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什么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DPV)引起的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以腹泻、喘气和脚软为主要特征,主要在我国番鸭饲养较多的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省流行。

[识病原]

MDPV为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的成员。[知规律]

①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污染物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引 起感染,病毒也可污染种蛋,进入孵房而引起传播。

因易感动物主要侵害1~ 3周龄雏香鸭。该病是番鸭 专嘈性疾病,对麻鸭、半番鸭、北京鸭、樱桃谷鸭、鸡和鹅均不致病,即使和番鸭混养也未见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愈高,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 ~ 60%,病死率为20% ~ 40%不等; 30日龄以上的番鸭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病鸭往往成为僵鸭。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什么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什么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什么


③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冬、春季发病率最高。雏番鸭7~ 14日龄开始发病,病后3~ 4d为死亡高峰,病程6~7d, 20日龄后死亡逐渐停止。

④最新动态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 福建省漳州、三明等地部分鸭场或养鸭户的雏半番鸭和台湾白鸭出现软脚、低病死率,约于40日龄起翅脚易折断、上喙变短占近30%,至出栏时残次鸭达60%。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分析确定其病原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

[看症状]

潜伏期4~ 9d,病程2~ 7d,病程长短与发病日龄密切相关。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类型。

1.番鸭细小病毒病(1)最急性

多发生于6d以内的病雏,病势凶猛,病程很短,只有数小时,多数病例不表现前驱症状即衰竭,倒地死亡,病雏喙短,临死时两脚呈游泳状,头颈向侧扭曲。 发病率低,占整个病雏数的4% ~ 6%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什么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什么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什么


(2)急性型

主要见于7~ 14日龄雏番鸭。

①精神委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懒于走动,厌食,离群。

②傻泻,排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类,并黏附于肛门周围。③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常蹲伏,张口呼吸。④濒死前两肢麻痹,倒地抽搐,衰渴死亡。(3)亚急性型

多见于发病日龄较大的维鸭。精神委顿,喜蹲伏,两脚无力,行走缓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病程5~ 7d病死率低,大部分病愈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