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一隊不出像劉玉棟、範斌、李楠、王治郅一樣的人才了?巔峰期的八一隊放到現在能第幾?

遼北大地第五狠人


巔峰時期的八一男籃曾經創造過中國男子職業聯賽的輝煌,CBA成立至今,八一男籃和廣東男籃分別各自獲得了8次CBA聯賽的冠軍。八一男籃對於中國男籃的貢獻也是相當大的,中國男籃的黃金一代為男籃實現了突破世界前八的夢想,這是八一男籃的驕傲。



在CBA創辦初期,當時的體質造成了部隊系統的球隊一家獨大,因為他們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選材,球員的待遇也很好,所以部隊籃球隊相比起地方球隊更能夠吸引到優秀球員的加入。尤其是八一隊,他們算是集全軍體育人才的精華建立起來的,所以他們能夠長時間屹立中國男籃之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後來隨著CBA的不斷市場化,地方球隊在資金使用和俱樂部經營上擁有了更大的靈活性,而且他們也沒有受到太多的體制束縛。所以地方球隊開始購買外援,當高水平的外援與國內球員站在同一賽場上時,外援的巨大優勢的確是客觀存在的。

在此之後,八一男籃逐漸被上海男籃和廣東男籃所取代,退出了CBA的中心舞臺。

如果要將巔峰期的八一隊放到現在的CBA中,恐怕也難以實現六連冠偉業。畢竟如今的外援水平相對較高,而且國內球員大多數的水平也高於那個時期的國內球員。因此八一隊想要繼續稱霸也是不現實的,但是排進前四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


扣籃看臺



八一男籃曾經創造過中國男子職業聯賽的輝煌,CBA成立至今,八一男籃和廣東男籃各自獲得過8次聯賽冠軍。如果沒有八一男籃,中國籃球的黃金一代就無法實現世界前八的突破。

在CBA創辦初期,有一半的球隊出自軍隊的籃球隊:八一,沈部,空部,南京軍區,前衛體協,濟南軍區。當時的體制造成了部隊系統球隊的一家獨大,球隊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選材,球員的待遇也好,所以部隊籃球隊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優秀年輕球員。尤其是八一隊,集全軍體育人才之精華,在其他球隊被裁撤掉之後(像瀋陽部隊隊轉為浙江廣廈隊,濟南軍區隊轉為了青島隊),仍可以屹立在中國籃球的巔峰,實在是讓人為之興嘆。

而地方球隊由於沒有太多的體制束縛,在資金使用和俱樂部經營上,可以擁有更大的靈活性,撼動了八一隊的籃壇霸主地位。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八一隊不可以購買外援,地方球隊可以購買外援。高水平外援和國內球員相比,在各方面的巨大優勢是客觀存在的,在NBA停擺期間顯得尤為明顯,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終於,在2001-2002賽季,上海男籃終止了八一男籃的奪冠記錄,6連冠戛然而止。此後,廣東男籃橫空出世,八一男籃逐漸退出了CBA的中心舞臺。

隨著地方球隊引援力度的加大,引進的外援水平越來越高,八一男籃已經越來越難以在比賽中佔有優勢,這種競爭本身就不在一條起跑線上。而像廣東男籃這樣的球隊,由於球隊成績好,球員待遇高,更能吸引到好的籃球苗子,自然八一男籃就無法得到以前那樣的年輕隊員了。八一體工大隊的後備人才建設,已經遠遠跟不上職業化聯賽發展的需要了。本賽季,這支曾經建立過王朝的冠軍之師竟然達到了難求一勝的地步,真的讓人感慨萬分。

目前,八一體工大隊已經完成了相關隸屬權的轉換,從下個賽季開始,任何帶有八一字樣的名字都不會出現在CBA的賽場上,不管是比賽場館還是比賽服裝。本賽季的CBA聯賽,就是八一男籃在中國籃球職業賽場的絕唱。

雖然八一男籃即將遠去,但是我們不會忘記八一男籃培養出了劉玉棟,王治郅,阿的江,李楠,範斌,莫科等著名球員,八一男籃所倡導的“三從一大”嚴格訓練也永遠不會過時,八一男籃對中國籃球運動作出的貢獻,會永載中國籃球史冊。


體育一席談


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現在八一隊沒有當年那種好苗子了,因為最早期CBA剛成立的時候,八一隊是是可以從全國各大軍區選拔優秀的籃球運動員的。不管你是屬於哪個省,那個軍區,只要八一隊想要你,就得來。所以雖然八一併沒有青訓隊伍,但是一直是聯賽領頭羊的存在。諸多大神在八一隊當時只能是替補,比如後來去了雲南還拿了三分王的遇俊凱。

現在各個地區球隊為了出成績,都有了保護政策,這也導致一些優秀的苗子只能歸屬地使用了。加上八一沒有青訓,只能吃老本了,成績越來越差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個問題:

如果把當年那批八一隊隊員拿到現在,毫無疑問可以奪取總冠軍,現在很多人都沒有看到當年的八一隊打球,說現在的球隊怎麼怎麼樣。當年的八一隊可以說是半支國家隊還多。王治郅,劉玉棟,李楠,範斌,莫克,陳可,李克等,都是國家隊的常客,這些人基本可以說是近年來遼寧隊各位置的升級版本,雖然很多人現在都說外援很厲害,但是實際上現在國內球員的水平比之前差太多了,尤其是基本功,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所以個人認為,即便是把當時那支八一隊拿到現在,依然可以毫無疑問拿到冠軍。


獨行彩雲間


要回答題主這個問題,其實真的很簡單。為什麼八一難再出劉玉棟,王治郅,李楠這種國內頂尖球員?

