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算是一种厉害的兵器吗?

洪溅


大家在上初中的时候应该都学过一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很多人在刚接触到“戟”这个名词的时候,只是知道它是代表的武器,并不能够分清到底是指的哪种武器。

所谓的只是知道他是代表的武器,就是将长矛以及砍刀结合在一起,装到一根长木棍上面,通过砍刺动作达到杀伤敌人的效果。

而在历史上也存在着很多比较知名的“戟”,比如说三国时期吕布手中的那把方天戟。以及唐朝名将薛仁贵所使的那把祖传的方天画戟。

“戟”这个武器在明清时期已经很少见到,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到底什么样的一个角色存在,后来为何会没有了呢?

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戟”。

按照标准定义来说分为两种,第1种“戟”指的是尖枪还有月牙性的利刃组成的一个武器。“戟”又根据两边的月牙形弯刀的数量不同,分为半月和盘龙两种。

盘龙形状的盘龙看起来更为的霸气,而且打造的时候更加困难,自身也相对沉重,只有一些特别勇猛的大将会使用,比如说项羽,吕布,典韦这些人。

而普通的军用版的“戟”则是在影视剧中经常见到那种就相当于是一个长毛和一个镰刀的组合,既可以向前刺穿,又可以勾杀。

戟的威力

有资料表明“戟”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正是因为这种大杀伤力的武器出现,才导致了战国状态的纷争。

因为现在所出土的最古老的“戟”就是来自于战国时期的古墓,当时是由青铜所打造“戟”的战斗部分,后面的长柄大多是由木头做成。

当年“戟”这种武器一般是结合着战车所使用的,此之前人们所用的兵器大多都是青铜剑,“戟”的出现完全完虐了青铜剑这种装备,因为它长度更长而且杀伤力更强,“戟”的手柄可以长达三米。

在冷兵器时代,这已经算是较远距离的攻击。

等到汉朝时期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开始出现了铁质的“戟”,铁“戟”出现之后其强度要比青铜的“戟”更高。

而且铸造起来更为的方便,所以在军队中普遍也就是出现了这种武器。由于钢铁的铸造性比青铜灯更高,所以就出现了“半月”和“盘龙”两种“戟”。

而当时记的手柄又分为两种,有普通的木手柄,还有钢铁手柄。当时人们在交战的时候发现木头手柄非常容易被对方砍断,因此对于一些需要上阵单挑的大将来说,都是使用钢铁手柄。

但是由于当时的钢铁铸造技术一般,做的太细非常容易折断,所以手柄做的非常的粗。能够使用贴柄“戟”之人,一般都是力大无比相当凶猛,多为将军之列。

等到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的普及,这种这种手柄过长的武器自然也就不适合骑兵使用,所以开始逐渐被淘汰。

后来盾牌的流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戟”的作战效果,因为“戟”很难刺穿敌人的盾牌。

后来经过发展之后,刺穿力更强的长枪便开始慢慢的取代了“戟”在军队中的地位。不过“戟”在军队中依然是存在的,大多是作为仪仗武器的使用。画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可刺可砍,也有人叫它方天画戟。

戟,中国古代将矛和戈功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画戟上的方天,可与上天相比之意。画,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也指皱纹、纹缕。所以方天画戟的意思就是可与上天相比的画戟,命名多有夸张意,旨在说明该戟有多厉害,使用者一定不凡。

倘若说到梁山一百零八将中,谁的兵器最花里胡哨,那就非吕方、郭盛两个愤青的方天画戟莫属了。他们两人后来在上战场时,几乎就成了宋江身边的摆设。

因为到了宋代,画戟早已经成了仪仗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摆设。这两位少年壮士,武艺不是十分高强,但偏偏却又好追求时尚。他们在各自的兵器方天画戟上,分别缠上华而不实的金钱豹子尾和金钱五色幡。

当宋江、花荣的前哨人马经过对影山时,恰好碰上这对活宝正在为了意气决斗,两个愤青,谁都不服谁,就跟如今街头上掐架的小年轻差不多。两人中吕方披红,郭盛挂绿,排场上极尽铺张奢华,算是时髦的草寇了。

两人打着打着,那戟上的绒绦却缠在一起了。幸好花荣一箭就将他们的缠结给射断了,不然的话,他们的这场迹近作秀的决斗,不知该如何收场。

大家一看都知道的,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的形象,无疑分别是对三国勇将吕布和初唐名将薛仁贵的Copy.因为吕布和薛仁贵都是叱咤风云的善使方天画戟的名家。尤其是吕布的那杆戟,跟他的赤兔马,几乎就是他一副英雄的化身。

