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曾国藩是完人,有人说他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你怎么看?

雲清看世界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完人,他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曾国藩立志宏远,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的富裕的农民家庭,仕途之路中规中矩,但就是这样一个既无显赫背景、又无为官经验的官场小白,通过自己的有意识的个人奋斗,逐渐走上满清汉族官员能达到的极致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对曾国藩的偏爱。曾国藩上位,既没有阴险狡诈的阴谋诡计,也没有失去尊严的谗言媚上。他立志做好官,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这在封建官僚之中是很少见的。

二、曾国藩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学问扎实。

曾国藩到北京后,自号涤生,洗去过往之污,改头换面,重启崭新人生。从此,他以程朱理学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坚持反省自己,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这样的严于律己,自我革命,非常人所能及。这也是此后中国人钦佩他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非这么做了你就能成功,但这样做,使无限接近于成功成为可能。

三、曾国藩善于调查研究、为挽救大清立下不世之功。

曾国藩在北京为官十余载,深得道光皇帝喜爱,十年连升七级。太平天国起义后,他丁忧未满,夺情出山,带领他一手创办的湘军开始了十余年的征战。他不会带兵,以文人统兵,最后大功告成,实属难得。面对纷繁复杂的军事问题,他都始终面对现实,深入研究情况,既不夸大也不贬抑现实,做准确而缜密的判断。不仅在大清王朝,即使历朝历代他都是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他善于学习新知识,对陌生的领域虚心向人请教,总结了很多卓越的治兵之道,还带出了许多身经百战、所向披靡的高级将领。李鸿章作为他的得意门生,在曾国藩后,为清朝的继续统治立下赫赫之功。

四、曾国藩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千古名著,《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让普通中国人了解了清朝晚期的生活百态,为中华传统文人见识了曾国藩渊博的学识造诣,是一部集中华传统文化大成之著作,语言平实无华,却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曾国藩的兄弟、子侄在他的谆谆教导下,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弟弟曾国荃,在和太平天国的斗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儿子曾纪泽,后来成为著名的外交家,为收复新疆伊犁地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蒋介石、毛主席更是对曾国藩推崇有加。

曾国藩,作为晚清地主阶级的代表,为统治阶级服务,无可厚非。他的所作所为,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站在当时的大环境去看待历史人物。所以,综合来看,曾国藩的功劳是占主要地位的,是符合时代需求的进步因素,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有益的。曾国藩倡导洋务运动,为中国吸收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曾国藩,严格修身律己,不骄傲,不自满,对国家忠心耿耿,堪称华夏之楷模,千古一完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五花肉说历史


两军相对,各为其主,战争是没有情感可讲的。尤其是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控制着狂热的信徒,如果不将他们消灭殆尽,那么很快就会春风吹又生。而且正所谓“因果循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以残酷的刑罚对待百姓,以残忍的手段对待敌人,自己犯下的罪行本来不少,所以说曾国藩的屠杀行为只能说是一报还一报。

人无完人,曾国藩本身的缺点是存在的,不过不是在屠杀方面。曾国藩屡败屡战,在军事上的才能可以说得上是只能够做统帅而不能做将领。而且其为人近乎于虚伪,他的一生都极力与把自己包装成为一个完人。但是,在历史上他于国丧期间纳妾,瓜分天京圣库财产,对于李秀成先诱降后灭口出尔反尔都是不争的事实。

从思想上来讲,他对外传播出来的理论倒是充满了积极的意义。忠君报国,进退有度,冰鉴识人,训诫后人都有可取之处。在人生哲学方面,从曾国藩的理论当中汲取养分是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但是这属于学术成就,和个人品德并无关系。

如果真的要下一个判断,曾国藩忠君爱国,维护纲常礼教尽心竭力,在战争中充满韧性,不轻易屈服。在为人上,长袖善舞能够很好地结合身边的力量。但是其一生太过于尽力地包装自己,力求完美却近虚伪,应该说是一个优大于劣的历史人物。


经典守望者


曾国藩:封建时代的卫道者——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

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历史风云人物之一,崇拜他的人将他称为完人,尊为圣人;诋毁他的人骂他是“封建势力的走狗”,“汉奸”甚至是“卖国贼”。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大相径庭甚至矛盾对立,那么曾国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在对他作出评价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统治后期,这一时期封建统治日益没落,面临着深重的内忧外患,在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稍一不留神封建统治就有被推翻的风险;在国外,资本主义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嚣张,稍一不谨慎中国就有亡国灭种的危机。曾国藩正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封建士大夫!

