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酿酒遗址都有哪些?

曌芃


中国白酒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清代中叶。目前,在国内发现的大型酿酒作坊遗址中,江西李渡遗址的年代为元代、四川水井坊遗址的年代为明代、四川剑南春遗址的年代为清代,泸州老窖古窖池群为明清时期,古井贡酿酒遗址为宋至清时期。


【泸州老窖窖池群】

泸州老窖窖池群分布于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营沟头、泸州市江阳区皂角巷、龙马潭区小市(下大街、什字街、新街子、过江楼)及罗汉镇等地。泸州老窖公司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文物原真性价值明显,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了原貌、位置、操作流程及工艺未变的“四未变”特点。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是中国至今仍然唯一持续酿造白酒的窖池群,其千余口的规模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使其“世界酿酒奇迹之一”和“世界仅存的最大规模原生白酒窖池群”名副其实。泸州老窖老窖池群作为“活文物”,已连续不间断使用430余年。


【水井坊遗址】

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1998年8月,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曲酒生产车间时,发现了该遗址。1999年,多家考古、研究单位参与遗址考古发掘。考古发现有:蒸馏器基座、不同时代的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晾堂、灰沟、路基、木柱及柱础、墙基等遗迹,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砖、瓦、瓦当、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种类有青花、白釉、青釉、酱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种。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水井坊遗址中起源于元末明初、延续使用至今的古窖窖泥和古糟菌群,在保护性开发利用中成为了水井坊系列产品开发的重要生产资源和品牌基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该遗址是由茶盘街、棋盘街两侧的多个清代作坊构成的“前店后坊”式格局的酒坊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分布面积大、作坊多,保存较好,全国罕见。剑南春酒坊遗址生产要素齐全,内容丰富。在已发掘出的遗迹中,不仅有反映酿酒工艺全过程的生产设施,如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盛酒坑、池子、粮仓(制曲晾房)等遗迹,还有房屋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瓷质酒具。同一遗址大曲窖、小曲窖均有发现,不同窖池生产着不同品种的酒类。这一考古发现,对研究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传统手工业格局与分布情形,探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城市工业考古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名优白酒“剑南春”的酿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刘伶醉烧锅遗址】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徐水县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内。该遗址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内,又称李渡无形堂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六个时期,从南宋、元、明、清延续至近代、现代,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迹,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都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有73件。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代酒窖的发现,证实了《本草纲目》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同时证明了中国至迟在元代已出现了固态发酵制作蒸馏酒。该遗址中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显示其白酒生产工艺属小曲工艺,是中国首次发现使用小曲工艺的烧酒作坊遗址。到近代,开始改用大曲工艺生产。因此该遗址是研究烧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井贡酿酒遗址】

古井贡酿酒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包括魏井、宋井、明清窖池、明清作坊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古井贡酒文化博览园继2008年成为中国白酒首家全国4A级旅游景区之后又获国家文保殊荣。


【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

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茅台酒酿造体系的实物见证。该遗址位于仁怀市茅台镇国酒社区杨叉街,由10余处实物构成,有一套完备的酿酒工业体系,占地20余亩。这些酿酒坊最初建于明代,曾因战乱多次被毁,1862年在旧址恢复重建,包括粮仓、曲药房、窖池、烤酒房等。


宝贝国学爱朗读


目前国内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仅有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新发掘的濉溪明清酿酒作坊遗址为目前全国第四处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酿酒遗址,也是安徽省首次科学考古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


尚帅卿


川酒云烟一直以来的说法,所以酒四川占了大半壁江山。

第一 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四川省绵竹市

“天益老号”酒坊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陕西三元人朱煜定居绵竹,开办大曲酒作坊,当时名为“朱氏酒坊”。历经300多年的漫长发展,到清末传承至后代朱天益时,更名为“天益老号”,成为该时期绵竹最具实力的酒坊之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❷ 明代泸州老窖窖池群

