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創業者,你有什麼想對自己說的嗎?

創業四十歲的vlog日記


咬定初衷不放鬆,工作、健身一齊跟;

傳統行業重做過,A I 物聯網做盾;

逆向思維要保持,目標客群痛點謀;

虛頭巴腦套路棄,垂直領域來做事;

平臺級貨強智造,現象級品爆製做;

落地實體健康域,服務中老年群客;

小步快跑敢試錯,迭代更新靠科技;

跨界融合借英才,著眼全球的市場!

【與天下創業創始人共勉】

2020年元月15日


綻放人生hnguo1965


我是開滷味店以及餐飲公司,做滷味連鎖加盟,通過這麼些年來總結了很多,我想對自己說的是,創業者考驗的是耐力,更多的時候是內外兼修,從內審視自己,遇到問題戒驕戒躁,耐心鑽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定要專一,不可同時做太多項目,一個方向一條道走到黑,不敢東盼西顧,並且學會分配好工作,善於用人,每個人的特點能力以及用到好處,這考驗的是管理。

管理就是對員工把握到位,激發鬥志,人人都有責任感,獨當一面,積極向上,做好感情及制度結合的方面。

對外主要是業務方面,作為我們這一行,已經被一些無良的快招公司弄亂了,因此讓很多人覺得加盟不靠譜,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以規範化來達到對加盟商負責,從產品標準化,配送,人員管理,以及門店管理,後期扶持制度建立,建立一整套嚴格的管控制度,提高加盟店的存活率以及盈利能力,對品牌的長遠發展負責,打好更良好的市場基礎。

並且對加盟商管控必須要嚴格,對顧客負責,從產品穩定性以及銷售能力,現場服務方面嚴格培訓。

這些是我新的一年必須要繼續努力的事情,對內對外兼修。希望大家能從我這裡獲得一些感悟。感謝大家,祝大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事業有成,身體健康,做到事業生活兩不誤。





程霄說


我的創業是2020年才開始的,因為負債壓力大,我開始副業的開創工作。

剛剛開始2星期,我終於充分認識到了創業遠比想象中困難,那些教育視頻中總是很輕鬆的告訴你,月入5000+,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我首先嚐試的閒魚無貨源模式,最高一個單品做到單日曝光量1.8萬,但是這個僅打算掙10元的充電寶始終沒賣出去。

接著我嘗試了頭條裡很多人做過的眾X幫,其實每天掙杯飲料錢可以,但是杯水車薪。

同時,我開啟了頭條創作者的道路。截止今天,一共發表了29篇問答,順利通過創作者的審核,但是29篇閱讀量37910,收到17個贊,粉絲10人。依舊離產生收入還很遠。

跟著朋友,我開始粉象的創業,因為剛剛開始,引流還不會做,所以不好評估。

另外,我有軟件系統測試經驗,今天接了一個新的0成本副業-自由測試者,剛註冊了眾測,看看能否有收入。

我還在找適合自己的項目,希望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副業能達到收入5000+,早日把負債還完,乘早上岸。因為沒有上岸,我沒有資格休息,沒有資格娛樂,沒有資格說辛苦。堅持下去才能最終上岸。和走在副業和創業、上岸路上的朋友互勉:只要努力,我們終能上岸,終能財務自由,只要肯努力何時都不晚。


喵寧葭郢


開了3年多的金融居間服務公司,一邊解決問題,一邊成長。


開始是我們是四個股東,其中兩個只是投了錢卻沒有出力,長期不在公司,這樣我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半年後,我覺得這樣不公平就和另外一個跳出來單幹了。

我要對自己說:

當你遇到不公平的時候,要勇於爭取自己的利益,不要擔心這樣會沒朋友,把你的想法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如果意見不能達成一致,那分開是最好的選擇。


我和我的搭檔在管理上是分開的,我去找資金的對接,他管業務團隊找客戶,互不干涉,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比如找不到資方,或業務下滑太厲害,就讓各自發揮,放手讓對方去做,要允許試錯,要相信對方能做得好,每個人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不要指手劃腳地要求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我要對自己說:

選擇了合夥人,就要選擇相信,只要不是原則性的東西,允許小錯誤,人無完人,以一種包容的心態相處,團結才能長遠。


在公司有一個管理群,有業務部的團隊經理,客服部主管,還有我和我搭檔,我只和他們溝通,做好了就表揚,做錯了就批評,對於一線業務員,從來就是笑臉相迎,豎大拇指說你太棒了,要是他們做錯了,就會找到他們的團隊經理問他怎麼看?團隊經理有了自己的思路後就會去教導他的組員。

我對自己說:

老闆也不能越級去批評一線員工,好人在一線員工眼裡要扮演好人的角色,不然吃力不討好,團隊經理認為你剝奪了他的權力。但對自己的直屬下屬就要嚴格對待,教他們怎麼處理事情,讓團隊經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發揮管理能力,這樣一層一層的管下來,才不會亂。


公司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比如現金流,錢沒到位,但是明天就要發工資了,這種情況下,也不能慌張,或者讓員工知道公司的危機,口袋沒有一分錢也要告訴大家公司不差錢,然後下去後你找朋友借也好,把房子押了也罷,不聲不響的把錢湊齊。

我對自己說:

遇到事情要淡定,對公司不利的消息不能告訴所有人,以免亂了軍心,老闆永遠要信心滿滿,讓員工看到希望。



金融微客


1988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馬雲教學有一套自己的辦法,他不喜歡一言堂的死板授課,他更希望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所以,在馬雲的課堂上從不乏歡聲笑語,學生們都很愛上馬雲的課,馬雲的課堂常常座無虛席。

與此同時,他在西湖邊發起了一個“英語角”,在翻譯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氣。當時全國經濟飛速發展,而在杭州乃至全國,既懂英語又懂貿易的人才很稀缺。在杭州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對翻譯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在大學教書的那段時間,是馬雲厚積薄發的階段,不但積累了人脈,還沉澱了心性。在兼職做英文翻譯的時候,馬雲發現身邊很多同事和退休老教師都賦閒在家。創辦一個翻譯機構把他們全動員起來的念頭油然而生。

當時的翻譯社就是個小店,所有的員工加起來5個人。馬雲跟同事一起籌集了3000元人民幣,租了一個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創業之初並不順利,翻譯社經營起來困難重重,第一個月的營業額不足千元。入不敷出的狀況令翻譯社的員工動搖了,但馬雲堅信翻譯社可以做下去。

與此同時他必須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後來,發現賣鮮花跟禮品可以掙錢,馬雲就揹著麻袋坐火車去義烏批發進貨。之後他將辦公室一分為二,一半拿來賣鮮花禮品,一半做翻譯社。而且,馬雲也常常揹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為了掙更多的錢,馬雲甚至還做過一年多的藥品和醫療器材銷售員。為了推銷產品,他跑遍了杭州各家中小醫院及個體診所。馬雲用這些小買賣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

新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賣禮品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翻譯社僅能掙幾百元,為什麼還要繼續做翻譯社呢?馬雲的同事就建議只開禮品店,將來成立一家禮品公司,但馬雲拒絕了。

他陳述了自己的看法:當初成立翻譯社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並解決老師們的問題,還是為了掙錢?既然是為了前者,那就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下去,熬過去,光明就會到來。

1995年,虧損3年後,海博翻譯社開始盈利,馬雲發現海博翻譯社逐漸走上了正軌,就放手讓其他同事打理,不再過問翻譯社的具體事宜了。他開始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多年後,關於這段創業經歷馬雲輕描淡寫地提到:“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現在打開海博翻譯社的網頁,還能看到馬雲手寫的一句話:“永不放棄!”

關於創業的問題,馬雲在參加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青年人創業”大會上講過這樣幾句話:“作為一個創業者,首先要給自己一個理想。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機會到了美國,然後我看見了,發現了互聯網。發現互聯網以後,我不是一個技術人才,我對技術幾乎不懂。到目前為止,我對電腦的認識還是部分停留在收發郵件和瀏覽網頁上。我今天早上還在說,到現在為止我還搞不清楚該怎樣在電腦上用U盤。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理想到底是什麼。”