作为一个由传统封建教育培育出来的士大夫,曾国藩的人生理想自然是同其他优秀的封建士大夫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除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左传》有言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立德,立功,立言此谓之三不朽。”而曾国藩的崇高理想就是做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之人。



怀抱着这样一个崇高理想,他开始孜孜不倦地做学问,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为我们留下了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曾国藩家书》,这就是他所立之言;作为一名王朝的官员,他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勇气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清王朝,挽救了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统治,这是他所立之功;在做人处事方面,他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因世风日下而与别人同流合污,坚定自己的信仰;这是他所立之德。作为一个由中国传统教育培养成的封建士大夫,他无愧于孔圣人,他无愧于自己!



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文明眼光去苛求他,因为他不是现代人,他是生活在中国近代活生生的人!他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是他的使命,他作为大清帝国的官员,努力的镇压农民起义是他的责任!对于一个完成自己使命,肩负自己责任毫不退缩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去谅解,而是要用所谓的文明的“条件”去苛求他?他是一个封建士大夫,他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要做维护封建统治的卫道者,而不是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者!这是时代的必然,历史的定格!



最后,我想改用著名学者,传记作家朱东润先生评价张居正的一句话来评价曾国藩,我想也是十分恰当的,那就是:

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清王朝延长了四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


旧事旧人历史说


曾国藩就是镇压农民起义的一个统帅而已。因为对手太菜,并且因为得到了洋人的帮助,所以他成功了。也就这样了。说他是什么万世楷模,说他是什么完人。这是在侮辱这两个词吗?

曾国藩本人是以学习戚继光为开端的。但是他真的学到了戚继光吗?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军纪极其严明,对民众秋毫无犯。曾国藩的湘军是怎么样一个情况?攻下一个地方就敞刀数日,烧杀淫掠。

当年成吉思汗屠城,杀的是敌国百姓。湘军屠城,杀的是本国百姓。这就是万世楷模?蓄意屠杀本国无辜百姓都成了万事楷模,是要中国亡国灭种吗?


唐律疏议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晚清中兴四名臣,那么就很容易判断。

晚清四名臣有两个版本,我自己最认同的版本是: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曾国藩

曾剃头通过对太平天国的镇压,维护清皇权的持续。适度打开了国门,让大清吹进来一丝西风。死后谥号“文正”,达到了文人从政的最高荣誉。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其镇压太平天国的本质,是维护封建制度,是违背历史的,是刽子手,是剃头匠。所以,说他是完全人,根本只是一相情愿的说法。

2、李鸿章

李中堂是曾国藩的学生,双手沾满了太平天国的鲜血,依然算得上是刽子手序列之一。谥号文忠,可见,即使是大清,对他的认同感,也并不高于他的老师曾国藩。

李中堂和他的老师一样,维护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创始了滴血运动,可惜功亏一篑,最终败给了日本,从而开启了所谓“近不得已”的卖国“背锅”。

我并不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站在他的位置,能够达到汉人最高的管理位置,却实质上没有取得任何历史功绩,只是把一个镇压太平天国写进自己的悼词里,说他多么牛,我是表示质疑的。

3、左宗棠


左大人打了一辈子仗,打太平天国,打老毛子,平陕甘,定新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谥号文襄,相较李中堂低了一点。

左宗棠最大的功绩就是维护了国家统一,尤其是维护了确保了新疆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割地赔款的李中堂。

左大人的历史问题在于,在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对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了严酷的镇压,出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并没有太多人去研究。

4、张之洞

张南皮是晚清中兴四名臣中,是四个人中唯一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政治家,也最少争议的历史人物。

张之洞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洋务运动,而且是实干派的洋务运动,他主创了今天的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创建了铁路、铁厂、兵工厂等诸多实业,直到今天,他的成就依然还在发挥着作用。


行学组


中国近代史中的曾国藩可谓是一个风云人物,喜欢他的人说他是一代完人,讨厌他的人,说他是一个侩子手,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为何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呢?

