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國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頻發預警,中國還能繼續淡定嗎?

閱讀文章前,歡迎隨手點擊“關注”,確保及時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疫情爆發,糧食危機已經露出苗頭

隨著新冠病毒的繼續肆虐,各國的封鎖正進一步擴大,就美國而言,確診人數人數已經破189633例,累計死亡人數超4000人。

這兩天,香港人湧向超市,搶購大米和雞蛋。很多超市的大米擺上貨架,很快就被買空,不少人連跑幾家店也買不到一袋米。


12國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頻發預警,中國還能繼續淡定嗎?


據英國媒體4月1日最新報道,由於越來越多稻米出口國提出了實施大米出口禁令,泰國出口商正在考慮擴大大米出口銷售規模。

包括泰國在內,截止3月31日,全球已經包括俄羅斯、埃及、越南、印度、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柬埔寨、烏克蘭、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在內的12個國家宣佈了或啟動部分糧食出口限制的舉措。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警告,因為新型肺炎疫情,全球糧食供應鏈也許會在4—5月中斷。

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也是全球農產品最多的國家。我們下一步是否也會像上述的國家一樣,開始限制糧食出口,保證國內農產品價格穩定呢?


12國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頻發預警,中國還能繼續淡定嗎?


一週時間裡,12國相繼出臺糧食出口禁令

3月20日,為保證國內糧食供應,世界最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率先暫停了加工穀物的出口;

世界上另外一個主要小麥生產國烏克蘭,也在實時監測小麥出口情況。就在31日,開始啟動了部分糧食出口限制的舉措。

3月30日,柬埔寨總理洪森表示,柬埔寨從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將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但儘管這些國家都紛紛開始啟動並實行禁止糧食出口措施,而泰國在3月26號表示,禁止為期7天的雞蛋出口之後。有意將大米以更好的價格出口給需要“囤糧”的國家,無疑是想借此時機增大大米出口量份額。

要知道在2019年,泰國全年的大米出口量和出口額就前年分別下降32%和25%。

根據3月27日的媒體報道,伊拉克為保證國家糧食儲備,需要進口25萬噸大米、100萬噸小麥。

缺少糧食的國家除伊拉克之外,東南亞的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也紛紛對外宣佈糧食儲備告急。

多個國家的限制出口,和糧食危機,再加上此前的“蝗蟲災害”,糧食危機早已經被眾人推向了頂峰,大夥紛紛表示要“囤糧”“囤吃”去應對接下來的危機。


12國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頻發預警,中國還能繼續淡定嗎?


我們中國真的有足夠的能力應對這次的全球糧食危機嗎?

第一,中國糧食產能量大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報道,2018年中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是127.2公斤。按14億人口算,一年全中國人吃掉糧食1.78億噸。

而2019年我國穀物產量就達6.14億噸。糧食不宜久放,存久味道如同嚼蠟。所以,出口成為了我國消耗農產品的主要途徑。


12國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頻發預警,中國還能繼續淡定嗎?


第二,中國主糧自給率穩定

北方人喜歡吃麵,南方人愛吃大米,所以小麥和大米成為了中國人最重要的兩種主糧。

目前,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主糧完全可以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依賴進口程度比較低。

第三、中國糧食儲備充足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全世界上一市場年度庫存的水稻是1.75億噸,中國就佔了近1.2億噸,另外中國還有1.4億噸的小麥庫存。

就小麥而言,中國整體保持著小半年的倉儲量,這就足夠保證中國人在半年之內也不用餓肚子。


看到這些,是不是早前對糧食短缺這個問題沒那麼擔心了,事實上,飢餓其實從來沒有在地球上消失過。

根據聯合國數據,現在,全球仍有1.1億多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非洲、拉美等很多窮國,成千上萬的人根本沒有錢去買到最基本的口糧,所以只能捱餓,甚至因為缺少糧食而死去。

有數據顯示,當時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捱餓,每天1.7萬名兒童死於飢餓,也就是說,每5秒鐘就有1個兒童被餓死。


12國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頻發預警,中國還能繼續淡定嗎?


袁隆平先生曾說過:“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能夠絆倒一個國家。”

中國在早期的時候就經歷過一次重大的飢餓危機,所以為什麼這一次我們會出現“糧食恐慌”的心理呢?從中也能看出端倪來。

所以,即使我們如今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國度,也要時時刻刻記住杜絕浪費,珍惜糧食,愛惜農民伯伯的辛苦勞作。只有這樣,我們才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12國限制糧食出口,聯合國頻發預警,中國還能繼續淡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