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資本家寧願將牛奶倒掉也不分給窮人?

fengdxt


經濟危機時,之所以把牛奶倒掉,不給窮人,是因為這樣做對資本家才更有利,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一、從成本角度

資本家們都是會做生意的人,會做生意的人,賬都算的比較細,不做虧本的買賣是基本原則。如果把牛奶貢獻給窮人,首先得知道哪一類人才是窮人,這決定了其能否獲得牛奶的權利;其次,這些窮人都在什麼地方?具體數量有多少?每個人能得到多少牛奶?牛奶如何給這些窮人?由誰給?等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撐去完成,但牛奶本身就是資本家貢獻給窮人的,這樣做不僅不賺錢,還在虧錢。相反的,如果把牛奶直接倒掉,只需要找一個可以傾倒牛奶的地方,統一把牛奶拉到指點位置倒掉就可以了,程序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

二、從思維習慣的角度

窮人和資本家的根本區別在於對待問題的考慮方式不同。窮人今天得到牛奶,明天也不用愁,時間一長,便會形成一種依賴的心理,這種依賴會讓窮人養成理所當然的心態。既然有人貢獻,那又何必努力得到。如此一來,窮人就會變懶,不願意工作勞動,沒有勞動力,工廠就沒有工人,工人沒有了,工廠也沒辦法生產。資本家靠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來獲得收益,沒有了剝削對象,也就沒有了利潤來源。而資本家從開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利用別人滿足自己資本慾望,這種思維方式決定了把牛奶倒掉才更有利。

三、從經營管理的角度

牛奶直接倒掉能在組織內部形成對資本家強勢的印象,讓工人覺得資本家很有實力,嚴肅管理,承擔得起損失,從而鞏固自身的威信,更能服眾。倘若牛奶被貢獻給窮人,表面上會給資本家留下仁慈的正面形象,但實際上會讓組織放鬆警惕,管理不嚴。工人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卻被貢獻給毫無付出的窮人,形成不公平的思想,激化內部矛盾。從而影響員工後期工作的積極性,阻礙生產效率的提升。

經濟危機一旦發生,各行各業都會受到波及,資本家會想盡辦法降低風險,減少損失,所以結合上述分析,把牛奶倒掉,在當時才是資本家正確的選擇。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幫助!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佑來說事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相信你會這樣問也是因為當年在政治課本上見到的那個插圖吧,咱們應該是同一代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嘗試站在這個資本家的角度去分析,把牛奶倒掉,和把牛奶分給窮人,兩件事情對比之下,我分別能夠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1.把牛奶倒掉,我失去了我的一部份牛奶,這件事情傳開後,我會被周圍的窮人們認為沒有同情心。而我得到的則是讓牛奶保持市場價格不崩潰的結果,可以將我沒有倒掉的那一部份變現;另外我周圍的農場主知道我的做法之後,會明白,或我會讓他們明白我這樣做是為了保持牛奶價格體系,他們會尊重我,效仿我,這讓我在農場主圈子內聲望提升,並且大家都倒掉部份牛奶,對抑制牛奶漲價會有更好的效果。

2.把牛奶分給窮人,我得到了窮人們的感激,贏得了慈善的名聲,如果以後面臨勞動力短缺時,會有更多人願意來我的農場工作。但是現在經濟這麼不好,勞動力原本就過剩,這似乎對我的幫助並不大。而我失去的,則是因為將牛奶免費送出,加速牛奶價格的崩潰,我所有的產出都將變得一文不值,我甚至將沒有錢去購買飼料繼續維持農場,我會破產,我周圍的農場主們也不會幫我,因為我帶頭將牛奶送給窮人導致價格的崩潰,他們會恨我,甚至也會因此而跟我一樣破產。

所以,現在答案似乎很簡單了,我該怎麼選擇呢?