古人认为一个完人的标准,那就是立功,立德,立言。这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总共只有两个半人实现了这一宏伟壮举,一个是孔圣人,万世师表,还有一个就是明朝的王守仁,剩下的半个就是曾文正公曾国藩。

蒋介石崇拜曾国藩,据说在他的床头只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这本书的作用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讨好宋美龄的。

那一本就是曾文正公文集,这本书是用来翻阅的,而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也很高。可以说,曾国藩得到了国共两党领袖的一致推崇。

当然,它也有许多差评,有曾剃头所谓伪君子侩子手这些的称号,其实这些事情很正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三观,产生分歧很正常。

对于一个古代人的评价,我觉得不应该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曾国藩所做的事情,完全符合他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当时的中国主流世界观。在当时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就是忠君爱国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曾国藩自然也最由此为目标,并且如愿当上了清朝的官。

但是以此我们就说他是汉奸,那是不对的,那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在清朝当官的汉人官员全部拉出来鞭尸呢?虽然我也很看不上满清,但是不得不说满清政府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是在国际政坛上唯一能够代表中国的政府,除此一家别无分号,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曾国藩的选择无可厚非。

对于后来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个被很多人指摘为汉奸行为,我觉得这也是缺乏理性的。作为一个臣子,自然要维护本国的利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太平天国运动的定性只能是造反,他自然要出力剿灭。

有人说清朝腐败落后,导致我国失去了上千年来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关于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可是太平天国比起清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灭绝人性的制度层出不穷,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跳大神的那一套。

用郭沫若的话说,太平天国如果夺得天下,中国将面临至少倒退500年的境遇。虽然老郭这个人人品值得商榷,但是这句话倒是很到位,把太平天国的本质讲的很清楚。所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是完全正确的。

不过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的人生存在污点,这位所谓的完人,竟然放纵自己的部下大搞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这一点完全违背了作为理学大师的曾文正公所学到的相关知识。

所以我更加佩服王守仁推出的知行合一,在曾文正公这样接近用完人的老兄身上尚且做不到知行合一,由此可见,要达到如此境界,该有多难。

曾国藩对于大清朝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的所谓天津教案,也是待人受过,为了上边背黑锅。但是他阻碍了历史的发展,为腐朽的清王朝续命,使得更多的国土沦丧。

不过话说回来了,他当时也没有选择,除了为清王朝卖命之外,总不成自己拉起湘军继续和清王朝干?那将造成更大的生灵涂炭。

而且以曾国藩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的历史局限性,就算他成功上位,他的思想也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潮流,中国的工业化或者近代化道路依然不知在何方?


历史评说


有缘回答您的问题,非常荣幸,希望能有点作用。

说起曾国藩简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近些年,有关他的名言警句,处世之道遍布媒体。不过通过看他的家书,看他的成功之道,对于我们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也被人称道,按现在的话说甚至还是个成功学专家,他大器晚成,在近老年时才大获成功,出将入相,成为国家中流砥柱。

他勤勉好学,勤俭持家,刚正清廉,深谙中庸之道,可以说是清末的一代大儒,亲手培养了像李鸿章这样的很多人才。简直是当时的楷模和典范。

首开洋务运动,建立兵工学堂,规划江南制造局,发起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派出一批留学生,翻译国外书籍。以上这些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对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建立湘军扫灭太平天国了,通过多年征战,力挽狂澜,使大清朝得以延续,同时也让他在朝廷的地位如日中天。

说了一大堆都是曾国藩的优点了,他咋就这样完美呢!别急,现在就要说他的过失了,不要走开啊!

说到他被诟病的最多的恰恰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过程中他对待俘虏基本上就是屠杀,尤其是攻下南京时,可以说就是屠城了,简直不是一般的狠啊!看来能成就大事儿的人,总是带着点儿狠劲儿才行。

另一件被诟病事儿就是天津教案了,他代表清政府同法国谈判,结果按法国的要求,处死8人,充军流放25人,赔偿法国几十万两白银。这样的结果激起了民愤,因此他被冠以了卖国贼的名号,再完美的人也会有污点,人无完人吗。

总之曾国藩其人功大于过,按现在的话说是条汉子。好了我的回答完了,希望有点用。


我们都在路上


曾国藩,何许人也,他是晚清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一生经历丰富、成就非凡。他创办了湘军,被称为晚清中兴之臣,因其符合“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与孔子、王阳明并称为“二个半圣人”,他就是那半个圣人,也是完人。