四川省泸州市

“舒聚源”酒坊始建窖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是泸州第一家正式挂牌面市的大曲酒生产作坊,其创办者舒承宗不仅继承了当地原有的大曲酒生产工艺,还创立了“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即当代被人们所共知的“1573国宝窖池群”。

泸州老窖窖池群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是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保护完整、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活态文物”。

❸明清时代沱牌泰安作坊遗址

四川省射洪市

2007年,沱牌公司因泰安作坊要进行车间改建工程,向文物部门申请文物调查勘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批准后进行了考古勘测发掘。考古发掘面积共500多平方米,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遗物。

其中包括6个窖池、1眼古沱泉水井、1个接酒坑、3处晾床和3个灰坑,以及酒坊地面建筑的石柱基、踩踏面、石墙头、排水沟等。

❹ 元明清三代水井坊遗址

四川省成都市

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是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水井坊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❺ 元明清三代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江西省进贤县

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南宋、元、明、清、近代及现代等六个时期,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址,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均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和砖柱等。

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及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73件。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❻ 金元时代刘伶醉烧锅遗址

河北省徐水县

刘伶醉烧锅遗址地表遗迹由16个发酵池和一口青砖古井组成。发酵池共分两排,每排8个,呈长方形,青砖垒砌。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同年,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❼ 茅台镇古镇酒业宋代官窑遗址群

贵州省仁怀市

1984年,仁怀县(市)中枢区紫云乡向阳大队新街生产队支部书记兰朝江雨后在自家责任田内发现冲刷出石缸、石窖等物,并就地回填恢复;2008年,兰支书将其捐献给古镇酒业;2011年,古镇酒业征用该片区的田土,文物部门并对该窖池内的填土等物进行清理,发掘带有神秘花纹的石质窖池一组、石质六角缸一个、石缸一个,并迁建木结构对该址进行保护。


刘敦杰


回答:在东北的吉林西部出土的辽金时期酿酒遗址。

江西李渡遗址年代为元代。

四川水井坊遗址年代为明代时期。

四川剑南春遗址为清代。

四川泸州老窖为明清时期。

古井酿酒遗址为元清时期。

1996年泸州老窖窖池群作为首个白酒行业遗址,入选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老窖还拥有规模最大的原生态老窖其数量达到10086口,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鼻祖与发源地。




碧海蓝天193978532


第一处: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

水井街酒坊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水井街南侧,在府河与南河的交汇点以东,原为全兴酒厂的曲酒生产车间。1999年考古发掘。年代为明清。

第二处: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江西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遗址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2002年考古发掘。酒坊遗址年代为元代。

第三处: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

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最初是剑南春集团进行棋盘街两侧的平房拆迁工程,由于发现了历史文物,迅即转为“抢救式发掘”。2003年至2004年之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对酒坊遗址进行发掘。酒坊遗址年代为清代到民国时期。

第四处来啦

2018年9月底,在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城关镇北关沱河路北侧的北苑风景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意外发现地下有砖石建筑后,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经勘察发现有疑似酿酒发酵池的遗迹,推测这里可能是一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今年3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我心你聆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泸州老窖窖池群遗址,水井坊遗址,三个都在四川省。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江西省。茅台镇古镇宋代官窖遗址,在贵州省。


时光角落


川酒云烟一直以来的说法,所以酒四川占了大半壁江山。

第一 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四川省绵竹市

“天益老号”酒坊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陕西三元人朱煜定居绵竹,开办大曲酒作坊,当时名为“朱氏酒坊”。历经300多年的漫长发展,到清末传承至后代朱天益时,更名为“天益老号”,成为该时期绵竹最具实力的酒坊之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❷ 明代泸州老窖窖池群

四川省泸州市

“舒聚源”酒坊始建窖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是泸州第一家正式挂牌面市的大曲酒生产作坊,其创办者舒承宗不仅继承了当地原有的大曲酒生产工艺,还创立了“泸州大曲老窖池群”,即当代被人们所共知的“1573国宝窖池群”。

泸州老窖窖池群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是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保护完整、连续使用至今的“酿酒活态文物”。

