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紅海會變成死海

一次給外籍員工培訓,下課了,向學員道再見,學員們感謝我的講授,我說我也應該感謝你們,因為在講課過程中你們問了我許多問題,啟發了我的思考,增長了我的知識,Just like “No giving, No taking”。一位來自Sri Lanka的學員便問我“Mrs. Hao, do you know why red sea would become dead sea?”我搖頭。學員告訴我,原來紅海並不是死海,只是因為紅海中有一種昆蟲太多太多,他們僅吞噬別的昆蟲,而沒有被其它的東西吃掉,Red sea only taking, no giving,最後紅海就變成死海了。而你作為教師,一直在giving,所以不會dead,而且會long life。沒有比這樣的比喻更能感動與激勵“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教師們了!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在培訓中心這片鬱鬱蔥蔥的園地裡,辛勤耕耘的教師們卻在不經意間時時體會到收穫的快樂。讓我們再來品嚐這片豐收樂園裡的幾滴甘露。

七月,培訓中心接到培訓申請,首次派教師到海外A國培訓,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為了準備此次培訓,幾名教師封閉在青青世界培訓中心,有家顧不上回,通宵達旦地趕製教材與講課膠片。培訓如期進行,兩個班共計六十多名學員接受了培訓。A國學員普遍認為培訓效果十分理想,華為的產品、華為的技術、華為的教師雖是第一次接觸,但通過培訓,學員們對中國、對華為充滿了欽佩、充滿了神往,對敬業、耐心、熱情、友善的教師們充滿感激、依依難捨!在異國他鄉,師生情誼,跨越了國界。

與業界某知名企業公司的合作談判塵埃落定。要合作,首當其衝的就是培訓。對其工程師的各種培訓接踵而至。但對於售前支持工程師的培訓,可謂史無前例,要將紙上談兵的培訓大綱變成實際,難度還相當巨大。M項目作為公司級的重大項目,M項目組織者及公司各相關業務部門均給予了全力支持,協調了富有經驗的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內圓滿地完成了教材編寫、授課準備。從M方學員的反饋看,他們認為此次培訓讓他們深感驚訝,有序的培訓組織、敬業的教師、以及公司的發展狀況,所有這些都超出最初的想象,認為是他們所接受過的國內外培訓中最好的。M方學員對教師們認真的授課深為感謝,在培訓結業時,執意要宴請所有的任課教師。經過此次培訓,雙方的合作才算真正開始,而良好的培訓效果必然為日後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樣,來自國內不同省份、各個行業以及海外國家的學員在培訓歸去之後還不斷寄來信函或發來E-mail向老師們表示問候與感謝。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學員在接受一期培訓後,認為培訓效果非常理想,並主動要求自費增派20多名學員再次前來培訓中心接受二期培訓。在華為培訓中心,一群勤勉努力的教師們就這樣在用心付出的同時享受著來自海內外學員發自內心的讚譽與肯定。

但是,為了能夠真正地“給予”,老師們又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臺上一刻鐘,臺下十年功。甘甜的果實總是來自艱苦的蘊育。教師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自己明白,還要讓別人清晰明瞭;連續幾天的講授是對教師們身體的考驗,常常下了班已是口乾舌燥不想再說一句話。但當你願意做某項工作時,再累的工作也會變成一種享受了。面對學員的滿足與認可,再累的感覺也蕩然無存。

通信的發展是無止境的,這就註定了華為的發展無止境。華為對市場的迅速響應使華為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但這給培訓的壓力也是巨大的,“變”與“新”就決定了華為的培訓不再是常規意義上的重複教學。新產品層出不窮,培訓中心幾乎每名教師都承擔著幾種產品、幾個版本甚至海內外雙棲作戰的培訓任務。尤其是海外,由於國情不同,業務需求不同,幾乎一個國家一個版本。而且海外用戶對培訓更為重視,需求也更為急迫,常常合同一簽就要求培訓。一次新產品的培訓,教材、教學、機房環境、教師的準備就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無到有,從有到更精緻,用戶的需求、用戶的滿意是培訓工作中永遠的壓力與動力。

累並快樂著!工作得有意義就是快樂的!更多的時候我們思考著培訓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維護向用戶轉移,培訓中心一批勤奮學習、善於給予的教師們功不可沒;市場客戶引導培訓,讓客戶真正瞭解華為,熟悉華為產品,為進一步拓展市場奠定了基礎;合作方、代理商經過培訓,我們的產品可以借船出海,衝出亞洲,走向世界。若沒有培訓,沒有付出,就會如同一片寂寞而悲哀的“死海”,沒有生機,沒有發展。教師們在付出的同時,也成熟著自己,成就著公司的發展乃至社會的進步。個人重視培訓,善於學習,善於給予,個人才能真正進步;一個公司重視培訓,資源就不會枯竭,寶貴的經驗才會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在培訓這平凡而重要的崗位上,在“取”與“給”這生命的哲理中,我們永遠生機勃勃地生活與工作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