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处处彰显中国气质,这座古建筑体现的文化您认同吗?

净心老师


儒学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居于统治地位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切方面有着重大影响,是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中的精神主轴。虽然汉代以后有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与兴盛,但佛、道之学始终居于附从地位。在中国人心目中,儒学才是正统。


  儒家思想对建筑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它左右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技术(形)和建筑营造制度(制)。相对于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来讲,道家和佛教则是出世的(道家本质上是顺世),因而对建筑的价值影响也始终处于附从地位。


  儒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仁、义、礼、智、信、中庸与和谐,讲究等级秩序。儒家思想对古建筑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建筑类型、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上。


  天人合一是儒学的最基本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始终认为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即强调“天人合人”的宇宙观,中国古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中国古建筑和自然环境是相融合的,不是与自然对立的,并借助于自然环境,以构成视野广阔、富有生气的画面。




中国古建筑这种崇尚自然的趋向,在古园林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园林的气质与中国绘画极为相似,虽寄情思于山水,而超乎山水本身之外。无论是曲折的池岸、弯曲的小径、自由多变的假山,还是点缀其间的亭、台、楼、榭都并非大自然的单纯摹仿,其中妙想连篇、天机灵运、随时而迁,融进了人的再创造,所构成的是一幅幅流动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天然图画。


  儒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反映到建筑领域,就是把高大的山和房屋看成人,把低处的水和道路看成财富,把介于山水间平原看成事业。这样我们就明白古人为什么把城市选址在山环水抱的平原上了。西安、北京、南京、洛阳四大古都的选址原理都是如此。


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仁,仁统领着义、礼、智、信。什么是仁,有很多说法,克己复礼是仁,使民如承大祭是仁,爱人也是仁,如果把这些仁归纳出来,集体主义就是仁,凝聚力就是仁,大一统就是仁。这种思想,反映在城镇选址中就是选择群山环抱的地方,反映在建筑物中就是四合院。


  汉朝之前中国的疆域大体上在西到昆仑山,北到阴山、燕山,南到南岭的范围内,中间环抱着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如果再加上东面的泰山,实际上就是四面环抱。环抱是凝聚力的表现,这也是孔子所谓“仁者乐山”的原因。中原地区被四周山脉环抱,根据天人合一的原则,古人在平坦的院子四周建造房屋,也就是四合院的布局。




  北京故宫是众多四合院组成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子都朝向中间的院子。早朝时皇帝坐南朝北,文武大臣东西站列,朝拜或者启奏皇帝的大臣在南面跪站,所有的人都面向中间,充满了君臣同心、其力断金的寓意。董仲舒因为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载入史册,但他向皇帝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却是恢复类似的明堂礼制。董仲舒为什么把恢复明堂礼制看作首先要做的事情?因为古人建立明堂礼制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凝聚力量和大一统。唐朝以后的大儒和现在的学者在明堂到底怎么建造的细节上众说纷纭,但都没有抓住核心,其实建造明堂的目的是凝聚力量而不在于建造本身,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智者乐水”是孔子的名言。“智”在孔子的学说中主要指知,即知道天地间的规律。为什么智者乐水呢?寻根求源是有智慧的人的表现,源就是指水的源头。在水边生活的人容易产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这样的人自然容易成为智者。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是恒河、印度河文明,巴比伦是两河文明,埃及是尼罗河文明,河流不仅淤积了适合人类生存的平原,也催生了探求大自然和人类自身规律的智慧。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再加上中国的儒教和道教,都源自于上述地区,这绝不是偶然的事情。在古代城市选址中,靠近河流的中下游是基本条件,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河流的中下游才可能淤积出面积大的平原,古人的选址思路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把中庸思想看成是天下之正道,宇宙的本来面目。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到宋朝之前,中国历代的首都都选择在中原地区。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还是天人合一的原因。人的腹部是身体的中央,中原这个地方被古人称为腹地,是中国的中央,因此是古代都城的首选地。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北京和南京也是位于群山环抱的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上,还是选址在中国的腹部。


  中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如明清故宫、北京四合院等,溯其根源,这与儒家的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建筑群体是通过院落来联系各功能不同的单体建筑来完成的,各活动单元既相对独立,又依其性而得其所。这吻合了维持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礼教制度,而为强调“尊者居中”等儒家之“礼”制,建筑群体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均齐布置。


  据记载,中轴线最早出现在晚夏建筑文化中。到了清代,戴震曾按《周礼》所述古代建筑制度绘出《考工记宗庙示意图》,已能见到明显的“中轴线”观念。从中可见,一般建筑群平面布局为:重要的主题建筑居中,其中心之所在即为轴线所在,两侧则对称安排建筑群的其他副题建筑。无论古代的城市规划还是四合院,都是严格的中轴对称。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最能反映的是儒学中的“礼”的思想。


  中国建筑文化尤其强调王权重威,讲究礼治秩序,中国建筑个体或群体的设计大都依《周礼》而来。儒学主张中正有序,故有建筑平面布置的方整对称,昭穆有序,从而形成都城、宫城及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古代最早的中轴对称建筑物是陕西歧山凤雏村的西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谨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这个案例说明了儒家思想的传承性,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性。