戟的由来已久,远在商朝早期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了。在战国到魏晋时使用的最广。到了唐代之后,戟中的方天画戟,逐渐被皇家的仪仗队采用作为排场的工具,充作门面,所谓化干戈为玉帛了。像《水浒》中的伪皇帝方腊的仪仗,就是这样排场的

“金瓜密布,铁斧齐排。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作队。”一旦一种惊天动地的兵器成了豪华的摆设,它的威严,便就有些狐假虎威的味道了。这是闲话。

戟是戈与矛的结合体。它按式样和大小可分为方天画戟,青龙戟,钩镰戟等长兵器,以及双戟,短戟等。戟一般都是由锋,援,胡,内,搪五个部分组成。

《释名。释兵》中称:“戟有三锋两刃,内长四寸半,胡长六寸,其援长七寸半,三锋者,胡直中短,言正方也,刺者著截,直前如截者也。戟胡横贯之,胡中矩之外勾磐拆,与柄长一丈六尺。”

戟用“援”之法,有冲铲,回砍,横刺,下劈刺,斜勒等;用“胡”之法有横砍,截割等;用“内”之法有反别,平钩,钉壁,翻刺等;用“搪”之法,则有通击,挑击,直劈等。

而我们在这里提到的方天画戟,则是一种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的、威震沙场的利器。

史籍和文学的记载中,有很多使戟的高手。像项羽的天龙破城戟,三国吕布的方天画戟,典韦的大铁戟,初唐名将李靖、薛仁贵,以及中唐中兴名将、《红楼梦》中贾珍点过的传奇《满床笏》中所唱诵的郭子仪的方天画戟,后唐太祖李克用的虎威戟等,差不多都是伴随着一个个让人血脉贲张的英雄时代出现的。

“方天”两字,直如愁云惨淡,龙战于野,流星赶月,白虹贯日。

而其中最著盛名的,自然是项羽的天龙破城戟和吕布的方天画戟了。大家只要想一想,后来帮刘邦灭了项羽的韩信,曾经担任过替项羽扶戟的郎中,就知道这枝戟的份量了。

项羽在“巨鹿大战”时,持着天龙破城戟,在数十万秦军的铁阵中,如入无人之境,让风云变色,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而吕布的一杆方天画戟,南征北战,从无敌手,使他成了三国中无可争议的头号战将。

这些战将,使戟充满了传奇色彩。就像我们一提到枪,就会想到王彦章一样,一提到戟,这些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也便会跃然眼前。

而在《水浒》中,吕方、郭盛的两杆方天画戟,跟书中其他几位高手的比起来,只能算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了。他二人后来死于乌龙岭上的乱石下,也算没有埋汰了手中的两枝方天画戟。

让我们来看看《水浒》中的另外几杆方天画戟。

首先要提到的,是在大家印象里不太讨好的史文恭的那杆方天画戟。在天王晁盖讨伐曾头市时,史文恭一出场就是提着一杆方天画戟。虽然书中没有具体描述到史文恭操作方天画戟的过程,但是以他的武功,我想将他列为水浒中使戟的第一高手,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第二位善使戟者,该算是高俅讨伐梁山时,他手下的十节度使中,云中节度使韩存保了。这韩存保善使一枝方天画戟,他是与呼延灼对阵的。两人棋逢对手,在阵前更不打话,一个使戟去搠,一个用枪来迎。

“两个战到五十余合,呼延灼卖个破绽,闪出去,拍着马望山坡下便走。”这一段格斗描写的相当的精彩,几乎不下于林冲与河北节度使、老将王焕的那场枪对枪的恶斗。

韩存保和呼延灼从马上打到水里,那惨烈的一幕,直让人想到三国时马超在渭水边斗“虎痴”许褚,在葭萌关下斗张飞的惊心动魄的情景。

不过,这些精彩的场面,不知道是作为老师的施耐庵Copy罗贯中的呢,还是作为学生的罗贯中Copy了他的老师。反正,这些经典的场面,早已经和当事人血脉相连了。

此外,辽国的统军大元帅兀颜光和他的儿子兀颜延寿,都善于使方天画戟。而兀颜延寿,恰恰是被呼延灼生擒的。莫非呼延灼对方天画戟情有独钟?抑或他的双鞭,注定就是方天画戟的克星?!

