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有我”微徵文(二)

  為銘記這個不平靜的春天裡所發生的一切,中國出版集團在海峽兩岸新媒體原創大賽的基礎上,特別搭建微徵文平臺,面向全社會發起

“戰疫有我”微徵文。

  微徵文自啟動以來,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投稿者們的熱情支持。我們的作者,有的是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有的是社區志願者,有的是醫護者年幼的子女,也有的是像你我一樣守在後方的人們。

  我們從稿件中看到許許多多正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普通人的故事,感同身受,如看你我。徵文今日截止,但疫情還在繼續,堅守還在繼續。在此,我們特別擇出四篇以饗讀者,同時也致敬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所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致敬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

共克疫情 中版在行動 | “戰疫有我”微徵文(二)

01

誰此刻在哭,在地球的

某個角落,無緣無故,

正在哭我。

  風雨蒼黃,龜蛇鎖江,一覺醒來便是庚子年。

  那個倚在橋上痛哭的人,果然無緣無故嗎?

  鼠年的第一天,家住法蘭克福的熙悅一睜眼,腦子仍纏繞著除夕之夜與荷蘭文友曉夢的對話。昨日,曉夢告訴熙悅,她的孃家人、女兒、孫女都住在武漢,現在城封了出不來,時刻被瘟疫所威脅,而她在遙遠的鹿特丹,牽腸掛肚,心急如焚,但回不去......說著說著,曉夢忍不住淚如雨下。

  熙悅自己又何嘗不鬧心——女兒女婿和小外孫一週前高高興興到海南旅遊,晴天霹靂,一個封城令讓他們有家難回,同行的旅伴不得不在海南租房,女兒則比較幸運,有位海南的朋友慷慨地請他們到自己的住所暫度難關,沒想到卻遭遇小區鄰居的壓力,只好離開。全家人通過網絡商量來商量去,決定到他們在成都的一所閒置的公寓暫住。千里迢迢地飛過去,沒帶鑰匙進不了門,臨時請了人開鎖進屋,一身疲憊,但總算有了落腳之地。公寓原來是空置待售的,除了床啥也沒有,一家人年三十隻能啃麵包,物業來查,他們不敢亮身份證,怕“武漢人”三個字把人給嚇著。聽說女兒安頓下來,熙悅鬆了一口氣,能在外避險已經很不錯了,此時此刻,有多少武漢人在生病,在受難,被隔離!話雖這麼說,心裡也是焦慮的,女兒長期住在外面,總不是個辦法,何時才能回家?熙悅很想飛回國去,但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去了只會添亂,只能在遠方默默祝福。

  秋石家在亞琛郊外一個小村,年前準備回內蒙老家過年,武漢疫情傳開後,許多人勸他改簽機票,回還是不回?歸心似箭的秋石在經過一番心理掙扎後,決定還是按原計劃啟程,因為除了和國內家人團圓之外,他還有一個心願,就是隨機帶去部分救援物質。在此之前,秋石已經和湖北省僑聯及某公益基金會聯繫過,瞭解併購買了疫區最稀缺的防護物品,想帶回國後,通過機構直接送到醫院。

  車快到布魯塞爾機場時,秋石突然發現自己看錯了時間,趕不上飛機,如此陰差陽錯地誤了航班,心裡不由得暗暗稱奇:難道是天意不讓我回國?遂調轉車頭返回亞琛。德國鄰居聽說他不回國了,兩口子齊刷刷伸出大拇指:太好了!國內老父親也認為應當如此,免得自己不安全又可能影響他人。因誤了班機不能回國,避免了風險,秋石不由得一陣小慶幸。他委託一個旅行團幫著把那些物品帶回國,然後馬不停蹄地繼續採購,聽店員說,曾來過兩個亞洲女人,把亞琛附近村莊藥店的口罩全掃光了。秋石只得通過捐款的方式獻力,家中的混血女兒也把自己的生日紅包捐了出去。接下來,他乾脆不上班,和口罩槓上了,在德國網上藥店一個一個掃,幫助國內某民間組織預訂防護口罩,好容易搞到5400只,卻得知漢莎航班停飛,如何運回中國?朋友們互相接力,終於找到一位回國的女孩,輾轉各國將抗疫物資帶回去。

  家住奧地利薩爾茨堡的依依媽,在網上開了一家代購小店,平時熱銷的商品是奶粉和打折的施華洛維奇水晶,可今年正月初一接到最多的訂單,卻是購買德國口罩。陌生的N95,一個字母兩個阿拉伯數字,突然奇貨可居,成為親愛的年貨。其實,N95是一種帶濾嘴的醫用口罩,帶著後現代技術主義的冷漠醜陋,令人厭惡,但可以阻隔病毒,故一罩難求。

