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年輪|良渚文化,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

新石器時代這個名字是由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提出來的,具體時間為距今約一萬年至5263年之間。

考古學家認為:舊石器時代為人類的矇昧時期;新石器時代為人類的野蠻時期;青銅器時代屬於人類的文明時期。

根據中國近代考古學家對良渚文化的考古發現及研究的情況來看,良渚時期已經出現了階級社會、政治集團、文字系統等社會文明元素。

遠去的年輪|良渚文化,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

這些特徵的存在,表明了人類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

一、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的文明特徵。

1、良渚文化所屬時期: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公元前3400年之間。

2、良渚文化的考古發掘證實新石器時代晚期階級社會的存在。

大約在5300年前的長江下游地區,出現了一個尚玉的考古文化——良渚文化。

良渚人的玉器與以往人們所喜歡的玉器不同,不僅僅是美觀,更是象徵著身份、地位與權力。

考古工作者在上海馬橋草鞋山M198㎥墓中發現的“玉斂葬”,其人工堆築的土臺上,有玉鉞、琮、璧等陪葬品;1986年至1987年考古發掘的反山、瑤山兩處墓地,所有的陪葬品均以玉器為主;在上海福泉山,江陰的高城墩,常州武進的寺墎等遺蹟中,均發現了極高等級的墓群。

遠去的年輪|良渚文化,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現的這些墓中,有陪葬的小墓,墓主人為女性。

由此,我們將這些墓分為兩類:第一類,隨葬品有玉鉞者,為掌握權力的人(玉鉞為權杖);第二類,小墓為陪葬墓,墓主人為女性。人死後陪葬的玉器品目數量繁多,而且還有人葬,表明了這些人高踞於一般民眾之上。與此同時,從陪葬的玉器種類和數量可以看到墓主人不同的社會等級和權力大小。這就充分說明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階級社會已經存在。

我們從上述考古發現中得出結論: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人的社會已經具備了階級,制度等文明屬性

玉是良渚文明的符號,即青銅器在文明社會中所承載的禮制規範的意義,在良渚文化中則是體現在玉器之上。

二、良渚文字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明的重要標誌。

在中囯的古史傳說中,文字是由一個叫倉頡的大神所造。相傳倉頡是個重瞳的智者,輔佐黃帝,為黃帝的史官。他根據鳥獸行跡、天象變化等進行指事狀物的描摹,創立了文字。倉頡造字時,大地發生巨大的震動,天空下著傾盤大雨,都處哀嚎聲聲。故曰:“倉頡造字,鬼哭狼嚎。”

遠去的年輪|良渚文化,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

倉頡造字,畢竟是傳說,歷史上是否有倉頡其人,尚無法考證。而良渚文字卻是實實在在擺在那裡。

1974年,蘇州澄湖遺址出土了一件帶有四個刻符的貫耳壺。

1986年至1987年,餘杭南湖遺址出土了一批帶符號的完整陶器,其中一件圈足罐上有一組連續的圖畫。

1992年,文物部門於餘杭安溪百畝山徵集一件刻符玉璧,明確了高臺立鳥符號為良渚文化所有。隨後上海福泉山遺址、餘杭臨平玉架山遺址、江蘇興化蔣莊遺址也陸續出土了同類刻符玉器。

遠去的年輪|良渚文化,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

當然,有學者認為,良渚文字是存在於玉器上的徽記、徽號,沒有文字特徵。

其實,文字也是一種符號。文字不僅僅是表意,而且還記錄了讀音,是一群系統化了的符號。

只是,對於上古時期的文字,我們無法認識,多半是靠猜測。在這種情況之下,將符號與文字區別開來,從而減少了對古史研究存在的困擾。

我認為,符號與圖畫是文字的初階段,目的是為了會意和記事,即具有文字所具備的功能。而且我還覺得,結繩記事也是文字的一種表現形式。

所以,我理解的良渚符號與圖畫即為一種文字。它不僅發揮著記錄語言的作用,而且還起著傳承思想文化的作用。

遠去的年輪|良渚文化,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

“沒有文字,文明從何而來?”在良渚文化中,攜刻在玉器上的各種標識,極大地統一著人們思想,而大型建築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會超強的組織管理能力,也透露出當時一定存在著某種與文字相當的信息傳遞方式。

結束語。

良諸文明雖然屬於局域性文明,但它映射著一個時代的整體文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的文明已經產生並存在著:一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分佈在黃河中上游,即為中原農耕文明;二是以良渚文化為代表的長江流域文化分佈在東南到西北一帶,即為長江稻田文明;三是北方的遊牧文明已具雉形。

遠去的年輪|良渚文化,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

因此,良渚文化的發現,使良渚文明的確立一錘定音。而良渚文明的確立也標誌著人類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進入了一個文明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