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为什么和孟郊、贾岛的私交比较好?

天香云外飘


这道题潇生来答。

如果想了解为何韩愈推崇孟郊和贾岛,那么我们就先要知道孟贾两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孟郊,字东野,由于两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欣喜若狂之下吟诵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即便如此,仕途依旧不顺,一生颠沛流离,他的诗中蕴藏着太多民间疾苦。

贾岛,字阆仙,同样是屡试不第,后因诽谤被贬黜京城所以他的诗文也多描写荒凉枯寂之景,多发苦寒之辞。

孟郊与贾岛虽然年龄上相差二十八岁,但二人同为苦吟诗派代表人物,人称郊寒岛瘦。同时孟郊被称诗囚,贾岛被称诗奴,二人均喜在诗文的遣词用句之间仔细推敲,一字一词反复琢磨。既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苦追寻也有“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的仰天哀叹。

两人早年间虽未曾会面但神交已久。

可以说孟贾二人是灵魂契合度极高的挚友,那么韩愈对二人的看法是什么?

韩愈,字退之,是唐朝出了名的大文豪,鄙弃魏晋流传的骈文,崇尚恢复秦汉之时的文赋传统。韩愈的文章雄健扎实,气势磅礴,逻辑性与说理性都极强,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更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正是骈文逐步发展之顶峰的时代)。

韩愈的诗风与他的文章同样注重遣词用句,对字词的把控都精准到了细微之处,《唐才子传》中记载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件小故事,有关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复言。

这其中的推与敲,正是年轻的贾岛与时任京兆尹的韩愈,两人之间第一次触碰。

但后代史学家在思考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时予以了否定,因为贾岛与韩愈并非在韩愈就任京兆尹时期结交成友的,所以这个故事应当为后人伪造。

当时的中唐文坛正在经历着改天换地的变革,以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他们对文章诗句用词的精准和力道都十分在意,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而贾岛与孟郊也同样推崇这样的做法,所以虽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是有可能的。

贾岛实则是在京期间,对当时的一条禁令:“禁止僧人午后外出”写了几句牢骚诗,诗文被韩愈发现,两人就此结交,更在韩愈的劝谏下还俗(韩愈本人很厌恶佛学),从而参加科举。

贾岛对孟郊的推崇被韩愈看在眼里,而孟郊也是韩愈多年的老友了。《新唐书》记载:

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

孟郊的诗风韩愈非常欣赏,韩愈对比自己小了十七岁的贾岛也很照顾,而郊岛二人也神交已久所以韩愈才会邀请孟郊来与贾岛相见。同时贾岛才会写下千古名篇《投孟郊》:

我知雪山子,谒彼偈句空。必竟获所实,尔焉遂深衷。录之孤灯前,犹恨百首终。一吟动狂机,万疾辞顽躬。生平面未交,永夕梦辄同。

由于篇幅原因,潇生在这里只选中间一部分抒情的语句,表达了三人相遇,贾岛对孟郊的狂热崇拜之情。

正因为三人对于诗文写作的观点一致,同样对诗文的语句反复琢磨,对诗文字词追求精准力道。韩愈才会对孟郊与贾岛如此推崇,三人的友情才会日久弥新。


潇生谈史


唐代很多名士之间,无论社会地位、身份、贫富,只要志趣相投就能成为莫逆之交。

而表露志趣最佳的文体就是“诗”,所以诗人之间的情谊往往比较深厚。李白、杜甫如此,韩愈与孟郊、贾岛也是如此。

苦吟派和韩孟诗派,诗歌之中的审美情趣有共通之处

同一时代的各种“诗派”都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在里创作风格有相近之处,外在表现就是几种流派里都有同一个诗人群体。

就比如说,孟郊和贾岛是属于“苦吟派”的代表作家,而孟郊同样也是“韩孟诗派”的中坚人物。

那么,“韩孟诗派”和“苦吟派”之间,必然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与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理念和审美的情趣有着直接关系。

先来说说韩愈的诗歌。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称为“天下文宗”,连一代文豪苏轼都称赞其“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主要成就也是在散文领域,其诗歌却并没有文章那么出色,甚至显得有点怪异。