大飛liao車


創業的核心是創造,如果你沒有創造精神,勢必輸的一塌糊塗,但是如今單單創造已不管用,你還要創新。

我是做圖書內容的,公司經營了五年,收穫很多。我說說我的經驗,適用就拿去用,不適用就隨便看看。

首先,公司成立之時,就要明確區分公與私的關係,你是你,公司是公司,不要認為這個公司是你投錢的,你也是法人,就把你自己當作是公司。

這點很重要,因為如果你沒有這個意識,你就會私自決定很多事,而且公司員工沒有歸屬感,你沒有把員工智慧用起來,這等於公司只靠你自己在創新,員工沒法創新,只聽你的。

另外,創業一定要把業務搞清楚了再創業,如果業務都很模糊,那就得有個很清晰的志向,這個志向不能太大範圍,具體點的,你不能說你的志向是把公司做到十個億規模,而是具體到,你要在什麼領域做什麼環節。

再則,創業需要把控好資本,投多少錢,就要按照多少錢的步驟做事,如果亂了步驟容易出現資金斷裂。

一般而言,最基本核算,你的業務利潤要達到30%以上才有繼續做下去的可能。低於這個數,你就要考慮這個業務是不是適合當下的商業規律,是不是養的起森,供得起場地等等。

另外,創業要平衡家庭關係,不要認為創業就一定很忙,忙到不顧家,這樣你會失去家庭。一個好的創業者,一定是一個好的家庭擁護者。如果忙到家都沒法回,焦頭爛額的,證明你的規劃還不夠清晰,或者高估了自己,即便家庭一點都不影響你,你也沒法做下去。好項目在做之前都是很清晰的,規劃也是有條理的才對,所以那些整天忙到不回家的人真的很危險,業務上真的不順利。

我的公司是做圖書的,規劃的很清楚,按著計劃一步步走,正常上下班,加班的員工我就認為他是有問題的,按時按計劃工作就可以完成的事,他需要加班來完成,一定是他的專業不夠紮實,要麼就是他偷懶了。

所以,創業不是忙,也不是要你犧牲自己把公司當成你,更不是漫無目的的做事。

如果你覺得有點用,請給我個贊。


每日關心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體驗塵世就是要在紅塵中破碎,繼而超越紅塵,昨天有一位朋友看完我的文章,找到我說:她一直很納悶,說她的能量總是起伏不定,看完我的文章後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可真要做起來還是有各種障礙,那怎麼辦?要怎麼一步步的拿掉這些障礙讓自己能觸摸到根本呢?那今天修緣就帶著你一起拿掉障礙,讓你進入狀態,你的經歷才會有結果。

一個真正獲得智慧的人,包括佛祖、偉人、聖人,他們都不是靠修練出來的,而是通過他們後天歷練出來的,而在歷練的過程中,他們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他們懂得進入狀態。所以只要進入狀態,你的所有的歷練才會有結果,否則只是紅塵一夢。

那麼到底什麼是狀態呢?

我問你,複雜的人和簡單的人,哪種人第六感更強一點?

答案當然是簡單的人了。

那麼真誠的人和虛偽的人,哪種人更加有智慧呢?

答案是:真誠的人有智慧,所以凡是有大智慧的人都是簡單的、真誠的人,這種的人被稱大家稱為“真人”,最真實的人。

所以當你進入了“真實”狀態的時候,你在紅塵中的歷練才能顯現出智慧,如果你還不能進入“真實”狀態的時候,不管你跟誰學,學什麼,都是無法成就大事業的,一切的結果也都不會顯現,因為你只會停留在表面上理解的詞語而己。

所以要想讓自己進入狀態,我們首先要學會讓自己做個“真實的人”,就像你剛出生時的狀態一樣,天真,無邪,簡單,純潔,真誠,善良,呱呱落地,自然而然會哭會笑會吃會鬧,不需要教,本自具足。就好比一個容器,裝什麼便得什麼,簡單,相信。你是大海,別人是溪流湖泊,你就會和他們融合到一起,你是大海別人是地球,你們就無法融合到一起。像嬰兒一樣融入自然,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凡是虛假的人永遠無法與別人融合,因為內心只停留在自己的表相之中。

過去的你活得到底有多虛偽?

