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當前的科學認知去觀望宇宙,那以我們當前對宇宙的理解與宇宙的真實相差有多大?

小民科


這就好比螞蟻以對螞蟻世界的認知去觀望人類世界,而人類以當前的科學去觀望宇宙,差別其實比螞蟻觀望人類世界更加離譜。不過我們當前對整個宇宙的理解以及我們觀測得到的數據卻是不太可能是自我欺騙。

我們探測到的數據和真實數據之間肯定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為目前我們的科學技術還達不到能夠精確測量宇宙萬物的地步。就拿銀河系的直徑來說吧,在2020年以前,科學界中的銀河系直徑都是以10萬光年至18萬光年之間,但是從昨天通過天文學家們的觀測,計算和確認,刷新了銀河系的最新直徑,為190萬光年(+-40萬光年),這也是我們本身科學技術的一種突破。

當然了,從數據上看到,觀測計算得到的兩次確認結果差距確實非常大,這也說明了以我們當前的科學認知去觀望宇宙,看到的只是宇宙的一小個角落,與真實的宇宙數據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就拿2019年天文學家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觀測且得出的黑洞照片來說,我們看到的黑洞照片非常模糊,但是在太空之中,黑洞的事件視界肯定是發光的,並且其真實形狀與我們合成的照片來說差距肯定是非常大的,況且周圍可能還徘徊著其他的天體。

所以對於目前的0.73級人類文明來說,以我們本身的科學認知去觀望宇宙,以現在的科學技術探測,觀測,計算和合成的數據與真實的宇宙中所存在的事物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不過隨著我們的科學科技創新,對於宇宙之中的各類事物的瞭解肯定會越來越接近正確答案!


宇宙科學室


很榮幸與你討論這個問題,在沒有發現暗能量和暗物質之前,也許我們洋洋得意,在認識宇宙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隨著這被科學界認為是兩朵烏雲的出現,以及雙縫實驗,量子糾纏,不確定原理等詭異的現象被發現後,科學家們才明白,越研究越不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尤其是暗能量和暗物質佔宇宙空間比例的95%,能觀察到的物質,不足5%。用5%的事物去理解整個宇宙,結果可想而知。能看見的是運動的“表象”,那看不見的才是宇宙的“真相”。因此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看到的都是表面現象。

現在所有理論,不管是相對論,宇宙大爆炸理論,重複宇宙論,量子力學,弦理論……,都缺失了宇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缺失了95%的比例。大部分不能從本質上解釋“現象”的發生,以及運作機理。我們太陽系仍然有多少未解之謎?有些科學答案真的無法認同。

你特別強調了距離,星系內距離由於暗物質的包裹,可以不受空間膨脹的影響,保持不變。星系之外,距離是不能確定的,第一,宇宙空間是不斷膨脹的。第二,被觀察星系本身無時無刻是運動的。我們的銀河系也在高速運動。第三,光在大尺度上是彎曲的。第四,宇宙空間也是彎曲的。第五,星系內外空間性質不同,星系外沒有我們的時間,光在星系間很可能沒有“速度”。進入銀河系才有了“光速”。等等不確定因素,我們觀察,計算的“距離”能準確嗎?

現在人類對宇宙的瞭解,仍然處於盲人摸象階段,離“真相”還很遠。離“事實”還有很遠的距離,需要科學家們不斷努力,探索,才能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愛因斯坦說:“最不理解的是宇宙可以被理解”。宇宙雖大,遵循自然法則,有理可尋,有據可查,有序可遵。所以我們一定能夠認識宇宙。從模糊不清到逐漸清晰,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時間關係,就討論到這裡。今後希望與你深入探討。


暗物質原理


和做夢一樣不可思議,天差地別


小丑KOKER


完全同意贊成。

浩瀚宇宙(人類也許永遠只能看到一個小局部)怎麼可能退回壓縮到芝麻奇點。

故人類應該退回壓縮自己。無理膨脹的自己。

如果宇宙眾星都在正常運轉,

卻被某觀測成膨脹,

那麼就可能是觀測者在退縮。或近視。


白霧芒芒


相差很大,最大的在空間,目前沒有把空間與空間存在的微觀粒子構成的場分辯開來,以至於認為空間彎曲的產生了引力。另一個是時間,沒有認識到時間是物質的運動屬性,而認為時空不可分。


光量子宇宙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而這個少數人,我們習慣將他們叫做 覺悟者或者,仙人。

沒有實際到達那個層面,不論思維意識如何理解,都是膚淺的。


玉陽至虛


關鍵是“我們”指的是哪群人,《道德經》講的清清楚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