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伟岸


另一种伟岸

武汉有一条大堤很有名,武汉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条位于东西湖区,全长20多公里的防洪大堤是当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修建的,故称张公堤,已有逾百年历史。

然而,坐落于张公堤脚下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名气却要小很多。虽然也拥有三甲医院之名头,而且还同时被称为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却因为地理位置远离中心城区,加上其功能主要是诊治包括肝病、结核病、肺部疾病在内的各种感染性疾病,这所医院被很多人惟恐避之不及而变得寂寂无名。

医院名气小,院长的名气也肯定大不了多少。

然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然爆发,作为最早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一下子名声大涨,院长张定宇也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几近网红。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与张定宇有过一面之交,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敦厚和善,谦虚之中又流露出一丝果敢坚毅。而且,张院长的辨识度很高,眉毛特浓,头发稀少,左脸还有一块明显的胎记。

随着张定宇的曝光度增大,公众才知道,这位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沿的战地指挥官,竟然是一位“渐冻症”患者!得知这个消息,我不禁大吃一惊。

“渐冻症”在医学上称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因为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肌无力、肌萎缩,逐渐丧失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时间简史》作者史蒂芬·霍金就是“渐冻症”患者。

其实,张定宇一年多以前就知道自己患上了这个不治之症,但他隐瞒了这个“惊天秘密”,因为,他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点事。当同事们关切地询问他为何一走一跛时,他总是以膝关节有点问题而搪塞过去。直到疫情爆发,有越来越多的病人送到医院,他才讲出了自己的患病真相,以此来鼓励他的那些已奋战到了极限的同事们:我一直在极限的边缘工作,我们一起向极限挑战!

张定宇的秘密折射出的是武汉这座城市的性格:坚韧敢干、无所畏惧。

另一种伟岸

蛇山脚下的辛亥首义纪念馆纪录着一段惊险的历史。

辛亥年间,革命党本来定于1911年10月16日湖北、湖南两省同时起义。但10月9日在汉口宝善里的秘密住地,炸弹意外爆炸,惊动了租界巡捕,起义花名册被抄,部分革命党人被捕,还引发了清军戒严,起义计划被打乱。情急之中,革命党人退无可退,决定提前动手,武昌起义爆发。然而,就是这场匆忙而果敢的行动,敲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丧钟。

汉口长江边上的龙王庙公园用一组巨型浮雕定格了武汉战胜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历史,其中第三幅描绘的是一个“生死牌”的真实故事。

龙王庙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背后是繁华的汉正街。当长江洪水以高于城市地表的悬河之势汹涌扑来时,驻守龙王庙险段的16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大堤上立起了一道“生死牌”,他们在一块宽120厘米、高79厘米的黑板上贴上一张粉红色的纸,写上“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言,然后各自从容而郑重地签下大名。

如今,特大洪水早已在百万抗洪大军舍命相搏下颓然而逝,但那块看似简陋实则浸润着武汉城市性格的“生死牌”却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另一种伟岸


南北交汇、九省通衢,武汉因此变得大气磅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汉人因此活得豪情万丈。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袭来,九百万市民封城闭户,虽然悲壮惨烈却尽显英雄担当,这便是普通人家对城市性格的映照。

张定宇依旧忙碌于病房,但谁又能说他一瘸一拐的样子不是另一种伟岸,给这座城市添加着新的注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