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宣傳、發行、營銷到底啥區別——電影宣發(基礎篇)


影宣傳、發行、營銷到底啥區別——電影宣發(基礎篇)


電影宣發,可以解釋成電影宣傳和電影發行

那麼二者區別是什麼?

你一定還聽說一個詞叫電影營銷

三者的區別又是什麼?




以上這幾個問題可能困擾過很多自學者,筆者長久以來也無處解惑,哪怕是問遍了多位行業資深從業者,也只能說個大概,更多人的回答是:宣發不分家。


想這樣就把一個理工男給打發了!?


門都沒有~~


近五年在見識了大大小小的電影宣發項目後,理清了各環節關係,用基礎篇和進階篇講解一下,那麼基礎篇也分為兩種表達方法,豁然開朗的朋友請直接到達進階篇:


四句話簡裝版:


發行的核心是"發",release,發拷貝發文件發盤,總之發出的貨越多越好。


宣傳的核心是"傳",promotion,傳播信息透傳內容,總之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營銷的核心是"銷",marketing,銷售電影變現娛樂,總之掏錢的人越多越好。


而曾經廣義的“電影發行”一詞,則包含了以上所有內容。


一個例子詳盡版:


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幫大家串聯電影宣發的各環節,比如下圖是某家超市的飲料區貨架。


影宣傳、發行、營銷到底啥區別——電影宣發(基礎篇)


你是一款新飲料——快樂肥宅水(某新片)的廠家(出品方+製片方),為了盈利,一方面你會選擇線上銷售(線上發行),比如開個淘寶店或是直接供貨給天貓超市(售賣影片的新媒體版權、點播版權、航空版權等)。


然而更多的收入,則來源於線下銷售(院線發行),但你不可能跑遍全國每家超市(影院),你需要一個靠譜的代理商(發行公司)。


首先,代理商會對你這款飲料進行全方位分析(影片賣點分析和票房預測),並制定推廣方案(發行統籌,制定和拆解目標),且最好避開諸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超級大片)的全國營銷活動,選個最合適的時機進入市場(定檔),當然還會談談後續與你如何分成(發行代理費比例)。


接下來,代理商會準備跟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超市(各種大院線或大影管)談供貨上架,當然也會接觸一些小超市(單體影城),接下來就涉及了各種洗腦過程(新麗影業老總李寧先生曾公開提到洗腦這個詞,私以為非常貼切)


代理商的區域經理(發行地網人員)會先安利一遍各超市主管(影院經理),

包括這款快樂肥宅水的發明背景(名導演、名演員、高成本等),還會展示好看的飲料包裝(海報、預告片),更包括老百姓的關注度(百度指數、微信指數、貓眼淘票票想看指數等)。


甚至可以允許提前品嚐(內部業務看片),然後雙方談談批發價(類似結算票價,實際按照報備專資辦的票價進行分賬)以及返點權益(額外出讓給影城一些分賬收益或是給予其他灰色利益)。


總之就是促進這款飲料順利上架,在貨架上碼放夠一定的數量(達成既定的排場數量或排片率),當然最好能擺在用戶容易看到和拿到的那層(保證一定量的黃金場次)。


然而會有部分大超市無法立即給出承諾,表示還得聽總部安排(大院線或大影管統一指導排片), 畢竟他們也要考慮其他飲料的利益。


以上提到的洗腦的大方向,多數是由你(出品方)和代理商(發行公司)一起琢磨出的。但對廣大用戶洗腦工作時,需要落地很多細節內容。


例如超市滾動播放快樂肥宅水介紹(影院陣地物料),飲料區的服務人員引導促銷(影院會員權益,票務補貼等),居民區電梯海報和當地電視臺輪播廣告(硬廣告,以產品為中心),以及找KOL大號發一篇《我從前並不快樂,直到生活中有了它》(軟廣告,以用戶為中心)


如果代理商夠強大,會有自己的宣傳營銷創意媒體部門(即發行公司下設的宣傳部、創意設計部、傳統媒體營銷部、新媒體營銷部等,也可能彙總成一個部門),提供一條龍服務。但如果代理商一年接不了幾個新產品,那麼很顯然設置這個部門是冗餘的,此時就會聯合外部品牌營銷公司(電影宣傳營銷公司)。


如果在營銷方面實在吹不出啥,或是沒錢做以上推廣,但你對自家飲料的品質非常自信,可以考慮推出免費品嚐活動(組織KOL來觀影或是超前規模級點映),用人傳人口碑來帶動後續顧客消費(口碑營銷)。