你的心裡是很清楚的,我們每個人從一開始出生都是赤裸裸的來,帶著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天性,可最後的結果卻截然不同,是因為在我們的身上每個人經歷了後天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不同的思維認知,導致了許多障礙我們成長的關鍵點,讓我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而這些恰恰是讓你處在虛偽之中的根源所在。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的話,那麼就去放鬆一下心情,讓自己出去走走透透氣,然後靜下來再看一遍,相信你會找到迴歸本源的狀態。

那麼從此刻開始你想要做個“真人”,首先我們就要把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統統忘掉,忘的一乾二淨,讓我們的心態歸零,一切從頭開始,就像回到剛出生那個時候的狀態,一顆空杯的心。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真我”,打破固有思維,真正的智慧才會顯現。

我們固有的思維下1+1=2,可是1+1真的等於2嗎?1個雪梨加1個蘋果,你能說等於2個蘋果嗎?1+1=2誰告訴你的呢?是不是上學的時候老師說的呢?還是你在哪裡學習的呢?這些都是後天學習的產物。

而真正的智慧都因你本自具足、本來就屬於你、你根本無需創造。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不論是發明,研究,還是創造,任何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如牛頓、老子,孔子,毛主席,愛因斯坦,他們所顯現的智慧不是他們後來學會的,也不是後來發明創造的,而是通過專業的話語本自具足,生髮覺醒出來的,是自我照見到的。

宇宙中所有的萬事萬物都不是發明創造的,而是自我發覺的,是從內心的每一個當下自我發覺的,這便是智慧顯現的過程,從宇宙開始誕生起,所有一切的智慧都存放於你的內在,你總想著發明什麼,創造什麼,其實,這些都是假相,都是妄想罷了,真正要學習的東西都在你自己身上,你早已本自具足的,你什麼都不缺,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向內看,找到自己的本源、然後覺醒,在某一個不經意間你的靈感和智慧就會顯現出來。

不信你看所有的先賢,聖人,佛陀無一不是在告訴你這個照見和顯現的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這樣一個照見和顯現的過程。道即是本源,本自具足,所有的智慧都是從內尋找的,向外求的人求之不得,被外相紅塵所迷惑,不得解脫,向內求的人,內觀自在,本自圓滿,本自具足,這便是覺醒之路。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本質上來說是什麼?你想過沒有?

可能有人會說:是性格的差別。我想說你被紅塵表相所迷惑了才會這樣說。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你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藉口和理由來欺騙自己的無知。人與人之間的本質區別,不在於高矮胖瘦,不在於語言膚色,不在於性格脾氣,不在於聰慧愚鈍……。這些差別,都僅僅是表面的差別,而非本質的差別。

人與人之間的本質差別在於:你成長環境和後天累積的經歷總和。我們每個人剛從出生那個時候都是一樣的,每個人身上所具備的能量,習性,甚至骨子裡的人性本能,包括細胞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後天的成長環境不同,經歷的總和不同,也就是剛出生的我們都是一件容器,因為後天的環境裝的東西不同而不同,就像一個桶,你往裡面裝了水就是水桶,你往裡面裝了酒就是酒桶。正因為這樣最終我們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自己的本源,把後天的裝進去東西當成了根本,導致我們的性格、品行開始不一樣了,其實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所謂的不公平就是有的人原本有的被顯現了,有的人原本有的被掩蓋了。

這才是關鍵所在,只有找到本自具足的本源智慧就會自我顯現。

好了,說到這裡,你馬上想像一下,你這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東西?

在你內心不斷地問自己三遍:我這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東西?

我這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東西?

我這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東西?

是名譽、是財富、還是美女...

是健康、是漂亮、還是長壽..

是快樂、是自由、還是幸福..

你會發現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不一樣,這些東西,你想不想通過學習來獲得呢?

其實,你想要的東西本身你就擁有,因為你本自具足,只是被掩蓋了而已,你只要找到“它”即可。

那怎樣才能找到自己本自具足的能量,讓這一切顯現呢?

