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港媒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面对疫情,港媒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疫情继续蔓延,香港经济遭到重创。近日,港媒纷纷呼吁商业界承担社会责任,与广大市民共度时艰。其中,员工远程办公、餐饮业执行政府“禁聚令、”地产商减租的呼声最高。


让员工远程办公,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香港商报》刊文称,在疫情严峻这样的特殊时期,企业尽可能地克服运作上的困难,让员工减少出行,既是对员工负责,更是对政府最大的支持。


文中更问道:“有些企业一面大张旗鼓地捐钱、捐物,一面催谷员工到岗上班、一个也不能少。现在这种时候,到底怎样做才是尽责任?”


面对第二波疫情的危机,政府除了带头命令公务员在家工作,还应该主动与商界协商,不妨多点苦口婆心,让大部分员工在家工作,至少,也可以实行弹性上班时间,容许员工避开高峰人流,降低上班族被感染的风险。


文中还对交通行业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呼吁企业安排员工居家办公,还应呼吁港铁、巴士、轮渡等公共交通企业,在这危难时期,尤其应该讲良心,加密班次,让乘客能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面对疫情,港媒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对抗疫情,餐饮业承担损失责无旁贷


《文汇报》报道,为防疫需要,特区政府早前建议推出“禁酒令”,限制酒吧、食肆出售酒精饮品,以减少人群聚集,但建议引起不少争议,有意见认为防疫不够彻底,且只限制特定行业,有违公平原则。因此,特区政府在汲取民间意见后,于3月31日再推出两条新规例,令防疫措施涵盖更广泛,限制更具体。


新冠肺炎传播力强,威胁非同小可,酒吧、食肆正是人群聚集、容易引发社区传播的高危场所,尽管关闭酒吧、食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推高失业率,但为了公众安全,欧美多地政府还是忍痛勒令酒吧、食肆停业。香港仍未完全暂停酒吧、食肆经营,取而代之的是由今日开始,要求酒吧、食肆设多项限制,加强防疫,原因也是考虑到业界的困难,以及照顾基层员工的就业。


饮食界立法会议员张宇人表示,饮食业界已取得共识,会采取8项自愿措施,支持政府的防疫工作。他估计有几千间食肆参与落实这些措施,但不能确保百分百食肆参加。酒吧、食肆经营和防疫两相兼顾,更要自觉做好防疫工作,而且必须把防疫放在首位,这是保障顾客、业界自身以及公众的安全和利益,业界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百分百按照政府要求、业界共识落实,就不能营业。业界不仅要做好自己,更要监督同行,不能让个别违法违规的同行坏了防疫大计,损害业界的共同利益。


地产商减租,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大公报》评论称,特区政府计划加码推出抗疫基金,地产界也呼吁会员为租户减租,现在,正是有实力商家展现社会责任、企业良心的时候。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踏入三月份,香港疫情更严重,经济问题更趋恶化。有人形容,为抗疫“内地打上半场,欧美打下半场,香港打全场”,一点不夸张。只消到铜锣湾、旺角一带走一走,但见吉铺处处,仍开门的商家门可罗雀,就知道目前的市道有多惨烈,很多中小企濒临生死一线。


面对疫情,港媒呼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意识到危机严重,准备再推第二波抗疫基金。但谁都知道,对大多数中小企而言,租金才是其最大负担,疫情之下清洁等活动增加,管理费因而上升,更是雪上加霜。租金问题不解决,不管政府推出多少轮基金,恐怕都是无济于事。


在这种情况下,特首公开呼吁地产界减租,共渡时艰。令人欣慰的是,呼吁得到善意回应。地产建设商会指出,各地产商已为旗下商店提供租金减免,商会亦将以多种方式建议会员为租户减租,因为失去商户是“切肤之痛”。


在商言商,地产界有难处可理解,而困难下愿意减租则体现了企业担当。事实上,租户与业主是唇齿相依,共存共荣的关系。有目共睹的是,香港地产界向来顾全大局,眼光长远,应该不会做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


综合《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