小弟弟的奶瓶里偷偷吐口水,也会趁秋姨不注意,割断秋姨包包的带子,还会在小弟弟跑到他身边的时候,冷不防掐他一把,直到小弟弟哇哇大哭……

可是面对这些,秋姨没有大发雷霆。而是用春风化雨般的柔情,一点点化开了苏俊内心的嫉妒和仇恨。

05


知道苏俊的小心思,秋姨既没有愤怒发火,也没有无底线讨好苏俊。相反,秋姨会带着苏俊和小弟弟一起去逛超市,然后给苏俊买他想买的所有东西。她会在分零食的时候,把主动权交给苏俊。甚至她开始放手,让苏俊独立来带这个小弟弟玩耍。

我往小弟弟奶瓶里吐口水,后妈反而对我更好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尖冰遇到太阳也总会自动融化。渐渐的,苏俊懂得了秋姨的苦心,也越发疼爱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

现在的苏俊,从内心里早已把秋姨当成了亲妈。所以,没人要求他改口,他却主动改了口。因为对苏俊来说,那不但是称呼上的改变,更是内心对秋姨的认同与感恩。

我往小弟弟奶瓶里吐口水,后妈反而对我更好了


通过苏俊的故事,也想提点自己的建议:

(1)真心换真心,你真我也真。有人说,短期交往看颜值,长期交往看人品,至死不分看真心。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亲人之间,是真情还是假意,是虚伪还是真实。天长日久,总会看的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

(2)多一些忍耐,静待花开。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心中的郁闷。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也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人希望的破灭。所以,面对缺爱的孩子,不要着急,不要紧张,不要气急败坏。慢慢来,总有一天坚冰会融化,希望会发芽。

(3)别拿后妈不当妈,将心比心收获大。如何与继子继女相处,是很多后妈头疼的事。如何与后妈相处,也是许多孩子最煎熬的事。

其实,与其防备,抵御,背地里搞破坏。倒不如将心比心,多一份体谅,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感恩。因为只有爱和理解,才能真正化解生活里的矛盾,推翻内心的壁垒,最终两好合一好,你真我也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