記住一句話:“一個沒有智慧的人,他所相信的和他想要的結果,都是相反的”,也就是說刻意去追求的,求之不得,有句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向內求的時候,你就會進入無關狀態,外界的一切紅塵瑣事,名利,慾望,你都會置身事外,無關緊要,無所求最後本自圓滿。

當你向外求的時候,你就會被紅塵瑣事所牽絆,你想要健康,想要名譽,想要財富,想要美女,想要長壽,想要快樂,想要自由,還想要幸福......總之什麼你都想要,最後看看你佈滿滄桑的臉,就能看得出來,你想健康可你沒有這樣去做,沒有持續去做與健康相關的動作,為什麼沒有去做?是能力不行嗎?心態不夠堅持嗎?不是,是因為你想要的太多了,你恨不得把自己分成N自己,啥啥你都想要,最後啥也得不到,曾經在商業界有一個笑話:38歲的王均瑤拼搏了一生,所有的財富,和老婆都成了司機的了,司機說老闆一直都在為自己打工。這是多麼可笑的例子。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可有多少人會天天堅持跑步的呢?健康與生俱來,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你內心想要健康的意願被掩蓋了。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本能和本自具足的能量,我們從出生就知道喝吃母乳,吃飽了就不會再吃了,那個時候你會不會暴飲暴食?你的身體本能的讓你感到滿足狀態,本能的讓你停止進食,你會自我保護,這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現在你是不是把這個掩蓋了,你現在工作了,做企業了,當老闆是不是經常熬夜?是不是經常應酬,胡吃海塞,暴飲暴食,最後整的自己一大堆病,然後身體的平衡受到破壞,用畢生的積蓄來延續自己的健康,對不對嘛。

你想要自由嗎?你想要快樂嗎?你想要美女嗎?為什麼你不行動?

你想要自由,你本身就是自由的不是嗎?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不自由呢?

你想要快樂,你本身就可以很快樂的不是嗎?是什麼導致你現在不快樂呢?

你要想找美女是嗎,你本身就能夠獲得美女的青睞不是嗎,你為什麼會不自信呢?根本原因在哪裡?

這一切的背後根本原因在於你與生俱來的本能還沒有顯現,我們要的東西本自具足的存在那裡,我們只需要把它喚醒就可以了,因為這些東西被你後天所影響了和掩蓋了,長時間的被影響,最後把自己是誰都給忘了。就像是一個內心開朗的人,從出生到後天學習慢慢的學會說話了,後來因為某件事,或者某個人所影響,就變得沉默寡言了,變成性格內向了。變得自閉症了。這就是他的本能被掩蓋了,他的能量被影響了,所有原本存在的東西都忘掉了。

所以我們學習就是讓自己本自具足的顯現,找到那個原本真實的自己,讓自己原本存在的狀態得以顯現,你只有找到“真我”然後顯現出來,你才會進入狀態本自具足,你的經歷才會顯現出結果。

比如搞笑,誰都會搞笑,只是因為大家都太壓抑了,被這種壓抑的能量場所影響了而已。

比如演講,誰都會演講,很多人今天去這裡學習去那裡學習,最後學來學去學了一大堆理論知識,讓你上臺去演講依然講不出所以然來,為什麼?因為你把本自具足的自己屏蔽掉了。

從小我們都會開口講話,演講是我們的本能。不信把燈一關在黑漆漆的屋子裡,誰也看不見誰,把音樂打開,你會發現誰不會演講呢?你會發現什麼鬼哭狼嚎的聲音都出來了,演講就是自說自話,關著門自己在家裡對著自己說話如此而已,你在害怕什麼?

所以你就明白了,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拿掉那些阻礙你成長的所有的障礙讓自己進入本自具足的狀態,你的經歷才會有結果。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先分享到這裡了,接下來的每一篇文章裡我會一步一步帶著你如何拿掉那些阻礙你成長和覺醒的障礙,我是李修緣,我是你人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創業路上的指明燈!下期再見!


修緣空間站


創業24年,創辦水晶坊、金玉堂、中晶、中崛、中創等企業,既沒做大,又沒做垮,我很慶幸自己還活著,這也是一種奇蹟!過去的創業是"愛拼就會贏",現在的創業是"會拼才會贏"!面對過去未來所有的經歷唯有感恩,感恩一路上所有的恩人貴人及小人敵人!45歲,仍然年輕,至少心態年輕!做好準備,從下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祈禱][祈禱][祈禱]











水晶坊實體店探討


關於這個主題一直想釋放一下,心中積累了太多想說的話,創業以來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攸關的時景,往事又浮現出來,儘管現在也有非常多的焦慮時刻,但處理起來較於過去相比,已經好了很多。