資本從來都是從利益的角度去做選擇的,否則他本身就會消亡。


麥霸老吳


資本主義不像社會主義,資本家是以經濟利益第一位。發生經濟危機時,牛奶賣不出去,如果資本家免費送給窮人,會更加影響到銷路。窮人因為有免費的牛奶可以領取,誰還花錢去買?而且加工牛奶也需要錢,需要成本。所以資本家乾脆倒掉,減低損失,度過難關。就像農場主在經濟危機時殺掉大批小牛一樣,因為牛賣不出去,還要浪費飼料,為了減輕損失,只好殺掉大批小牛



股市連長劉書豪


故事說的是在上個世紀,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資本家寧可把自己的產品毀壞扔掉,也不免費發放給窮人物盡其用。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牛奶事件!從農場主角度來說,這些舉動是為了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的無奈之舉!

首先,牛奶是有保值時期的,放久了會變質。而處理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直接倒掉。為什麼不能免費送呢?免費送需要安排人工和運輸工具,這也就要產生更多的成本費用,造成更大損失!

其次,資本家追求的是最大的利益。免費送是需要道德成本的,接受免費送的人們會不會感恩呢?還有對拿錢買的顧客是不是不公平呢?能免費領的為什麼還要花錢買呢?以後的生意可能沒法做了吧!這也是道德博弈!

最三,其實倒牛奶目的是為了引起轟動效應,只不過當時的報道為了凸顯資本家的自私與貪婪,才會選取這種特例來做大量的報道,矇騙了人們的眼睛,造成了感覺都在倒牛奶的錯覺。大多數農場主其實都會選擇把牛奶做成其他可以長久儲存的奶製品,比如奶粉、奶酪之類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有理性思維,不能被帶著節奏跑!


榭蔣


這是一道很經典的宏觀經濟學問題首先要強調兩個概念:1 市場經濟的滯後性 2 交易成本

市場經濟的滯後性

這個很容易理解,舉個栗子:今年的豬肉價格很貴,小王紛紛看到這個商機決定飼養生豬。而生豬飼養需要時間,姑且算一切順利,小王半年後出欄了一大批生豬。等到找市場去買時發現在這半年時間,有一大批小張小李也瞅準商機飼養了一批生豬。現在市場上生豬供不應求,價格暴跌。這時候肯定會有人問小王既然沒辦法為何不送給窮人呢?這裡就要用到第二個概念: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大家要注意,在高度分工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豬場是不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生豬從豬場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運輸,屠宰,檢疫,加工販賣。即使小王想送給窮人,他也需要運輸。運費也需要錢。而小王如果不及時處理這批生豬,每天還需要場地飼料各項支出。所以小王選擇把生豬屠宰掩埋。而不知情的群眾卻打罵資本主義險惡。殊不知這已經是小王能選擇的最優解了。

市場既然如此多問題,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宏觀調控

市場有滯後性就需要政府能夠及時發揮作用,在小王準備投產的時候及時通知。這就需要政府有強大的公信力(不然誰會相信你是不是不讓我養豬讓你七大姑八大姨養?)如果已經有很多資本投產,又需要政府在生豬供不應求時投入大筆資本儲備買入,這就需要政府有雄厚的財政基礎。





森林裡的科普小大人


調節市場供需,也是市場經濟的死穴。

一定週期後就會出現這種市場調節,主要原因是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能力缺失,所以任何國家的宏觀調控都是必須的,否則生產資源的配置完全依靠市場,會出現很多問題

我們的農產品也存在這個問題,主要是生產環節,種植環節缺乏系統性引導,什麼掙錢做大家一哄而上,導致產能過剩,價格下跌,收割成本高於市場銷售價,自然東西爛掉也無人收割!


第一桶金教室


這是很正常的經濟現象,並不是說資本有多無情。因為商品生產出來是為了獲得利潤的,如果把生產的商品因為賣不出去而免費贈送的話,人們就更不會買你的產品。因為他們知道你賣不出去就送,就都不買,等你賣不出去,本來想買你產品的都不會買,這符合消費者的最大利益原則。


我笑看風雲過


為什麼一系列問題都圍繞窮人? 要看你是不是免費給了,如果免費給,窮人是貪婪的人,只會越來越過分,如果你要收費,他們嫌價格貴,不買,那你出的本金就流走了。不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了窮人的心理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