究其原因,無非利益二字。

中國籃球職業化初期。整個聯賽環境氛圍雖然都很好,但是畢竟沒有真正市場化運營。大家都屬於體制內運動員。每月拿著固定工資,幹著幾乎一樣的活。與此同時,處在八一這樣的環境當中還可以在退役後保留軍職。俗氣一點來說,收入有保障啊。

這樣一來,進部隊打球就成了當時很多球員的最優選擇。自然部隊球隊的選材面就廣的多了。而八一做為全國部隊的綜合體,自然是把全國軍旅球員中的佼佼者都吸納到了自己門下。

而這也是當年部隊球隊佔了聯賽參賽隊很大一部分比重的原因。當年諸如沈部,南部,前衛以及八一等等有部隊背景的球隊眾多,不過畢竟八一才是唯一一個可以優中選優的部隊隊伍。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的CBA裡面只剩下八一唯一一隻有部隊背景的球隊還可以苦撐的根本。畢竟其他部隊球隊的隊員早已經青黃不接了。

地方隊何以跟部隊球隊搶人呢?錢。就是這麼簡單粗暴。你擔心打球是青春飯,只能掙十年好錢?簡單,這十年我保你賺一輩子的錢。還有不來的?這就是市場化的結果。只要球員本身水平夠用,絕大多數球員都可以跟著利益走。而這樣一來,自然就不會再出現聯賽初期八一一家獨大的局面了。這樣一來八一自然很難再次成批湧現國內頂級選手了。

不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確實更利於我們的聯賽以及籃球整體運動的發展和推廣。而長時間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已經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謝謝。


初九和二狗的爸爸



右眼看左腦想


個人感覺就是利益的原因,以前沒有職業隊,隊員隸屬於各省體育局,掙工資,也不太多,八一隊不一樣啊,隊員有軍籍,國家養著,比在地方掙得錢多,好的苗子都被部隊挖走了,八一隊又高一等,待遇比各地方部隊又高,所以好的隊員基本都在八一隊了。後來成立了職業隊,資本不受管控,老闆想給多少錢都行,部隊就比不了了,畢竟部隊的高待遇只是相對於地方來說的,待遇標準還是有受限制的,老闆在球隊奪冠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隨便發錢,像新疆奪冠後,5000萬獎金,再加一人一輛100多萬的車,這些都是在合同工資之外的,部隊就比不了了,所以好的苗子現在都不會去部隊了,畢竟運動員吃的都是青春飯,掙錢就是那幾年,誰給的錢多就上誰那了。


遼寧大川


那時候八一是從全國部隊裡選人的,哪個部隊裡打得好的就上調到八一隊裡,cba最初好多支部隊球隊,實力都很強,沈部,火車頭,濟南前衛(有點記不清了),當時cba都是體制內球隊,部隊待遇尤其好,所以人才都往八一去,後來職業化以後,尤其是軍改之後各地方部隊籃球隊都裁撤了,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對編制啊啥的不怎麼看中了,再好的編制也抵不上多掙錢,再加上沒有外援,所以八一就衰落了


三閒之四


很明顯就是人才招收沒有優勢了!劉玉棟李楠王治郅那時候部隊條件有優勢呀,地方籃球隊退役體育局安排工作,體育局也就管管體校運動場,能提供多少崗位?部隊有軍職,待遇高。所以可以吸引最頂尖的人才去。除了範斌是從作戰部隊出來的還有哪個不是以前體校的天才?後來職業球員有錢了,不太需要體制的工作了,部隊條件反而成了制約了。


答你個困


這跟體制有關,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全軍從下到上都有籃球隊,這是有傳統的,賀龍元帥特別喜歡籃球,六七十年代每個師都有專業隊,全國範圍招人,好苗子都去了部隊,從師打到軍再到軍區,八一隊是把全軍的尖子招了,你想能不出人才?那二年那個不想當兵?當了兵就有了鐵飯碗,各級業餘體校的隊員都願意去部隊,專業隊是第二自願了。


閒人老三428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外援的身價要比那個時期的外援高出很多,說明現如今的外援水平也相對的高,而且國內的隊員大多數要強於那個時期的國內隊員,所以說劉玉棟時期的八一拿到現在,想得那麼多的冠軍絕對是不現實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