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艾灸,艾灸的核心元素至少应该包含什么?

老吴艾国潮


这个问题我谈一下我的观点。我先从字面谈一下什么叫做艾灸,它应该包含哪些因素?

艾字,一个草字头加一个叉。

那说明它使用的原材料是一种草本植物,那么这个叉叉是一个什么意思呢?

它主要是说我们要把这个艾草渗透到人的渗透里去,必须走经络扩散。

灸字,久火也!

持久火烤!既然是火,那么就用眼睛,看得见会产生烟雾。

所以艾灸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要素,第1个就是艾草,第2个就是火,第3个就是烟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试着把艾灸和高科技进行结合。

比如人类用热成像仪检测,艾灸它的热气在人经络里,在人身体里分布的情况。

这个明显的可以用热成像仪检测出来。

人们用红外温度检测设备检查艾灸前后,身体温度的变化,这个也是可以检查的出来。

这种古老的中医传统和现在高科技的结合,促进了艾灸理论的发展。

也有一些高科技设备的发展,偏离了艾灸的灸道。

比如,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光制作的艾灸仪器,加热人体。这种基本上就是烤火了,不能算艾灸了。

那么利用电做一个汗蒸房,这个也属于古代的熨烫法。

但是电和药材发出来的热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所以商业社会,会延伸很多种艾灸产品。但是让它偏离了烟火艾草,所以不能叫做艾灸个人观点。

回答完毕,我是老吴蕲艾,欢迎你们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交流探讨。


老吴和蕲艾


艾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原理,通过温热和艾草作用,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起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作用。

至于许多疗法都冠以艾灸之名,其实也很无所谓。这正是艾灸的特征——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能够简单操作应用,用来治疗即可,至于用什么方式,倒也无所谓。所以也没什么正不正名,谈不上。

更何况,中医“灸疗”本就不止有艾灸,尚有石灸、蜡灸、阳燧锭灸、汤熨等多种方式。现在出现的多种灸疗方式,还仅仅局限于艾灸和灸器灸的范畴内,范围还很狭窄,你认为的“各种各样”“真假难辨”,实际上已经单一的要命了。

艾灸的本质是什么?

艾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艾灸产生的近红外线,就属于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所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说,任何能达到如此效果的物理近红外线疗法,都可冠名为“灸”,并无不妥,而非艾灸独占。

器具出现又怎么了?灸器灸本就是灸疗沿用千百年的传统方式之一,根本不新鲜。

更如上所说,中医“灸疗”本就不止有艾灸,你觉得你看到的灸疗方式五花八门,但实际上这些东西仍然还只占灸疗的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只要有热辐射物理近红外线疗法的效果,就属于是真的。目前出现的灸疗方式,仍属于传统灸疗里的一小部分。

别那么大惊小怪,不然看到“隔核桃壳眼镜灸”岂非要当成行为艺术来看待了?

少见多怪呀。


纯钧LHGR


自古“灸承天火”,“先有灸后有医”,而且艾火的应用远远早于艾灸。远古艾绒是作为引火物、火种储存物和灼龟问卜的神物而存在的,在相当时期内也许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这些观点从灸字本身的源头即可窥一斑。《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说明灸疗就是以艾烧灼的意思。《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更早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则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故在北方艾草亦别称为“冰台”。《黄帝内经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包括《千金方》超过千余条的艾灸记载,也都是用艾草烧灼,基本没有例外。这些记载或者论述大概说明了艾灸的基本概念,数千年艾灸传承的核心框架并无大的改变,“千年一艾,千厂一绒,万众一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也是当今艾灸行业十分客观的真实写照。

所谓的“灸疗”网络能查到的百科结果显示,通常多为蒙医所用,专指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温针灸、火把灸等,能够进一步搜索到的非艾草类灸疗的历史记载大概还有: 采用火热类灸材的有灯火灸、桑枝灸、黄蜡灸、桑枝、桃枝、竹茹、麻叶、药锭灸(香硫饼灸、阳燧锭灸、阳燧灸、硫朱灸等)、药捻灸、电热灸等;还有采用非火热类灸材的包括:毛莨、斑蝥、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大名鼎鼎的“三伏灸”就属于后一类以能够腐蚀或者灼伤皮肤的中药,来产生刺激作用的所谓“天灸”。

总体来看这些非艾灸类的“灸疗”,基本上都是仅有文字记载,而甚少用于临床,颇有名存实亡的情形。这些所谓的“灸疗”与艾灸相比,其主要还是灸材的区别,其它灸法并无二致。其一,这并没有超出古人在《黄帝针灸 虾蟆经》中,记载最初曾用松、柏、竹、桃、榆、枳、桑、枣等“八木之火”施灸,后因其久则“伤血脉、肌肉、骨髓”,而独留了艾草,并不间断的传承至今,相信当年也曾有过长期的反复的筛选和比较过程。其二,足可见艾灸的根脉源流非常清晰,就是专指以艾绒为灸材的中医外治法。其它多数冠以“灸疗”之名者,多为借光蹭热点之举,大多名不符实,和传统的经典艾灸相去甚远,从灸材到原理,再到疗效,完全不是一回事。

艾灸自古就已形成了有“有艾有烟有火为之灸”的公知常识,艾烟火三大元素缺一不可,至今传承不缀。根据国家973艾灸专项历经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结果表明:“艾灸主要由艾绒燃烧时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人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传出,引发机体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循环系统等机体内环境的多米诺骨牌样应激反应,至少涉及腧穴经络网络体系,新近发现的体内新器官-间质网络高速公路体系,体内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