❸明清时代沱牌泰安作坊遗址

四川省射洪市

2007年,沱牌公司因泰安作坊要进行车间改建工程,向文物部门申请文物调查勘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批准后进行了考古勘测发掘。考古发掘面积共500多平方米,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遗物。

其中包括6个窖池、1眼古沱泉水井、1个接酒坑、3处晾床和3个灰坑,以及酒坊地面建筑的石柱基、踩踏面、石墙头、排水沟等。

❹ 元明清三代水井坊遗址

四川省成都市

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是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水井坊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❺ 元明清三代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江西省进贤县

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分为南宋、元、明、清、近代及现代等六个时期,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址,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均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和砖柱等。

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及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73件。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❻ 金元时代刘伶醉烧锅遗址

河北省徐水县

刘伶醉烧锅遗址地表遗迹由16个发酵池和一口青砖古井组成。发酵池共分两排,每排8个,呈长方形,青砖垒砌。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同年,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❼ 茅台镇古镇酒业宋代官窑遗址群

贵州省仁怀市

1984年,仁怀县(市)中枢区紫云乡向阳大队新街生产队支部书记兰朝江雨后在自家责任田内发现冲刷出石缸、石窖等物,并就地回填恢复;2008年,兰支书将其捐献给古镇酒业;2011年,古镇酒业征用该片区的田土,文物部门并对该窖池内的填土等物进行清理,发掘带有神秘花纹的石质窖池一组、石质六角缸一个、石缸一个,并迁建木结构对该址进行保护。


享受人生金山


中国最大的酿酒遗址——安徽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

每一处酿酒遗址,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其中具有“最”字名号的遗址,意义更为重大。

这次,我们就来说说中国最大的酿酒遗址——安徽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


遗址,是人类活动的遗迹,

是人类历史演变的载体。

中华酿酒文明,

在经历了沧桑的历史变迁后,

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古迹,

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究竟有多大?先来看一组数据: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清理面积已近3000平方米。什么概念?一个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的分布面积比已发掘的近十处酿酒遗址面积总和还要大。可见这一遗址的发现,带给整个考古界乃至酿酒界的震动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更是填补了华东地区古代酿酒遗存的空白。


2019年9月3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沱河路北侧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一片繁忙景象。2018年9月底,当地棚户区改造工程施工时,意外发现疑似酿酒发酵池遗迹。今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该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几个月的清理发掘,共发现3个蒸馏灶,1个冷却池,1处曲房,32个发酵池,16处房址,8条排水沟,共出土酒坛、酒杯、酒瓶等遗物600多件。考古专家通过对发掘区域与历史地图位置比对,判定发掘的是明代晚期、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三个糟坊:祥源、大同聚和魁源。

该遗址是迄今国内发掘面积最大、全国唯一覆盖蒸馏酿酒全流程设备、也是安徽省首次科学考古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遗址区测量面积为18000余平方米,已发掘面积达3000平方米,比国内已发掘的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等三处面积之和还要大,为全国第四处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酿酒遗址,这一遗址的酿酒作坊要素十分完整,考古发掘意义重大,在全国也极为罕见,为研究当地酿酒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为中国酒文化代代传承又奠定了一块基石。


除了面积上是中国之最,这处遗址出土的酿酒制作工艺流程设施,保持最完整。
怎么就敢如此断定?这,就得回溯中国酿酒历史了。

关于中国酒的历史起源,人们普遍认同的有猿猴造酒、 仪狄造酒 、杜康造酒三种,然而,这三种都近乎于猜想、民间传说和史书所载的故事。事实上,在对我国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盛酒陶器,还出土了酿酒用的酒缸,这说明远在仪狄、杜康时代以前的公元前5000到3000年,我国就有了酒。

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酒,但宋元以前,都是以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不属于蒸馏酒范畴,包括宋代的“蒸酒”,也是指对酒加热以便于长期存放。直到元代所说的烧酒,才是蒸馏酒,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白酒。