从我这里来看,曾国藩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写的家书、《挺经》等文字流转下来,其中涉及很多道理,却又通俗易懂,让人不自觉间牢记心中。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大学里看他的书,提到的“打碎牙和血吞”、“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等语句,让我受益一生、遵循依旧至今不敢忘。他的家人在他的教导下历经几代不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统固论,也是佐证他思想影响后人之深刻。

而他被称为完人,是后世无数人研究其功绩而评论的,不代表任何一家言论,具有可靠性。之所以有“曾剃头”之称,是因为他率兵镇压太平天国,但在我看来,这只是因立场不同,他想施展才华,挽救清朝。这只是他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的局限性,并不代表他任意屠杀农民起义者。




人生难免糊涂学历史


有产阶级【唯恐天下大乱】,

无产阶级【唯恐天下不乱】

站在无产阶级角度看曾国藩是朝廷的鹰犬

站在有产阶级角度看曾国藩是他们财产的守护神

一个帝王朝代时间长了,阶层固化了,一些特权阶级一出生就金山银海,一些大众拼命一辈子仍是奴隶,这种不平衡状况一旦遇到灾荒年起义造反或外族侵略,这些无产阶级就迎来了翻身做主的通天大道,多数人拼命也要抓住翻身的机会,所以改朝换代就开始了,为什么发达国家选择“民主和人权?”,你们都有投票权了还造个屁反,自己选的,尊重你的人权了你还造个屁反,投票全民公投就等于造反了,文明造反,所以美国英国能持续几百年不倒


科学大智慧开悟


曾国藩的是非功过,历史学家有大量论断和研究,他的文学成就也有文学大家详细论述。我在这里只以一个历史知识爱好者的身份表达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既然专业的说法大家已经深知,非专业的闲谈以广视听也未尝不可。

首先曾国藩是个完人这个论点站不住脚,倒不是因为他是否镇压过农民起义。有道是“人无完人”,人们一直把孔圣人视为“完人”,但仔细考究还是有不足的,就连孔子自己也没有认为自己是“完人”,作为一个封建末世之臣的曾国藩,何敢称“完人”。

曾国藩在做官之守、为臣之道、治家之则、教子之方等等方面趋于完美,可以说是一位很接近“完人”的历史人物。但综合来看,他的忠君思想、明哲保身理念、避祸意识都贯穿在他的做官为人之道里,所以才左右逢源,臻于完美。站在鲜明爱恨的角度,曾国藩显得圆滑、世故和保守,我们似乎更喜欢像魏征、海瑞、于成龙那样不避风险,敢于直言,性格似乎有缺陷的封建士大夫。

但为什么近年曾国藩的书籍著作骤然变火,个人评价也水涨船高呢?我想是因为当前我们正处于太平盛世,曾国藩的治学为官教子之道撇开历史局限,确有许多恰应今时的金玉之言。据相关佐证记载,曾国藩并非资质聪颖之人,他的成功,超出常人的后天刻苦努力起到关键作用;他又能够在功高官显时做到居安思危,韬光养晦,约束亲友;在教育子女方面也立意深远,殷殷励勉。所有这些可谓正能量爆棚,作为一个学者封建官员来讲,为人处事方面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优秀品质。今人观之,仍然受益良多,得教非浅。

但即便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使我们不能苛责曾国藩,还是不能把他称为完人,重要一点是他没有站在国家、民族的大立场上,去勇于探索作为一个伟大历史推动者的担当,不论什么样腐朽的王朝和君主,他都会忠诚无二、如履薄冰地去维护。

倒是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镇压,我认为并不能作为他的什么大罪证。他作为当时正统朝廷的官员,一心镇压打击起义造反者,这是正常思路,无可厚非。哪个朝代或政府也不会对反政府起义暴动行为坐视不管,正义与否是有阶级性的,相对的。况且太平天国运动如果胜利推翻了清政府,按发展趋势看也是建立一个新的封建帝国,其统治未必强于清王朝。事实上,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取得初步胜利后,就已经暴露了残暴腐败的弊端, 较清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民起义失败则已,一旦胜利就会迅速转变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并不会比他们推翻的王朝更先进开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