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导语

从反映教育和阶级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到反思宗教和现实的《PK》,再到儿童教育《地球上的星星》,阿米尔·汗总是在出演反映印度社会问题的电影。2016年的《摔跤吧!爸爸》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它让印度和世界都在反思,反思我们的社会问题、教育制度、廉洁政府等等问题。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摔跤吧!爸爸

影片讲述马哈维亚因为家庭和生活放起了摔跤,即使他曾经是印度的摔跤冠军。他想让儿子帮助他完成未完成的梦想,成为世界冠军,但他的四个孩子全都是女儿。马哈维亚不放弃,说服妻子用一年时间训练女儿们,让她们练习摔跤。最后女儿不负众望,获得了世界冠军,激励着印度的千万女性独立坚强。

虽然是讲述运动的故事,但本片更多的是在讲女性要成为运动员得付出多少努力以及遭受社会的不看好和嘲笑。我会从【男女平等、父爱、官僚问题、金牌的力量】四个方面讲述一块世界金牌背后的曲折故事。


1.男女平等

在印度,女孩要成为运动员是在常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在印度传统观念中,女性该做的是相夫教子,不用参加工作,更别说在赛场上抛头露面,做着“男人”才该做的事。根据这份PLFS报告,15岁及以上的印度女性劳动参与率,在2017-2018年只有23.3%.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印度历年劳动参与率表

而在这为数不多的23.3%中,大多数工种还是清洁工和服装工。

印度女性从出生就是艰难的,连生存都难。由于印度多为农耕地区,男孩就是一份生产力,女孩则容易出生就被人为“夭折”或者被非法性别鉴定后流产。在18年的一份BBC报告中,因为堕胎,总共有6300万女性未成功出生。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印度女性

而马哈维家族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对于女性的偏见是十分大的。四个女儿剃成寸头和穿短裤就已经是“大不敬”、不知羞耻。吉塔和巴比塔在村子里被人嘲笑,在赛场上被人讥讽,因为他们从没看到过女性除了在田间耕作外就没见过女性有过其他运动。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留短发的吉塔

而女性在男女问题上还有一个严重的不平等关系——印度女性都结婚很早,甚至还有童婚。在农村,女孩的一生就是读几年书,然后早早的嫁入别家,成为生育和帮持家务的“工具”。

在影片中吉塔和巴别塔参加了一场婚礼,对新娘说她们也想要这样的生活。很显然,他们只看到了光鲜亮丽的热闹婚礼,而看不到婚后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沉默已久的新娘说我反而羡慕你们,羡慕你们父亲在和全世界对抗,忍受了全世界的冷嘲热讽,只为你们有更好的未来。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婚礼上的新娘

影片直言不讳的将印度的男女不平等问题、女人的独立自由问题搬到银幕上,它有婚礼上载歌载舞的欢笑,也有喜娘不能自主命运的哽咽,这也正是影片想表达的社会问题。



父爱

有人说这影片看似很美好,但女儿的意识觉醒不是通过自身奋斗产生,而是通过父亲逼迫下产生的。对此我不赞同。我认为马哈维很爱他的女儿,而他的女儿也很爱他。当吉塔和巴比塔获得了世界冠军后,再回首那些因摔跤受过的嘲笑、父亲严厉训练留下的泪水和汗水,我想她们一定不是憎恨,而是感谢。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马哈维和吉塔

马哈维对女儿的严厉苛责确实是以金牌为目标,但夺冠并不是他的全部。

他想让女儿练习摔跤时他的妻子说:“不要让一己之私毁了女儿的一生。”一开始他是带有私欲想让女儿延续他的梦想,但他和女儿共同走出一条无人尝试的路,有无数嘲笑和讥讽的孤独道路,这就把一个人的梦想升华为了千万感想却不敢做的人的梦想。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马哈维和女儿们

没人让女人进训练场,他就在自家田地里建,教练不负责,就辞掉工作自己去教,担心女儿营养跟不上,还打破宗教禁忌为女儿烹饪鸡肉。

他的妻子问他,女儿练摔跤变强壮后嫁不出去怎么办?马哈维笑着说,那就强壮吧,到时候好男人随便挑。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马哈维与吉塔

他的思维从不是练习摔跤是为了男人,而是和自己的命运摔跤,将那些世俗的、封建的敌人全都用漂亮的过肩摔摔到身后。

而更加精彩的是,在影片上映前28岁的吉塔原型人物Geeta Phogat与23岁的摔跤运动员结婚,阿米尔·汗出席婚礼,他说这部影片就是献给你们的礼物。



官僚问题

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国,36年来只在奥运会赛场上拿过1枚金牌。而同样人口众多的我国,仅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就取得26枚金牌。印度的体育表现落后我认为和官僚作风有关联。这在影片中也有过体现。


①政府的不重视

吉塔已加入省队,到体育局申请一块摔跤用的垫子都没能得到批准。而官员的态度则是傲慢和轻蔑,认为为女儿这么做没必要,即使是参加国家级比赛。同时印度对体育的财政拨款很少,除去各种运动,饮食、器材、课程各项开支后马哈维几乎得不到贷款。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体育局官员

②团队不够专业

吉塔进入国家队后,教练让吉塔抛弃以前的训练方法,并对马哈维的陪练恳求嗤之以鼻。而在教练的训练下吉塔屡次战败,而教练却找不到任何原因。反而在马哈维的训练方式下取得了半决赛的胜利,而教练却急忙邀功,在发布会上说这都是他的功劳。而最后甚至为了不想让马哈维抢走自己的风光而把他关在了储物间。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教练

种种迹象都显露出这个教练的自私、傲慢、不专业,一个国家队的总教练却比不过退休已久的田间劳作者。当然电影的艺术加工将这一问题放大化,但这些对体育的不重视、对女性运动员的不重视、体育局的官僚作风确实是印度存在的问题。



结语——金牌的力量

影片中反映出的印度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宗教问题、经济问题、教育问题...这些在镜头中的戏剧化表现,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摔跤吧!爸爸》根据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在他的训练下女儿吉塔获得了英联邦运动会的金牌,其余三个女儿也都是优秀的摔跤运动员。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马哈维亚与女儿

而这块金牌带来的力量超越体育这一界限,它还深远影响了社会。那些本有天赋,却不敢和家人安排好的命运说不的人;那些本有梦想,却不敢和封建的社会抵抗的人;那些付出努力却被世人冷嘲热讽的人,他们都被金牌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所激励。

《摔跤吧!爸爸》,不单是体育片,还是给全社会的教育片

吉塔和巴比塔原型

在现实中,因为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女孩加入了马哈维亚的训练营,励志成为出色的摔跤手。这是打破传统跨越性的一部,一块奖牌和一个偶像,就像一束火炬,照亮更多人的多样未来。

此片受争议的部分主要为吉塔和巴比塔是在父亲的逼迫下才成功的,类似于“狼爸”教育。那么你认为马哈维的教育方式是否偏激?一个人应该让儿女继承他的未完成梦想吗?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胡话影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