以上各種洗腦有可能是同步或交替進行的,但如果大量用戶來超市詢問這款飲料,但超市卻沒有備貨或是很少(少甚至無排場),這不得說代理商的工作不到位(發行公司背鍋)。


當然此前也存在某代理公司和某連鎖超市存在恩怨,導致超市堅定拒絕上架代理商的一切產品(某院線抵制某發行公司的影片)


然而突然遇到百事可樂年度嘉年華(大體量影片空降檔期),導致整個飲料區都被裝點成藍色的海洋,使得快樂肥宅水的存在感降到冰點,也種意外不太好怪代理商(硬著頭皮死扛,或是撤檔挪檔)。


同樣的,如果燒了大量推廣經費和促銷預算,還是有很多用戶根本沒聽過這款產品,走過滿滿的貨架直接無視,或是完全沒有興趣購買,這個時候宣傳營銷方面也是需要出來背鍋的。


但當用戶喝了快樂肥宅水,實在難喝,到網上各種口吐芬芳,那就是產品質量的鍋了(影片質量不行,豆瓣貓眼淘票票全都低),此時發行宣傳營銷大可以一致懟向片方,甩清責任,且不退錢~


好的,已經到了這個飲料故事的尾聲,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並沒有把宣傳和營銷區分來講,並不是故意躲過這個疑問點,此刻需要大家仔細觀察以下圖像,這是兩張貼在公交車站的iphone廣告圖。


影宣傳、發行、營銷到底啥區別——電影宣發(基礎篇)

影宣傳、發行、營銷到底啥區別——電影宣發(基礎篇)


相比之下,左邊圖更為乾淨:一張幾乎全面屏的手機泛著七色光,文案只有一句11月3日發售,沒有性能參數,沒有發佈價格,更沒有過多的促銷語,更多是在傳達理念、逼格、品牌。


如同電影行業裡,經常會發個電影的主創、開機、殺青、定檔等通稿信息,哪怕加上海報預告片,也不可能讓觀眾立馬付費,更多的是留個印象,按摩心靈,各種曝光卻始終不對票房負責,作為商人可能會難以接受。


是的,商人喜歡短頻快、立竿見影的花錢活動。而營銷活動多數是一定要對結果負責的,不能只賺個吆喝聲。


我們再看一下右邊的圖,赫然寫著預存話費送iphone,實惠標誌是如此顯眼,每一寸畫面都在催促你交錢,過了這村沒這店。想想類似的經歷:那些限量的19.9元電影票,那些就餐滿200元就送的電影兌換券,還有各種各樣的抽獎送禮活動。


以上舉例的促銷也僅僅是營銷的一種,營銷也可以很有逼格,讓人打心底裡接受繼而付費。但費效比(即投入產出比)始終是營銷要考慮的內容,或者說是營銷人的KPI。


當然,並不是說預售前的推廣都叫宣傳,預售後的推廣叫營銷,二者的區別更像是:

宣傳是讓我來告訴你,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事物。

營銷是讓我來告訴你,我就是你的需求所在,且我能降低你在決策時的顧慮。


舉個例子,資深影迷信任豆瓣評分、imdb評分,普通觀眾信任貓眼淘票票評分,更多路人會信任身邊親朋好友的評價,口碑營銷不是說了你就信,而是要藉助你信任的平臺或人,由他們的判斷來降低你決策買票的顧慮。


《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大爆後,大量觀眾都是被身邊“自來水”推薦去看,可是大部分觀眾並不需要仔細看一遍影片簡介,或是完整看一次預告片,甚至可以不用認識導演和演員。


不得不說,口碑營銷看起來的確是最省錢的辦法,但前提是,你可能得把更多時間精力和資金放在製片階段。


近年來宣傳和營銷的界限確實越來越模糊,比如小米的手機發佈會,宣傳+營銷可以在一場進行,顯然眾多消費者是第一次接觸新品,但經過雷布斯兩個小時的講解,估計心裡長滿了草。


即便當天貨品不足(真不足就是發行能力問題,假不足就是商家飢餓營銷),但預售或預約機制可以用來沉澱用戶需求。


不斷上漲的預付金額,一方面證明本場發佈會的宣傳營銷效果,另一方面又作為新的話術用於新一輪的洗腦。


目前院線電影需要進入預售階段,才能掏出觀眾兜裡的錢。不限量(幾乎)放映也給不了超前預付機制的生長土壤,而目前貓眼和淘票票的想看指數則承載蓄水需求,然而也一直存在注水情況,這就是另外一個課題了,後面會專門講解。


下一講是本話題的進階篇,歡迎大家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