看似简单甚至被很多业内人士瞧不上,至今主耗材依然为农产品的艾灸,因为其整个过程都建立在艾绒的阴燃物理过程上,借助现代物理学的相关前沿研究方法和技术,艾灸其实奠定有/或者可借用有比较深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基础,积累有丰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数据。已经能够基本说清楚从太阳-地阳-到人阳的两次生物能量转换和天人合一的“三阳能量守恒”,艾绒燃烧过程所产生的独特远-近红外族群光谱及其与机体之间的同频共振,以及其光热烟之间所具有的的粒子交换、波粒两象性、极其丰富的一二次化合物活性成分等的叠加复合作用,特别是这些“热效应”和“非热效应”还能够透过穴位经络,以及各类相关的感受器与信息高速通道与枢纽,引发机体深层次广泛的应激蝶变。多学科的新近系统研究也初步证明了艾灸对腧穴皮肤-脏器-脑岛轴分子机制乃至基因层面的作用与影响,有关红外指纹光谱、艾灸的燃点、温度等也都在在某种程度,直接或者间接证实了艾灸作用机理及其效果至今依然保持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由此可见,目前除传统的经典艾灸以外,其他蹭热点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所谓“灸疗”,其绝大多都属于鱼龙混杂的过度商业包装,既没有与艾草的红外指纹光谱数据,也没有自身灸疗产品相关的临床试验对比研究,冠以“灸疗”的门面,更多的是为了节约消费者教育以及广告传播的投入。“守正创新”是艾灸发展的唯一出路,目前也是中医药有史以来最为高光的时期,期盼行业联盟协力,下大力气在守正的基础上,聚焦创新,对艾灸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行更为系统的深入研究开发,旨在行稳致远,造就更大规模的艾灸健康产业,尽在实现国际化,服务全人类。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


老吴艾国潮


艾灸的字面意义就是把艾绒点燃熏烤穴位,艾灸的三要素是穴位、热辐射、药物(以艾草为主,也可以加其他药物,加了其他药物的叫药灸),艾灸也有隔物灸,指隔姜片、蒜片,附子,现在有很多器具,有的是电加热无烟,有的是放入密封金属盒再套个布袋子,这些都只能算热熨,没有艾灸效果好!


中医文化传播


艾灸“以温为治”与温泻理论探源

温泻灸法又称为吹灸疗法,首见于《灵枢·背腧》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在《内经》中记载了艾灸的操作方法。 其中口吹艾火,加速燃烧,以刺激施灸部位,称为助燃,另一种为自然燃烧,刺激施灸部位,称为自燃,其中自然为“火补”,助燃为火泻。 对于火泻与火补的补泻原则,在《难经·六十九难》中记载“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是正经自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通过特制的喷头,可做常规部位治疗有可做特殊部位,如耳内、肛周、阴道艾灸。

艾灸温泻作用的操作与十二经脉的循行密切相关

《内经》与《难经》中均记载了通过营卫之气的循行顺序来确定艾灸补泻的方法。 《灵枢·小针解》中有云:“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在《难经·七十二难》中有云:“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说明了不同方向的选择对于施灸补泻作用的不同。

艾灸温经效应

《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体。 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艾灸的温经之性是指通过温热效应,对寒邪凝滞经脉后所引起的挛缩、闭塞起到缓解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有云“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能取之”, 在此说明了艾灸对寒凝血止的温经效应。而其主要应用于寒凝湿痹所引起的肢体关节拘急疼痛,甚至四肢末端指掌青紫疼痛等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疾病。

艾灸的温润效应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写到“诸涩枯凅,肝劲皲揭,皆属于燥”,说明了燥邪侵袭人体的特性。而燥邪的产生除外感燥邪外,则是由于热邪蒸腾水汽所致之燥。 就人体而言,阴虚则热,热则伤津耗气,引发内燥,而艾灸虽性质属温,但其可起到滋阴润燥及促进津液布散。艾灸的温润之效主要在于以温热之效鼓舞阳气,阳生则阴长,以减少阴虚所造成的内热。 同时艾灸振奋气机,气行则推动津液运行,从而布津液,利津生。 《针灸聚英》中记载“骨蒸痨热,灸四花穴”,《灵枢》中记载“阴阳俱虚,火自当之。 ”,说明了艾灸通过滋阴补阳以治疗内热的作用。 其温润效应主要用于治疗阴虚所产生的阴虚燥热、骨蒸潮热及干燥综合征等。

艾灸的温升效应

陷下病主要指内脏位置下陷、清浊不分及阳气衰竭之症。而艾灸的温升效应在多处文献中记载。《灵枢·禁服》中有云“陷下者……故宜灸之”;《灵枢·经脉》有云:陷下则灸之;《伤寒论》有云“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其中七九的升提举陷,升位固置,升清降浊统称为温升效应。 其主要治疗作用包括内燥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清浊不分包括泄泻、尿频等以及亡阴亡阳所产生的危重病后。


艾灸的话,至少要包括,艾,火,温度,穴位,手法,这几个要素,才能算是完整的艾灸。


艾灸仪艾灸床


从物理角度指看得见的有艾,有火,有烟三者缺一不可谓之灸。

还有环境,精神层面的。

环境,通风良好,艾烟在密闭环境中过多聚集会引起人的不适感。

安静,安静的环境可使人心情平静,体感会更好。

天气也很重要。

人的层面。

被术者要静,施术者心也要静。

能做到人到,心到,神到,则灸必有奇效。


ein30922902


如果你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艾灸无用,打开毛孔,反而更容易进入湿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