中国白酒,起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据濉溪县志记载,元至正三年口子古镇是溪沟入睢水之口,濉溪酿酒业成为中原酒业中心。明清时期,濉溪的酿造作坊发展至20余家,到了民国初期,濉溪更是出现了72家酒坊争雄的局面,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团城七十二,居中尽得法,千瓮皆上品,甘美泉水佳。”这次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的发掘位置与文献记载的酿酒作坊能够一一对应,先期发掘的分别为祥源、大同聚和魁源三个糟坊。

▲ 大同聚坊和魁源坊遗址全貌 ( 图片来源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考古工作者分别清理出祥源、大同聚和魁源三个糟坊的遗存,主要有5个蒸馏灶,1个储池,1处制曲房,1处曲池,3处晾堂,近40余处发酵池,5口水井,10余条排水沟,20余处房址,3条道路,百余个灰坑。是目前全国唯一覆盖蒸馏酿酒全流程设备的酿酒作坊遗址,较全面地反映出皖北乃至北方蒸馏酒制作工艺发展的生态模式,足以证明濉溪酿酒工业的发达与繁荣,已达到一酒一城的规模。

昔日众多的酿造作坊已经成为历史遗迹,好在距这一遗址群仅一路之隔的口子酒业老城车间里尚存有一“同聚酒窖”,至今依然传承着百年前的古法酿造技艺,历史上更曾有“口子镇酒香关山十万里,同聚糟坊独占七十二坊之巅“一说。


▲ 左图-魁源坊内长圆形发酵池 右图-储水池及其排水沟 ( 图片来源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 大同聚双蒸馏灶 ( 图片来源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 大同聚坊内发酵池 ( 图片来源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凡是遗址,定有文物。
如此意义重大的遗址,
又出土了什么珍贵的文物呢?

这次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出土文物约600余件,瓷片约1吨,数量之庞大、品类之丰富、品味之高端,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意义。除了酒坛、酒杯、酒瓶、酒盏等酿酒、品酒相关的器皿外,也有反映生活用具的器物,包括青花瓷器、紫砂器、香水瓶、麻将等,折射出当时前卫的消费观念和濉溪本地的生活品位和富裕程度。


▲ 左图-黑釉酒瓶 右图-酒坛 ( 图片来源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濉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作为十大考古候选项目,注定改变中国明清酿酒历史价值认知版图,再一次实证了口子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价值。


口子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白酒特别是浓香型白酒的品质特别依赖窖池,因为窖池中的微生物存在时间越久,产生的香味物质就越迷人,所以越是高档的白酒越需要年代越久的窖池发酵。国内目前也陆续发掘出了一些酿酒遗址,有些遗址大名鼎鼎,著名的白酒品牌国窖1573就是根据窖池的建造使用年代命名的。

下面是国家文物局已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五处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记录了中国现存的五座酿酒遗址。

  1、泸州老窖窖池群(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窖池群分布于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营沟头、泸州市江阳区皂角巷、龙马潭区小市(下大街、什字街、新街子、过江楼)及罗汉镇等地。泸州老窖公司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文物原真性价值明显,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了原貌、位置、操作流程及工艺未变的“四未变”特点。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是中国至今仍然唯一持续酿造白酒的窖池群,其千余口的规模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使其“世界酿酒奇迹之一”和“世界仅存的最大规模原生白酒窖池群”名副其实。

  1996年,泸州老窖窖池群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首个代表,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家文化部正式颁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名列其中;入选中国首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泸州老窖老窖池群作为“活文物”,已连续不间断使用430余年。

  2、水井坊遗址(四川省成都市)。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1998年8月,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曲酒生产车间时,发现了该遗址。1999年,多家考古、研究单位参与遗址考古发掘。考古发现有:蒸馏器基座、不同时代的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晾堂、灰沟、路基、木柱及柱础、墙基等遗迹,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砖、瓦、瓦当、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种类有青花、白釉、青釉、酱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种。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水井坊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复制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极高利用价值的“活文物”。水井坊遗址中起源于元末 明初、延续使用至今的古窖窖泥和古糟菌群,在保护性开发利用中成为了水井坊系列产品开发的重要生产资源和品牌基础。