而书中使用方天画戟最狠的,该算是方腊的侄儿、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方杰了。

方杰正和秦明单挑时,他的手下杜微猛然向秦明掣来一柄飞刀,秦明急躲时,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这个方杰的武功不同一般,且看这一段:

“宋江阵上,关胜出马,舞起青龙刀,来与方杰对敌。两将交马,一往一来,一翻一复。战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共战方杰。方杰见两将来夹攻,全无惧怯,力敌二将。又战数合,虽然难见输嬴,也只办得遮拦躲避。宋江队里,再差李应、朱仝,骤马出阵,并力追杀。方杰见四将来夹攻,方纔拨回马头,望本阵中便走。”

他一人独挡四条一等一的梁山好汉,还真有点吕布的余风了。可惜他是命运不济,最后死在打入方腊内部的间谍柴进和燕青手下。

戟的时代,也因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闲来无事聊聊历史


戟在15秒内,同等装备情况下,PK是最厉害的,过了15秒就难说枪的瞬发技能太少,移动中很难用一键连招,15秒内,风雷连刺很容易被打断,斗气难积累,神威枪不容易放,回马枪是也容易被打断。总的来说,如果经验和装备差别不大的话,枪是PK不过戟的,除非你很会跑位,避开戟的连舞,千万别在15内硬抗。







令狐臭


我们来看看古代用戟的名将!

TOP、1 虎头盘龙戟 项羽

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虎头盘龙戟,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仅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鬼神”!此戟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戟只用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招数“单手十八挑”!

TOP、2 方天画戟 吕布


历史上,方天画戟通常是一种仪设之物,较少用于实战,不过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只是它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能用的好的,似乎有名的也只有吕布和薛仁贵了,在《水浒传》中谁的兵器最花里胡哨,那就非吕方、郭盛两个人的方天画戟莫属了。他们两人后来在上战场时,几乎就成了宋江身边的摆设。


TOP、3 银剪戟 薛仁贵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传闻截教圣人通天教主斩杀太古阴阳蛟龙,练成了破坏力仙界排行第二的金蛟剪之后,还练成了一把银色大戟,后不知为何被薛恶虎所夺,后来薛恶虎上了封神榜之后,此戟就被薛氏后人传承了下来,直到薛仁贵时期,天纵奇才薛仁贵领悟了银剪戟中蕴含的一丝道韵真意,方才如使臂膀,大放神威。

TOP、4 天命战戟 郭子仪

传闻此戟乃中唐神将郭子仪所有。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忠武”这个封号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对武将最高的封号,也是对武将最大的褒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只有大唐名将郭子仪享受到了此封号,而郭子仪作为大唐王朝的中兴名将、七朝元老,他确是受之无愧。


TOP、5 恶来铁戟 典韦

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历史余韵


戟是除了"戈"之外,中国独有的古代兵器,也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种类。据《管子》载,制戟的祖先是蚩尤,就目前考占发掘证实,商至周初已有实物戟出现,因为戟初期的形态是矛和戈的结合体,因此,戟显然要比矛、戈晚。早期的戟是青铜质地,战国时才开始有铁戟。戟由直刃和横刃组成,呈"十"字或"卜"字形,兼有矛和戈的作战特点,具备钩、啄、割、刺等功能,装于长木柄或竹柄上的戟既可以作为矛进行步战中的刺击,也可作为戈用于车战中的钩、啄,其杀伤能力胜过矛和戈。

戟在中国古代军队武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步、骑兵的利器,在同时期齐国编纂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中就将青铜戟同戈、殳、夷矛、酋矛一起并称为"车之五兵\

小生怪谈


戟,是一种格斗兵器,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十八般兵器”之一。戟的形态就是将戈(gē)和矛的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戈的头部装矛尖,这样也就结合戈(gē)的勾扫、劈击与矛的刺击,比戈和矛的杀伤力都要厉害。

“戟”的分类、使用方法和其他用途。

1、戟主要分为长戟、手戟、双戟等。手戟柄比较短且重量较轻,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长戟、双戟则柄比较长且重量较重,杀伤威力也比较大。

2、戟的用法与刀枪不同,一般不做舞花或“花架子”,大致分为剁、刺、勾、片、探、挂掳、磕,冲铲、回砍、横刺、下劈刺、斜勒、横砍、截割等,但主要的招式有平钩、钉壁、翻刺、通击、挑击、直劈等,由此可见戟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厉害的。

