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后90后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告别,这本侦探小说帮你直面死亡

小时候,常常在早上的电视评书栏目里看到单田芳,那时候年纪小,不懂得评书的魅力,很多年后已经不记得他到底讲了什么,只是对他的声音依然印象深刻。

最早知道李咏好像是在山东卫视的一档综艺节目上,具体的名字早就忘记了,只记得他留着与众不同的长头发,喜欢自嘲搞笑,而站在他旁边的女主持人则是严肃认真,两人一唱一和。

还有金庸,几乎没有读过他的小说,起码没有完整地读过其中的任何一部。但我知道他笔下的一些故事,因为看过那些改编的电视剧。在一到周末就盼望着看电视的年纪,必然会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路边捡根木棍,挥舞着,以为自己就是里面武艺高强闯江湖的侠客。

这些都被当成了习以为常的存在,却忘了这些人也会在时光里慢慢变老。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们已经许久未在电视上出现,来不及感慨什么,便有许许多多的新节目和新电视剧填满娱乐生活。再突然有一天,他们去世的消息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童年和青春中,那些与他们交织过的岁月成了记忆的潮水,一浪又一浪,汹涌地拍打着,直到泪流满面。

再也见不到了。人过三十,到了一个失去的年纪,需要随时做好准备,面对亲人的去世,偶像的去世,甚至还有周边同龄人的去世,他们可能是年纪大了,可能是生病了,也可能只是乘坐了一趟原本要回家的航班。三十岁之前那些关于生命的不曾预想的结束,在这个年纪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我们以为大家会相伴一生,其实只是一程。

当80后90后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告别,这本侦探小说帮你直面死亡


​得知金庸去世时,恰好在读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漫长的告别》。书名很是应景,故事也是,侦探菲利普·马洛将他的好朋友特里·莱诺克斯送上了前往墨西哥的飞机,可离开机场没多久,再次听到这个朋友的消息,却是他在墨西哥一个边远小城的旅馆房间里饮弹自杀。对马洛而言,这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告别,或许他曾以为过一段时间,两人还能像往常一样在酒吧里喝着喜欢的酒。实际上,早在特里出现在马洛的生活中时,便已经埋好了要离开的伏笔。剩下的那些日子里,马洛要做的便是去寻找这些伏笔,为这个故事做好结局。

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告别,其实也有伏笔,每一个生命从一开始便预告了结束。所有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以及任何的事故意外,生命没有我们想象得那般强硬,运气也并非总是常伴左右,有些死亡发生得猝不及防。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些,我们对再也无法相见的告别或许会坦然一些。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视告别为一场珍重的人生仪式,但它或许只是一件小事。我们为金庸的去世而悲伤,可我们还要处理眼下更多更糟心的麻烦事。《漫长的告别》里,马洛要查明好友莱诺克斯的死亡真相,但也无法拒绝那些与此无关的其他日常事务,比如一个大块头金发恶汉找上门来,请其帮忙调查邻居是不是想要毒死他的狗,再比如一个不老也不年轻的女人,希望打个电话恐吓一下她的室友,因为她怀疑室友偷她的钱。死亡是人生常态,这些杂事亦是。

或许是因为侦探小说写作中无法避免死亡,作家钱德勒显然比普通人更能正视死亡这件事,或者说,他更能理解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悲伤。他笔下的死亡总是与阴谋有关,与人们的孤独、悔恨、愤怒和失落有关,因为理解悲伤,所以他能站到悲伤的对立面,去写更多的情绪。

我们不是侦探小说家,我们只能沉浸于悲伤之中,怀念那些突然离开的生命,以及与他们在时间交集中的自己。

实习生:田晓月 潘文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