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減肥總是失敗?

減肥是永不落幕的話題,隨著社會經濟繁榮度增加,肥胖、超重比例就越高

。儘管減肥產品、減肥中心、健身運動中心等越來越多,肥胖率依然不降而升。就例如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美國數據來看,超重、肥胖者的比例已經佔據全美人口60%以上。其他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跟上的同時,肥胖比例也同步在上升。

為何減肥總是失敗?


為何美國的肥胖數據如此之多?

要說在美國沒有減肥產品、沒有減肥中心嗎?當然不是,很多減肥產品也都是從歐美開始盛行的。但最終有一個大問題,是阻礙減肥事業的根本因素,就是美國的飲食結構。高糖、高油、高熱量的飲食方式自然造就了脂肪不斷囤積。

而另一個問題就是儘管人們都知道這樣的高糖、高脂肪飲食對身體沒有一點好處,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是無法抵擋這些食物對人類的口腹之慾。之所以人們喜歡吃油炸食品,是因為它們真的很香;再如同碳酸飲料,人們都很享受暢飲後帶給身體爽快的那種快感,因為糖分確實有促進釋放多巴胺的因素,喝完碳酸飲料是會有一種愉快的滿足感,也因此年輕人都給予“快樂水”的稱號。

為何減肥總是失敗?


人類之所以比其他動物高級,除了智慧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會享受生活。就如同人們為了生活更輕鬆、更智能,會有各種驚世的科技發明一般,在對待食物上面,人類獨有的烹飪方法,更是帶來不同美味的體驗。

對於減肥,在飲食上也有無數的派系,無論是主張比例均衡還是強調低碳的飲食,但如果追溯到食物的本身的碳水化合物、或是脂肪,如果單獨食用,它們其實都不會引起肥胖。曾經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對此理論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驗。就是兄弟兩人設定,哥哥在一個月內只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幾乎不吃碳水化合物;而弟弟則只吃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吃脂肪。結果一個月測試結束後,兩兄弟都沒有長胖,並且體重都同樣減少了一點,而這一個月他們毫無節制,都是吃到飽甚至吃不下的狀態。

經過專業人士的分析,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當一種人類製作出來的食物中,

脂肪和糖的比例在1:1的區間,食用後是最能令人產生愉悅感受的。因此這樣的食物就會讓人們忍不住想吃,而且會越吃越多。比如甜品、蛋糕、巧克力、油炸食品等等(自己如果製作過蛋糕,你就肯定了解糖和黃油的比例一定是要超乎你想象的多,出來成品才好吃的)。

為何減肥總是失敗?


而超重者、或是胖子之所以會比別人胖,最核心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對於這類食物的慾望一定比瘦子要更強烈

。所以,如果一種減肥方式,是要胖子完全改掉這個飲食習慣,完全不吃這些美味;就算營養師搭配出再精美的營養餐也好;胖子也最大限度吃幾天,絕對不可能永遠這樣吃。他們的內心是不斷的在重複:再過幾天/幾周我就又可以吃喜歡的炸雞、蛋糕、奶茶啦……

當生活又回去之前那樣,自然好不容易減掉的體重,很快就會反彈回來。

為何減肥總是失敗?


儘管營養師同仁們設計了很多的營養餐,營養食譜,在網上供所有人學習,但真正能夠減肥成功的卻很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們往往只有看到某一餐的熱量,絕大多人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全天的總熱量攝取量是多少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明星為了角色的變換,經常很快就能瘦下來,這裡面重要因素就在於,在她們的減肥期間,都是有營養師設計全天的食譜以及鍛鍊計劃。其中全天的熱量攝取以及熱量消耗都是嚴格執行的,自然就比我們一般人效果更好,但我們一般人自己在家裡是否能做到呢?

所以,全天總熱量攝入是普羅大眾也需要重視起來的基礎。有關這方面的科普我會在近期內陸續呈現,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