书濑熊阅读书屋


中国气质是什么?刚毅,坚韧,明达,内敛,和圆,周正…其实几乎没有一个或几个词汇能够包涵中国气质,中国气质凝炼于中国文化当中,就如同徽派建筑,川派菜肴,海派清口…其实都一样在各自的领域当中自成一家,既然中国文化如此宽博浩瀚,又岂是一面石墙,一处宅舍能代表的了的…


山德克


中国的古建筑以院落为组织单元,一般是从坐南朝北的轴线,来进行对称的分布,主要的建筑一般都处于主线之上,次要的建筑布置在两侧,体现出中庸之道。

由于各个院落的功能不同,位置不同,则他们对应的等级信息表现也就更加明确,充分的表现出古代的社会封建思想,反映的儒家礼制以及我国尊卑的级别的特色,这是中国建筑古典,特别是古典建筑与西方其他国家建筑的最大区别,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礼制同政治相关联,建筑是跟等级相制约的,一个建筑或者是建筑群,从最初一开始决定建造时,它的等级规模就已经明确,而在营建过程中以及建成后使用中都是要严格按照它的等级形式,体现它的功能,建筑与礼制密不可分,互相关联,这也是它区别于国外建筑的不同之处,还有一点,儒学观念在汉代的时候被推为正统以后,区别于国外以宗教为主的建筑体系,中国的建筑在情感里面,以及仪式上的发展,强调了神人同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多的是讲究中庸,注重尊卑的等级,考虑到人在其中自身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表现,这种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是儒家理性思想的结果,基于这种理想和设计的理念,对您的解释我是认可的,但是由于图片不能完全的表现出这间房子的中轴线以及整体的建筑风格,不知这种解释是否也有会有牵强和其他的含义?

因为,儒学文化,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表现和影响都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起翘的屋檐与一进一出的庭院完美中,它的设计风格是要淋漓尽致的展见出来,而这些东西在您的照片上看不出来,供您参考。


玉见沈华


导读:【我是土木工程研究生建闻君】古建筑是体现古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方峪古村虽小,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方峪古村的建筑风格确实能够体现当时的文化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峪古村的历史

方峪古村是明代的洪武年间,山西的方姓家族迁移过去,其后代自此以后在这个地方定居繁衍。虽然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大约还有300多栋明清期间的山地民居保存完好,有些古代水井还可以打水。吴家大院到如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济南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

正如题主所说,方峪古村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提倡修身养性,礼、义、智、信等是儒家的中心思想的核心部分,其中还包括忠、孝、勇等等。其中的“谣言传播于愚昧人中间,谣言止于智者。”可以体现出儒家提倡忍让,而不主张武力。方峪古村在修房子的时候,把排水槽做成不影响其他人的样子,也体现了“生活礼仪、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二、古建筑的背后体现的是当时的文化。

明代是理学占主导地位,而理学是朱熹改造了的儒学,所以其本质上还是儒家文化。“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的总结,也就是说通过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来称为圣贤。“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在成为圣贤之后该做的事,“仁义礼智”是儒家文化的指导方针,其中核心的是“仁”“礼”

仁就是爱,对君王来说,要有“爱心”来推行仁政;对于富商来说,要有“爱心”帮助弱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要有“爱心”对待身边的人。的意思也比较简单,就是我们常说得讲礼仪,遵守道德规范。

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了解,你是不是发现方峪古村是一个重礼仪的古村落,是典型的儒家文化。方峪古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代表不了我们传统文化,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正是由每一个小部分组成的,缺一不可。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设,也是代表着儒家文化受全世界的追捧,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结语: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也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美德,如果每个人都能为他人多着想一些,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更和谐、更美好呢!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同想法,欢迎留言!

【我是土木工程硕士、房产领域创作者建闻君,喜欢的话就关注一下吧!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建闻君


很高兴受邀来回答您的问题,看过图片我个人认同您的观点,纵观中国古建筑发展史发现,中国古建筑之所以能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有着自身独有的特征,比如屋顶造型特殊,排水巧妙的设计等等都是古建筑屋顶的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点赞关注我,谢谢!


春和景明6936


最好的建筑不一定在农村但是最有人情味也最彰显中国气质的建筑一定在山里乡间


闽G-71


最好的建筑不一定在农村但是最有人情味也最彰显中国气质的建筑一定在山里乡间


刘敦杰


这是哪里的房子,一点也没有美感,仅仅是一个角落,房顶平平,没有特色,不佩服这个建筑。

中国美丽大气的古建筑到处都是,而且都有久远历史,规模宏大,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颐和园,雍王府,天坛,大前门;曲阜孔府孔庙;栖霞牟氏庄园;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暑衙;蓬莱阁;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开封金銮殿,包公府;湖北武当山建筑群;南京瞻园,无梁殿;沈阳故宫;苏州留园,拙政园。……古建筑太多了,简直不可胜数,显示出古老华夏文明灿烂辉煌,壮观恢宏,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


东方杰士


凉拌。


用户686270546648


这照片上“古村"不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