  環球同此涼熱,正當病毒在國內肆虐之時,亞歐美澳各洲一一淪陷,全球口罩脫銷,中文學校停課,原定的華人聯歡活動被取消。自從那個色彩豔麗、戴著“皇冠”、外形有如妖嬈魔怪的冠狀病毒從天而降,整個世界忽然從歲月靜好太平盛世的幻夢中驚醒。

02

誰此刻在笑,在黑夜的

某個角落,無緣無故,

正在笑我。

  正當病毒在整個華夏乃至世界多國長驅直入的期間,澳洲大火連燒幾個月,非洲遭蝗蟲入侵......這一切是偶然的嗎?我們必須反思對待大自然的態度。在物競天擇的蠻荒時代,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與野生動物殘酷競爭,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承受著它們帶來的傷害,但總體來說,人與環境的關係還是和諧的。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土地、森林和水草等自然資源更加無止境地攫取,使得野生動物的空間被擠壓被侵佔,棲息之地越來越小,大量物種瀕臨滅絕,二者關係不斷惡化,衝突升級。人們無節制地擴大家園,不給動物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間,同時,高科技帶來各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基因編輯技術更助長了人類的貪婪,後果是,當我們陶醉於對大自然的征服時,大自然通過災難的方式建立自身平衡,毫不留情地報復了我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我們是如何成為慾望的祭品?思想家蒙田說過:“讓我們允許大自然有她自己的方式:她的事情她比我們更清楚。”每個物種都是造物主的傑作,希望我們不再如此健忘,讓我們從現在起,學會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把災難和瘟疫視為覺醒的機會和課堂,深刻思考人類的價值觀和發展觀。

  我們還必須學會敬畏真相、敬畏事實,官員要反省臨陣反應能力和決斷力、政府的辦事作風和效率,他們的所作所為需置於顯微鏡和放大鏡下,接受全民的批評檢驗。有網友一針見血指出:還沒等我們把病毒檢測出來,病毒就先我們一步檢測出了政策的優劣、幹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專家的素養、醫者的操守和民眾的認知......庚子年是一劑猛藥,是一個照妖鏡。

  索爾任尼琴曾告誡: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都重。

03

誰此刻在走,在地球的

某個角落,無緣無故,

正走向我。

  2020,又見庚子。希望且相信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庚子,在地球人已經形成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願走向我們的是科學理性、國際主義、人道主義、愛和拯救。

  我們欣慰地看到,疫情之下,海外華人華僑與國內同胞憂患與共,眾志成城,許多社團、校友會、留學生組織在居住國當地展開募捐活動,日夜奮戰在社區、學校和社交媒體。

  國際社會同仇敵愾,對抗病魔,歐洲主流媒體每天頭條報道疫情進展,世界衛生組織與各國醫療專家聯手研究病源和疫苗,飛往中國商討、考察和援助,各種基金會提供緊急贈款和相應技術和專家支持,世界多國給中國捐贈口罩。

  法國作家加繆的名著《鼠疫》中的人物在現實中一一呈現,雖然有反應遲鈍、信息滯後、掩飾諉過的政客,有自私狹隘、挖溝阻路的小市民和劫掠抗災物資、發國難財的無良商家,但更有抗擊荒誕和死神的英雄:不為名利、甘於自我犧牲的裡厄醫生,沉靜謙讓的裡厄媽媽,積極奔走、建立了衛生防疫志願組織卻染上病毒獻出生命的塔魯......他們就在我們中間,是你,是我,是他,是她。

  祖籍重慶的德國華文詩人孫超雄,定居奧地利已經28年了,遙望故土傷感賦詩:

城封冬日倍心寒,消息流屏不忍看。

知是書生無一用,逢人拱手道平安。

  十三四歲便從浙江青田來到維也納的年輕詩人吳傑,緊步其韻,禮讚白衣天使:

投身抗疫忘飢寒,赤子丹心世界看。

莫道書生無一用,災區有你保平安。

  如同《鼠疫》一樣,“新冠肺炎”也將成為一個寓言,這個鼠年春節,註定將載入史冊。

(注:文中受訪者為化名。本文所引用的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詩《嚴重時刻》,為德國華裔詩人巖子譯本。)


共克疫情 中版在行動 | “戰疫有我”微徵文(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