看到又一個令人尊敬的創業者逝世的消息,惋惜的同時,不禁有感而發,遂將心中的碎片整理了一下,一下子寫出來。

還記得大學時一開始定的目標就是金融,大一時非常崇拜摩根,經常看摩根傳記裡面很多次的精心動魄的故事,但在2008年入股市虧慘了之後,碰上一本記載巴菲特各種瑣事的厚厚的《投資聖經》,瞬間清流灌頂,原來投資可以是這麼的平靜,這麼的質樸,這甚至是事業成功的絕佳道路。

創業者面臨的焦慮,其本質和二級市場投資是非常像的,過度放大的公司前景和問題、謠言和政策、人情和信任、資金的進出,都是兩者非常相似的焦慮來源,而創業者的陣痛期則更長一些,考慮面則多很多。

這些焦慮來源再進一步,其實是一切懸而未決的關鍵事項,進而延伸到一切有問題的細節,比如懸而未決的融資進程,懸而未決的人才意向,懸而未決的市場驗證進程,細到等對方遲遲不來的電話、產品裡一項又一項不盡如人意的細節、開發上一次又一次的誤期、越來越近的市場指標截止日期、一次又一次的財務超算,等等。

其實,焦慮的來源不斷深入下去,其實只有一個根源,放不下。

根源找到了,病也好治了。

要點一:不要糾結術,道對了,術都不是事兒

再說投資上的心得,其實就是老生常談太過枯燥了,這次聊聊我有趣的減肥經歷,也可見一斑。

13年底,我體重飆到86公斤,2012年到2013年,我基本是隻吃素的,後面兩年更是堅持每天跑步,跑步的習慣基本上是一直堅持到現在,而在9月中,體重仍然在平臺階段的76公斤,始終降不下去。

9月中開始進一步減肥之後,偶然間聽起黃帝內經,一下子恍然大悟。過去的減肥也好、跑步也好、吃素也好,都是太用力了,反而忽略了本質問題:急躁。

恬淡虛無四個字,意味無窮,一下子點醒我了,慚愧的說,過去三年走的彎路再多,都被這四個字給秒殺了。

現在肉照吃,跑步也改成了散步,比以前輕鬆了不少,反而體重急劇下降,今早一稱,71公斤,從來沒有過的紀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睡眠質量前所未有的好,這狀態簡直了。

說到底,生活方式對了,體重也好,身體各項指標也好,都會向它們對應的值慢慢迴歸。

原來過去三年一直在術上面糾結,現在道把握對了,一下子就輕鬆很多了。

欲速,則不達。你越是用力做某件事,你越是不容易實現,越是不著急,越容易更快實現目標。

回到做事情上,也是一樣的道理,過去各種細節會想很多,會記下來很多,甚至迫不及待立刻就想開會統一思想,你看看這是不是很多創業者同樣的毛病?

而越這樣在術上面糾結,越容易讓自己更累,你的同伴們,想的不再是如何一起把事情做好,而是如何應對你陰晴不定的壞脾氣。

事物本身都有生長髮展的規律,你種一棵樹下去,經常看看樹葉,刮刮樹皮看看健不健康,這叫有病,種樹不種樹的人,都覺得這很荒唐。

非常簡單的道理,公司的發展,絕大意義上講,一開始就決定了結局,你作為一個創始人,你的能耐再大,大不過你根本性格對公司的影響,大不過市場規則這麼一個蒼蠅拍。

性格是很難改的,你性格不適合帶隊,又不能突破性格瓶頸的情況下,創業成功率,真的超低,不管你做什麼方面的努力。

所以與其想那麼多細節,不如花點時間考慮自己的性格問題和為人處事的原則問題,加以修補和鍛鍊,反而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要點二:特別能放下,有破產重來的心理預期

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克服焦慮的必走一步,就是放得下。

這個放得下,是能夠非常極端的放得下,也就是說,萬一這公司完蛋了,你丫又變成窮光蛋了,所有人都離你而去了,對這個境況要有非常充足的心理準備。

“我們這個方向壓根就不對,我們的產品就是一坨屎,我們根本沒有競爭力,過去很多錯誤已經無可挽回,這公司沒有任何價值,明天就可以清算倒閉。”

這句話,並上下一句,是我過去遇到緊要關頭,在心中默唸了無數次的,想明白之後,頓覺輕鬆很多。

“那又如何?大不了從頭再來。”

