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臺的春雨,你知道樑彝烈士的下落嗎?


最近重讀《黎原回憶錄》,再次想起了黎原、阮慶、廖政武的黃埔同學梁彝烈士,他們同在11期步兵科,是三十年代初期入學,國民黨軍重點培養的青年軍官,基本跟我黨絕緣的一代黃埔生,卻因為痛恨於蔣介石攘外安內的不抵抗政策,在畢業之前就開始努力尋找光明。


雨花臺的春雨,你知道梁彝烈士的下落嗎?


抗戰爆發後,他們分派中央軍部隊,經歷了淞滬抗戰的淬火,又在招收新兵的師管區裡看慣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和反人民本性,最後毅然決然投奔延安!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裡,曾經的老同盟會員、老國民黨員董必武同志告訴這幫後生:延安苦啊,敵後抗戰更是分分鐘生死,沿途還有國民黨特務的各種攔路虎,你們這種特殊身份,抓住就是死,可要想好了再去,這苦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可黎原、梁彝等好幾位黃埔生不怕苦,不怕死,他們怕的是看不到光明,還熙熙然樂於黑暗。

雨花臺的春雨,你知道梁彝烈士的下落嗎?


經歷了抗日戰爭的苦鬥,到了解放戰爭,他們基本都成長為我黨的團級幹部。但梁彝沒有看到新中國的建立,犧牲在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艱苦時刻,黎原說:“梁彝1947年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任炮兵團副團長兼參謀長,掩護部隊過淮河,受傷被俘。當時在國民黨軍隊有一項規定,凡是抓獲中共軍隊團以上幹部的黃埔學生都要上報蔣介石侍從室。蔣曾派人將梁彝押解到南京,勸他投降,但無論封官許願還是嚴刑拷打,梁彝都沒有向敵人屈服,最終在南京雨花臺被國民黨殺害。”


雨花臺的春雨,你知道梁彝烈士的下落嗎?


很久之前,我讀黎原回憶錄,就一直惦記著梁彝烈士,可這麼多年蒐集史料,也沒有再找到相關的隻言片語。後來讀原國民黨將領張軫的回憶錄,知道劉鄧部隊王宏坤的10縱在柳林車站遭遇戰中,有位叫王順如的團長被俘,後來下落不明,不知道是不是梁彝烈士後來改的“化名”。黎原是河南息縣人,阮慶和梁彝是廣西博白人,廖政武祖籍廣東梅縣,實際上是泰國華僑子弟,說起來跟我們黨毫無淵源,但在1930年代,卻不約而同選擇了跟我們黨走,跟那個黨決裂。黎原是他們中的佼佼者,抗美援朝成為名將,打過日本鬼子,又胖揍過美國鬼子,不亦快哉!說完他們,禁不住想起他們的師弟,12期的郝伯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