3、戟不单是一种格斗兵器,在唐代也成为一种表示身份等级的礼兵器,叫“矟(shuò)戟”。朝廷文武官员出行表示身份的仪仗物,门前如果列戟说明身份的高低;皇帝派重臣巡视或统兵出征,也会赐矟戟代替斧铖(yuè),表示授于权柄。唐代典章制度对矟戟有详细的条例规定,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实物标志。

“戟”的历史记载

商代:在我国考古发现中商代遗址出土的铜兵器,有一件戈和矛联装在一个木柄上的长兵器,这便是戟的雏型。

西周:在北京发现的周初(约西元前1120年)木椁墓中,出土青铜兵器中,有“戟”九支,证明了“戟”这种中国特有的兵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春秋战国:《左传》中记载,在春秋中期用戟的史实也很多,如鲁宣公二年(前607年),郑伐宋之战,“郑人入并,(宋狂狡)倒戟而出之”,这是军队用戟的证据。但在出土的文物表明,戟在春秋时还不是形制完备的兵器,戈头和矛头是分别铸制的,然后联装在木(竹)杆上组装成戟。

秦朝:在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其中就有戟,这就表明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中已经有戟了。

汉朝:西汉时钢铁戟逐渐成熟,但多为“卜”字形,一般全长200-250厘米,西汉时车骑并重,还装有360厘米的车戟;东汉魏晋时期戟的体型增大,刺胡通常高过1250px,东汉末年又将戟回拉钩斫的形式,而是向前叉和刺。

三国:据三国演义中记载,吕布、典韦、项羽等都用过戟,关于吕布比较有名的典故“辕门射戟”

东晋: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盛行重铠骑并,传统戟穿透力弱,且锻造工艺复杂,马矟逐渐取代戟作为骑并武器,步兵也用刀盾取代了戟盾的配合。

唐朝:唐朝的时候戟退出了军用兵器的行列,成为一种表示身份等级的礼兵器,叫“矟(shuò)戟”,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下这样的名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总结:

“戟”是古代兵器之一,其外观兼有戈和矛的特征。其格击功能也是戈、矛的合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等,在十八般武艺(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史今鉴


戟是中国独有的古代兵器,据《管子》记载,制戟的祖先是蚩尤,戟是戈和矛的结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戟是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

戟在中国古代军队中占有重要地位,早期的戟是青铜质地,战国末期,冶铁技术的提高促成了铁戟的产生。铁戟比青铜戟尺寸更大,刺更尖锐修长。随着铸造工艺的变化和改进,铁戟在外形上也发生了变化,戟的"十"字形完全被"卜"字形代替。

西汉时铁戟逐渐成熟,仍多为“卜”字形,东汉魏晋时期戟的体型进一步增大。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盛行重铠,传统戟缺乏穿透力,且锻造工艺复杂,所以到唐代,戟就退出了军用兵器的行列,变成一种表示身份等级的礼兵器。

戟自问世以来深得兵家赏识,无数名将持戟征战沙场,留下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


观雪一壶酒


吕布,甘宁,典韦,项羽都是使戟的高手,冷兵器时代,是戈和矛的结合体,厉不厉害还要看是谁在用。



靡鲜初终


以中国戟来说,从它的设计上看,似乎功能很齐全——能砍,能勾,能刺。但个人觉得他的每一项能力都没有发展到最好,而且很明显在冶炼上需要更多的铁,所以个人认为这可能也是他没有大规模列装的原因。

换一句话说,武器不错,但似乎不太适合大规模列装使用,地位略有些像二战的虎式坦克吧。


锅小震


戟,古书中也称“棘”,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是一种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戟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13世纪)。最初以青铜制造,战国末期才逐渐用铁代替青铜。戟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极为重要的兵器,它多用于战车上使用,最为盛行的时期是西汉魏晋。 戟按式样和大小分为方天画戟,青龙戟,钩镰戟等长兵器,以及双戟,短戟等。戟都是由锋,援,胡,内,搪五个部分组成。戟用援之法有冲铲,回砍,横刺,下劈刺,斜勒等;用胡之法有横砍,截割等;用内之法有反别,平钩,钉壁,翻刺等;用锋之法有通击,挑击,直劈等。

戟在古代不仅是军队中的主要兵器,而且常常作为武器的泛称,比如“持戟之士”,就像我们今天所指的“战士”一样,包括所有拿枪操炮的兵士。另外戟往往还以它的装备数量来象征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


微ORZ


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