還有一種就是假死狀態,假設這公司已經沒你什麼事情了,也是頓覺輕鬆。

這種放得下,並不會造成心理暗示的後果,相反,你越是能放得下,在很多關鍵問題上,你越能從容應對。

要點三:遠景不要想太細,學會做“印象派”

我們經常會遇到很棒的想法,這個想法通常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並且不是現在能做到的,是要給以後安排的,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甚至會展開下去。

其實這也是焦慮的根源之一,你在遠處的思索越多,越容易選擇性忽略當下的關鍵問題,造成思維上的“頭重腳輕”。

氣沉丹田,在這裡也是有用的,把思維重心放低,心放空,腎氣養足,其實也就是企業實實在在的運行機制要健康通暢,腎氣足了,做什麼都得心應手。

這個道理,用到跑步也是一樣的,你說跑馬拉松的時候,他們腦子裡都在想什麼?反正大多數跑者的腦子其實是一片空白的,他不會有時間去想跑到終點時的狀態,也不太會去想跑完了吃什麼玩什麼,因為大腦供氧已經非常有限了,所以他們往往眼睛看著不遠的前方,兼顧到腳下防止摔跤,又能快速瞭解5秒之後的路線。真要說去想終點,可能會是一個非常模糊但是美好的場景,一閃而過,僅此而已。

要點四:話不說滿,姿態放低,迴旋空間巨大

跟外界和內部的溝通,千萬別把話說死,一旦說死,要出現方向調整或者期望值調整的時候(往往是不得不這樣做了),你會難以啟齒,維護表面繁榮,陷入企業虛胖的怪圈。這樣的情況,我自己經歷過一些,身邊也有很多朋友陷進去過,各有各的故事,對於仍在局中者,智能唏噓不已。

尤其是非自己的工作範圍,不要干預,不要“指導”,“指導”就是干預,你虛懷若谷,但別人會覺得不能駁了你的面子,充分授權,平時的溝通,也要強調,自己在這方面給出的意見,只是意見,和某一個用戶的意見是同權的,不要過度解讀。

授權也不等於分權,區別在於,一個是基於大原則下的授權報備機制,一個是毫無章法的山頭主義。

很多表層的緩解壓力的方式,比如吃一頓垃圾食品,打遊戲,看沒營養的電視,喝酒麻醉自己,都是飲鴆止渴。

正確的方式,一定是擁抱外界,迴歸原始的生活方式,散散步,可以發現城市裡面有這麼多各種方式生存著的人,每一人的背後都有令人回味的故事,這個世界比你想象中的大得多。

80%的焦慮都是自己無意義的瞎想,從術上來說,停止瞎想,做一些具體的事情,對於緩解某個特定時期的焦慮是比較有效的,進入某一個具體的心流狀態,本身也是一種享受。

我在今年無量的項目開始到現在,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有機會,一定再去三亞多待一陣子,現在發現,每天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能活動活動,不僅能在戰略層面上有關鍵的思考,更能讓自己活得長久的平靜。

過去我所期待的人生,是激流勇進,力挽狂瀾,狹路相逢這樣波瀾起伏的人生。

現在我期待的人生,是每天出門走個五公里,不緊不慢,到了目的地喝上一杯清茶,再慢悠悠走回家。

而我現在堅信,後者離世俗的成功,其實更近。

個人的一些淺見和經驗,不一定正確,寫給自己看為主,聊作紀念。創業是個不容易的事情,就我個人而言,幾年下來也沒有大的成就,心性倒是穩了些,也算是有所得吧,希望與還堅持著的創業者們共勉。


北北說科技


1.如果選擇的是非品牌類產品,就一定要學會蹭品牌熱度

2.不要輕易進入一個白熱化的產業,除非你做的產品或服務有創新性的賣點

3.尊重客觀事實,不要臆想你的產品或服務可能存在的市場空間,需要掌握最真實的客戶需求,根據需求出發來設計產品或服務

4.挖掘需求點,需求可能是顯性需求也可能是隱性需求,比如8848,手機性能一般,但是滿足了作為有錢人的標籤需求

5.不要跟朋友合夥,大部分朋友關係都會在合夥做生意過程中毀掉

6.不要按投資金額來分配股份,一定要按照付出的時間,技術,資金,綜合來計算分配比例,權責兩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