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最好方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吗?

活动中心17653708


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真的很快乐吗?恐怕不是,至少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有很好的效果,这个应该是快乐的事情。

学问不是学习,也不是知识,学问是学习知识后的运用。什么叫学问好呢?应该是在做人和做事方面做的都对,就是知识的运用很正确,大概就是学问了。做人很好,做事也很好,那就是很有学问了。

“时习”就是在学习后随时随地去实践,然后去体验,获得经验后去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对了,那当然就高兴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政府和民间联手设立了很多创业基金,尤其是还有什么大学生创业基金,这个事情也好也不好,好的一面是许多的年轻人可以有很好的机会去“时习之!”不好的是对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只有学识而没有学问,没有经验的积累而去完成本身需要经验的事情,一是风险很大,二是对这个年轻人来说,他走出社会的信心层面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如何解决。个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在毕业后去单位或者公司去上班,在一个有序的经济体环境里面获得学问,有这个经济体的制度和团队,风险应该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几年后再去创业可能会好很多。

记得西方的一个很有名的人说学习的东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只占15%左右。这个在东西方文化里面可能有所区别。西方的学习知识性、技能性的东西占了很多,而在东方文化中,如何做人做事在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西方没有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哪里来的生活大智慧。我们很多人拼命鼓吹西方的文化与管理。其实在我们东方,管理就是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权利和责任的界限,就是识人善用而已。

并不是读书没有用,是你读了没有去引用而已吧!


是名贺相宜


先不说内容,就说你的提问,“最”这个字,连广告都明文禁止,怎么会有呢?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没有“最好”,学习方式也一样。

如果你说骑自行车和开汽车,就算你把所有说明书都背熟,你也不可能直接上路,都需要实践和练习,总结出自己的开车经验和技术,然后通过学习说明书上的技巧,把车开的更省油,更安全。从这一点看我们就能说“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那么是不是还有别的例子: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仍然靠听和写,向世界传达了自己的声音,取得了写作方面不少的成就,难道就说“听”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原子弹的诞生,难道看总结经验可以实践出来?显然不能。因为高端学术推导出来的模型,很多在现实生活中(起码人类历史上)还没有频繁的案例,人无法去实践~要考从当前研究的所有学术的基础上再研究提升,通过理论突破,再用实践证明,证明了再提升理论,相互突破进步发展,突破再突破。

那对于我们每个人,哪种方式更适合,就要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学习特点。实践和思考都必不可少,做有心人,处处皆学问,充分发挥学习的特点优势~


泉城小亮


实践中学习对一些经验性的知识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了。比如,学手工,光看看想想,不动手去实践,白搭!又比如,学摄影,理论学了很多,没有大量的实践拍摄,小白一个。学打篮球,踢足球等等这些,实践中学习那是必须的呀!



对于人生感悟,也是需要实践了才会更加深刻,不然怎么会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多的人生阶段,没办法超越,到了特定的时间,经历了特定的事件后,自然就会有感悟了。

但对科学家而言,只有理论达到一定的程度,经过了大量的实践,那么预言(猜想)一些事情就有了依据。


因此,实践确实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亲子时光TT


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理论加上实践

理论是学习的基础,实践是学习的重要过程。有理论知识的打好的基础,会让你学习少走弯路。

就拿学烘焙、学习做面包来说

实践实操的动手去做、多加练习才能学会;若是只记得配方与操作步骤,很少去做、没有实践,那肯定是学不会的;只有在学习理论知识(也就是面包的配方)之后,加上实践(实操、动手操作)那才是学习的最好方式。


所以,我觉得学习的最好方式,应该是理论知识加上实践结合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