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老鐵總結的關於T型接頭的焊接問題三個小經驗,值得收藏!

在工程機械以及鋼結構的焊接過程中T型焊接接頭是最常見,而對於T型接頭焊角尺寸的要求也是考量焊縫合格與否的關鍵因素,為了達到標準要求的焊縫尺寸,我們經常會根據實際要求採用不同的運條方法以及採用單層還是多層等焊接方式,如何選擇呢?今天小編給大家簡單整理下,如有不全面或者錯誤的地方希望大家給與補充和指正。

焊接老鐵總結的關於T型接頭的焊接問題三個小經驗,值得收藏!

何時採用單層焊接?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做焊角尺寸:在角焊縫橫截面中畫出的最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邊的長度,如下圖所示:

焊接老鐵總結的關於T型接頭的焊接問題三個小經驗,值得收藏!

焊腳尺寸小於8mm的焊縫,通常採用單層焊(一層一道焊縫)來完成,焊條直徑根據鋼板厚度不同來選擇。

焊腳尺寸小於5mm的焊縫,可採用直線形運條法和短弧進行焊接,焊接速度要均勻,焊條角度與水平板成45°,與焊接方向成65°~80°的夾角。焊條角度過小會造成根部熔深不足;角度過大,熔渣容易跑到前面造成夾渣。

在使用直線形運條法焊接焊腳尺寸不大的焊縫時,將焊條端頭的套管邊緣靠在焊縫上,並輕輕地壓住它,當焊條熔化時,會逐漸沿著焊接方向移動。這樣不但便於操作,而且熔深較大,焊縫外表也美觀。

焊腳尺寸在5~8mm時,可採用斜圓圈形或反鋸齒形運條法進行焊接,但運條速度不同,否則容易產生咬邊、夾渣、邊緣熔合不良等現象。

運條方法

如圖1所示,a點至b點運條速度要稍慢些,以保證熔化金屬與水平板很好熔合;b點至c點的運條速度要稍快些,以防止熔化金屬下淌,當從b點運條到c點時,在c點要稍作停留,以保證熔化金屬與垂直板很好熔合,並且還能避免產生咬邊現象,c點至b點的運條速度又要稍慢些,才能避免產生夾渣現象及保證根部焊透;b點至d點的運條速度與a點至b點一樣要稍慢些;d點至e點與b點至c點相同, e點與c點相同,要稍作停留。整個運條過程就是不斷重複上述過程。同時在整個運條過程中,都應採用短弧焊接。這樣所得的焊縫才能寬窄一致,高低平整,不產生咬邊、夾渣、下垂等缺陷。

焊接老鐵總結的關於T型接頭的焊接問題三個小經驗,值得收藏!


何時採用多層焊接?

焊腳尺寸在8~10mm時,可採用兩層兩道的焊法。

焊第一層時,可採用3~4mm直徑的焊條,焊接電流稍大些,以獲得較大的熔深。採用直線形運條法,在收尾時應把弧坑填滿或略高些,這樣在焊接第二次收尾時,不會因焊縫溫度增高而產生弧坑過低的現象。

在焊第二層之前,必須將第一層的熔渣清除乾淨,如發現有夾渣,應用小直徑焊條修補後方可焊第二層,這樣才能保證層與層之間緊密的熔合。在焊第二層時,可採用4mm直徑的焊條,焊接電流不宜過大,電流過大會產生咬邊現象。

運條方法

用斜圓圈形或反鋸齒形運條法施焊, 具體運條方法與單層焊相同。但是第一層焊縫有咬邊時,在第二次焊接時,應在咬邊處適當多停留一些時間,以彌補第一層咬邊的缺陷。

何時採用多層多道焊?

當焊接焊腳尺寸大於10mm的焊縫時,如果採用多層焊,則由於焊縫表面較寬,坡度較大,熔化金屬容易下垂,給操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實際生產中都採用多層多道焊。

焊腳尺寸為10~12mm時,一般用兩層三道來完成。焊第一層(第一道)時,可採用較小直徑的焊條及較大焊接電流,用直線形運條法,收尾與多層焊的第一層相同。焊完後將熔渣清除乾淨。

焊第二道焊縫時,應覆蓋不小於第一層焊縫的2/3,焊條與水平板的角度要稍大些(圖2中a),一般為45°~55°,以使熔化金屬與水平板很好熔合。焊條與焊接方向的夾角仍為65°~80°,用斜圓圈形或反鋸齒形運條,運條速度除了在圖1中的c點、e點上不需停留之外,其他都一樣。焊接時應注意熔化金屬與水平板要很好熔合焊接第三道焊縫時,應覆蓋第二道焊縫的1/3~1/2。焊條與水平板的角度為40°~45°(圖2中的b),角度太大易產生焊腳下偏現象。一般採用直線形運條法,焊接速度要均勻,不宜太慢,因為速度慢了容易產生焊瘤,使焊縫成形不美觀。

焊接老鐵總結的關於T型接頭的焊接問題三個小經驗,值得收藏!

注意事項

當第二道焊縫覆蓋第一層大於2/3時,在焊接第三道時可採用直線往復運條法,以避免第三道焊縫過高。如果第二道覆蓋第一道太少時,第三道焊接時可採用斜圓圈運條法,運條時在垂直板上要稍作停留,以防止咬邊,這樣就能彌補由於第二道覆蓋過少而產生的焊腳下偏現象。

如果焊接焊腳尺寸大於12mm以上的焊件時,可採用三層六道、四層十道來完成, 如圖3所示。焊腳尺寸越大,焊接層數、道數就越多。

焊接老鐵總結的關於T型接頭的焊接問題三個小經驗,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