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說起五代十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蒙圈。其實這樣很正常,五代十國僅60餘年的時間就出現了五個朝代,相比於那些動輒三四百年的大朝代,五代十國的存在感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

在五代十國中,有一個朝代,僅僅存在了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這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後梁。

那麼後梁是如何建國,又是如何滅亡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

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安史之亂以後,強盛的大唐帝國逐漸走向衰敗,自763年平定安史之亂,一直到907年唐王朝滅亡,大權旁落的李唐王室已經沒有能力處理安史之亂以後遺留下來藩鎮割據問題。

割據一方的藩鎮架空了大唐的權力,他們不聽大唐政府號令且各自為政,這給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局面埋下了伏筆。

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唐朝末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黃巢手下的朱溫在起義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後來黃巢兵敗,朱溫投降唐王朝,被唐朝冊封為宣武軍節度使,鎮守汴州。

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王,史稱後梁。

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朱溫其人殘暴荒淫無度,做了後梁皇帝以後殘殺無辜,以姦淫諸王公大臣的妻女為樂,甚至兒媳都不放過。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害怕被謀害的朱友珪在得知朱溫要將自己貶官之後,聯合守衛誅殺朱溫,自立為王。

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次年,朱友貞與趙巖等人密謀推翻朱友珪,二月,打起了"除凶逆,復大仇"的旗號,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問罪。在楊師厚的幫助下,朱友貞得到宮中禁軍的配合,最後殺死朱友珪,奪取了皇位。

朱友貞即位後,大肆賞賜助他奪取皇位的禁軍將校,花費了鉅額錢財。加之連年征戰,軍費開支浩大,使後梁財政日趨緊張。為了滿足需要,梁末帝任用貪吏,搜刮民財,致使社會矛盾驟然激化。

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這一期間,後梁所面臨的最直接的威脅是北方宿敵李存勖(xù)。李存勖年少有為,看見後梁朝局混亂,乘機集中全力要攻滅後梁。

雙方爭戰不斷,互有勝負。這一時期,梁朝的內部矛盾卻日趨激化。

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自康王朱友敬作亂後,朱友貞疏遠宗室兄弟,寵信趙巖及德妃兄弟張漢鼎、張漢傑等人。

這些人依仗著朱友貞信任,賣官鬻爵,玩弄權謀,搞得朝中烏煙瘴氣,人心渙散。朝裡如敬翔、李振等忠心耿耿的大臣雖然身居要位,但所提出的建議,朱友貞多不採納。朝政荒疏,將士離心,後梁江山搖搖欲墜。

僅存在16年卻換了三位皇帝,後梁為何如何短命?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後唐,並於同年攻破開封,誅殺朱友貞,滅亡後梁。

後梁共歷三帝,定都開封,又定西都洛陽,國祚16年。

縱觀後梁16載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後梁根基毀於內部鬥爭,都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國家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