  3、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四川省绵竹市)。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该遗址是由茶盘街、棋盘街两侧的多个清代作坊构成的“前店后坊”式格局的酒坊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分布面积大、作坊多,保存较好,全国罕见。剑南春酒坊遗址生产要素齐全,内容丰富。在已发掘出的遗迹中,不仅有反映酿酒工艺全过程的生产设施,如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盛酒坑、池子、粮仓(制曲晾房)等遗迹,还有房屋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瓷质酒具。同一遗址大曲窖、小曲窖均有发现,不同窖池生产着不同品种的酒类。这一考古发现,对研究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传统手工业格局与分布情形,探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城市工业考古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名优白酒“剑南春”的酿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些重要发现在我国近代城市工业考古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评选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根据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重点文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四川省文物局、省建设厅牵头组成专家评审组于2006年5月11日上午,在剑南春集团公司董事会会议室对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保护规划进行了评审。

  4、刘伶醉烧锅遗址(河北省徐水县)。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徐水县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内。该遗址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6月27日,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5、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江西省进贤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内,又称李渡无形堂元代烧酒作坊遗址。2002年4月,原江西李渡酒厂被香港某公司收购,成立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同年6月,在改造老厂车间时在水泥路面下发现一个古井,随即向相关文物部门报告。同年7月~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六个时期,从南宋、元、明、清延续至近代、现代,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迹,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都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有73件。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代酒窖的发现,证实了《本草纲目》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同时证明了中国至迟在元代已出现了固态发酵制作蒸馏酒。该遗址中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显示其白酒生产工艺属小曲工艺,是中国首次发现使用小曲工艺的烧酒作坊遗址。到近代,开始改用大曲工艺生产。因此该遗址是研究烧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除了这五处著名遗址,还有几处遗址也很有名,分别是

位于安徽省濉溪县的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系迄今为止我国所发掘分布面积最广、发掘面积最大的酿造设施考古发现。时代跨度是明代晚期、清代中期直到民国时期。这一发现填补了华东地区古代酿酒遗存空白,对研究酿酒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意义。

沱牌公司因泰安作坊要进行车间改建工程,2007年向文物部门申请文物调查勘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批准后进行了考古勘测发掘。考古发掘面积共500多平方米,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大量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遗物。其中包括6个窖池、1眼古沱泉水井、1个接酒坑、3处晾床和3个灰坑,以及酒坊地面建筑的石柱基、踩踏面、石墙头、排水沟等。

1996年6月9日, 在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搬迁过程中,施工的工人在清理工地时,无意中发掘出一个大型木质容器。从容器破损的部位,人们见到里面盛满了淡黄色的液体,同时还闻到从中散发出的浓浓酒香。经过酒厂老师傅认定,这是多年前老酒厂用于储酒的木酒海,是个实实在在的宝贝玩意儿。听说酒厂里挖出了宝贝,考古专家们迅速赶到了现场。当时,考古专家们从写在木酒海内层封口纸屑上的封印上发现,这些酒封存于清朝道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45年。于是,专家们便就此将出土的百年美酒命名为“道光二十五”酒。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凌川贡酒是世界上窖藏时间最长的白酒,它是1996年在凌川酒厂老作坊原址发掘出土的,全世界总共只有4吨。据考古专家和酿酒专家数次考证,认定其为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埋藏于地下的,该酒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饮用的液体文物。1998年8月,该贡酒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99年12月27日,该贡酒有部分定量原酒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从而成为20世纪最后一件封馆文物收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还会继续发现更多的酿酒遗址,酒文化也会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岁罒月


国内酿酒遗址主要有:江西李渡烧酿酒遗址、四川水井街酿酒作坊遗址、四川剑南春酿酒作坊遗址和濉溪酿酒作坊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