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检察: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小心这四类骗术!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虚构事实,设置骗局,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骗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类犯罪案件最早出现于2000年,随着我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依托电信和金融手段的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迅速在全国范围发展蔓延,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电子金融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迅速地发展蔓延,至2007年此类犯罪活动达到高峰并持续发展,犯罪手段也不断花样翻新,给人民群众造成极大损失。


近年来,我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速增长,犯罪手法不断变换,案件数量、资金损失居高不下。2020年1至2月份,我区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0余起,损失资金480万元。其中,诈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昌都检察: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小心这四类骗术!


一、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

2020年2月10日,那曲市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街道扎某(化名)报案称:2020年1月29日,受害人扎某接到一名陌生女子电话自称360借贷公司的工作人员,询问受害人是否需要贷款,并称可以帮其申请贷款。扎某信以为真,添加了陌生女子的微信账号,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下载注册了某借款APP,随后扎某在该APP上申请贷款5万元,但无法提现。陌生女人以需要申请中级会员才可以提现为由,先让扎某向她提供的银行账户内转账699元,之后又以各种理由共骗取扎某19万余元。


防骗提醒:网络贷款需要通过银行或正规的网贷平台,切勿轻信各种不明广告、二维码链接和APP软件,骗子利用急需资金的心理来进行诈骗,请广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昌都检察: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小心这四类骗术!


二、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类诈骗


2020年1月6日,昌都市某区刑侦大队街道张某(化名)报案称:2019年10月19日晚上20时许,被害人张某在微信公众号(商战领袖)上浏览时看到一篇关于“旺利宝”融投资返现的报道,后被害人向“旺利宝”APP上投资了17万余元,平台返现5万余元。2020年1月6日,被害人发现不能登录查账,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共计损失12万元。

2020年1月16日,受害人杨某(化名)到日喀则市刑侦支队报案称:2019年12月初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后,被拉进一个微信群,向其讲解恒马炒股的信息,并要求杨某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开通一个港股账户,然后通过恒马金融交易平台(手机交易软件),陆续打款23万余元,对方称保证盈利,因为人民币兑换港币需要一定渠道,当时款项只能打到个人账户,后来利率不但没升反而直线下降,“老师”安慰其说是信息外漏遭到其他庄家恶意砸盘,应耐心持股等待上涨,并说会在1月17日之前把股票拉升至0.14。后来人找不到,直播间也已关闭,交易平台无法买卖,才发现自己被骗,共计被骗23万余元”。


2019年12月13日,夏某(化名)到拉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报案称:2019年12月13日接到座机电话,对方称是“飞达实业”财务人员,并说总公司的经理张建平要与其进行电话联系,随后对方要求夏某添加一个QQ好友并向该QQ好友提供对公账户及开票信息,之后,又将夏某拉入一个QQ群,群内用户名为李某某的QQ号以急需资金为由,要求其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496万元,夏某按照对方要求通过网银转账496万元之后发现被骗。


防骗提醒:网上婚恋交友需谨慎,犯罪分子往往通过婚恋网站、聊天交友工具等筛选易上当人群,通过让受害人参与网络赌博或者其他投资骗取钱财,请广大市民谨防受骗,远离“杀猪盘”。


昌都检察: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小心这四类骗术!


三、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2020年1月8日,拉萨市反诈骗中心接报案人王某(化名)报案称:2020年1月7日,其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说猜一猜是谁,让王某误以为对方是认识的领导,对方承认并称该手机是新号,要求王某送礼,次日又称在办公室收礼不方便,直接转账较好,被骗4万元。


防骗提醒:谨防电话、短信、微信、QQ等平台冒充领导、熟人实施诈骗。“开学季”临近,请广大家长、学生提高防骗意识,谨防入学退学费或发放补助资金,冒充学校领导、教师等形式的汇款骗局!


昌都检察: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小心这四类骗术!


四、涉疫情类诈骗


2020年2月8日,拉萨市反诈骗中心接到梁某(化名)报案称:2月6日,有人在“义乌购”APP发布出售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信息,梁某添加微信好友后以1.55元/个的价格订购4000张口罩,并通过网银向对方转账6200元后提示对方电话已停机,随后报案。


防骗提醒:犯罪分子谎称可以代购或者囤有N95/医用口罩,受害人付费购买后,不法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者拉黑,以骗取钱财,切记谨慎购物!


END


供 稿 | 刑事检察部

编 辑 | 政治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