佶屈聱牙和以文为诗,这是韩愈的诗风。

因为韩愈的精力在文章领域极多,是改革了一代文风的存在,所以在诗歌创作上往往就会出现“以文为诗”的弊端。

而韩愈推崇的文章又是先秦两汉的作品,极为反感六朝以来的绮糜文风和骈俪色彩,所以在诗歌写作上就会出现“佶屈聱牙”的弊病。

文学理念之间是相通的。

所以,在具体创作上,韩愈的诗歌表现为炼字和奇峻上。

读韩愈的很多作品总会有一种感觉,仿佛读的不是诗歌,而是一段很绕口的文字。

比如下面这几句:

  1. 壮非少者哦七字,六字常污一字难。

  2.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如飞。

  3. 露泣秋树高,虫吊寒夜永。

无论是古词奥语还是俚言俗语,被韩愈组合起来总有一种奇峻、生涩之感。

而其中的炼字技巧又比较明显,这与贾岛、孟郊等人的诗歌风格又有了相同之处。

贾岛炼字的故事比较著名,传说其创作《题李凝幽居》的时候,因为对颔联“僧推池边树”还是“僧敲池边树”游移不定,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车驾,于是引出了韩愈和贾岛的一段“推敲”佳话。

而与之相似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是说贾岛在锤炼“落叶满长安”的对句时,不觉冲撞了大京兆尹刘栖楚的车驾而被逮捕。后来才出现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绝妙一联。

贾岛的这种创作精神和韩愈是非常接近的,因为对于形式的追求,韩愈的在创作时同样讲求炼字,两人惺惺相惜,关系极好。

在韩愈被贬潮州的时候,贾岛还曾经写诗《寄韩潮州愈》相赠,为其鸣不平。

而“鸣不平”正是韩愈和贾岛、孟郊相交甚深的另一重原因。

韩愈、贾岛、孟郊仕途坎坷,不平则鸣体现得更明显

韩愈在三人当中的仕途还算是比较顺畅的,官做得也不是太小,朝廷也比较倚重。

但是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除非是做到那种极致的程度,或者进入到核心的层次,否则总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更别说韩愈还经历过贬谪一类的事情。

韩愈的被贬潮州实在是惊心动魄,韩愈只不过是想要抑制一下宗教的影响力,但最初得到处罚却是极刑处死,唐宪宗此举一出,朝野震惊,于是群工大臣、皇亲国戚纷纷求情,这才改为被贬潮州。

被贬之后,韩愈还写了那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而从韩愈晚年的仕宦经历来看,也是比较曲折的。

那么,不平之气自然极多,这也很容易和那些沉沦下僚的文人们产生共鸣。

孟郊和韩愈其实早有交集,孟郊要比韩愈大十七岁,两个人曾经一起参与过同一场科举考试,韩愈登第,孟郊落榜,韩愈曾经对孟郊有过赠诗宽慰。

而有意思的是,考中进士的韩愈仕途坎坷,而没有考中进士的孟郊同样愤懑不平,两者的共鸣其实都是怀才不遇的感慨。即使后来孟郊也有过“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经历,但也同样没有做过什么重要的官职。

所以“韩孟诗派”的形成和他们都不满足于现有政途的相似经历有关,韩愈也好,孟郊也罢,其诗歌中的不平之气都是极深的。

而贾岛的不平之气估计要比以上这两位更大一点,因为他还俗之后也是屡试不第,其经历还不如孟郊。

我们来看他的《剑客》诗: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很多人将其解读为贾岛想要为人间鸣不平的理想,其实这首诗给人更深的感觉是前两句的“十年磨剑”却未曾有机会一试锋芒。

个中辛酸,实在是让人感慨。

这种不平之气使得其和韩愈同样有着极深的共鸣。

所以说,韩愈、贾岛、孟郊虽然三者诗歌各有特色,无论是从创作风格还是内容表达上都有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比如韩愈的奇峻、贾岛的枯涩等等,但是其中所蕴含的不平之气却是相同的。

最重要的是,这股不平之气还是由同一种原因而产生,更是让三者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诗”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甚至可以通过它来评价一位文人的品性,这就是“言志”传统。

那么,如果能在诗歌上有着相通的方面,尤其是在内涵上有着极深的共鸣,这样会大大促进诗人之间的情谊。

韩愈、贾岛、孟郊,无论是在诗歌的炼字上,还是在不平的表述上,即内容和形式的追求都能产生极深的共鸣,其私交自然就会极为深厚了。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先说说韩愈和孟郊:

在《祭十二郎文》中,韩愈一再提到孟郊:“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 韩愈与孟郊,同为“韩、孟诗派”的创始人,诗歌主张和风格比较接近,而且交往较多,情谊深厚。孟郊比韩愈大17岁,彼此相交22年,自始至终关系一直非常亲密。792年,韩愈与孟郊同考进士,韩愈榜上有名,孟郊却名落孙山。孟郊落榜后心情压抑愤懑,作《长安道》以宣泄。诗曰: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韩愈来看望他,并写诗安慰《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韩愈虽然自己登第,但他深切理解穷书生在落第后的复杂心情,因而他安慰和勉励孟郊是情真意切的。他们的结交,大概就从此时开始了。孟郊离长安东归,韩愈又写《孟生诗》举荐他入徐州张建封幕。孟郊接受了韩愈的建议,在准备前往徐州之前,作了一首和诗《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以回应韩愈。诗中用了孟郊式瘦硬的风格来写离愁:“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离弦不堪听,一听四五绝”;写自己的现状:“懒磨旧铜镜,畏见新白发。古树春无花,子规啼有血。”两人始于精神契合和相互扶助的友情已然起程,其后两人又有过八次重逢,其中有四次留有唱和作品,由此更加深了友情。

796年,孟郊中进士,并与韩愈聚首。期间两人作诗应和,相得无间。孟郊799年,韩愈为孟郊作诗“……,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韩愈生平自负,轻易不赞许别人,但对孟郊十分敬重。他把自己和孟郊的关系,以李白与杜甫相比,说明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更表明他渴望与孟郊在诗坛称雄的志向。同年,汴州暴乱。韩愈逃亡徐州。处境困窘之时,更加怀念知心老友孟郊,为此作《与孟东野书》,抒发内心苦闷: 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各以事牵,不可合并,其于人人,非足下之为见而日与之处,足下知吾心乐否也!吾言之而听者谁欤?吾唱之而和者谁欤?言无听也,唱无和也,独行而无徒也,是非无所与同也,足下知吾,心乐否也!

再看看韩愈与贾岛

韩愈与贾岛的相识,可以写成一部小说,很具有戏剧性,当年贾岛由于家境贫寒,于是被家人送去了寺庙出家,无非是为了减除家庭负担,也希望他可以在另一个环境下成长,所以贾岛尽管没有上过私塾,但是一样能够识文断字,毕竟每天跟着寺庙里的老师傅诵经,慢慢地自然而然也就识字,也能够读文章,后来又自己开始学习写诗。有一天他在长安的大街上一边走路一边想着诗句,不成相一头撞在了韩愈的马车上,当时的韩愈可是一代文宗,并且是身居高职,觉得读书人的追捧。

贾岛当时很惶恐,连声道歉,但是韩愈没有责怪,听说是在想诗句时,也来了兴趣,从马车上下来,两人于是开始讨论起了诗句来。贾岛正是在写《题李凝幽居》,里面有两句:“僧敲月下门。”不知道应该用推,还是用敲,最后经过韩愈的点拨,还是使用了现在的这个“敲”字,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最终是成为一首经典名篇。

那么两人的这次相遇,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韩愈劝说贾岛还俗,还去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很可惜没有通过。此后他跟着韩愈,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了“韩孟诗派”最重要的一位诗人。贾岛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过人的才华之外,韩愈对于他的提携那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此韩愈还写过一首诗给贾岛,也就是这首《赠贾岛》,充分地肯定了他的才华。

《赠贾岛》

唐代:韩愈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韩愈在这首诗中以一种很悲情的口吻来描写,毕竟自己也老了,当时的孟郊也逝世了,这也使得“韩孟诗派”受到了挑战,而他正是希望贾岛能够撑起这一诗派,让它能够发扬光大。事后也证贾岛没有辜负韩愈,成为了一这诗派后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

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也被后世称为“诗奴”,他写诗很慢,但每一句都是精雕细琢,为此他自己还写诗评价过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最终能够在唐朝诗坛占据一席之地,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要知道那个时代涌现出大批的诗人,可是贾岛在其中又是独树一帜,所以说非常的难得,“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这开篇的两句,便是写得很是伤感,现在孟郊早已逝世了,而且就葬在了北邙山,他的逝世也是诗坛的一大损失,从此风云突变,整个天空都变得暗淡。在这两句诗中,正是告诉了贾岛“韩孟诗派”失云了一员大将,以后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最后这两句更是表现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韩愈正是害怕会后继无人,所以内心是很伤感,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文章会断绝,会没有继承人,但是好在还有你贾岛,你在这人世间,也就使得这文章能够代代相传。在这两句中,韩愈高度赞扬了贾岛的才华,说明他是很欣赏贾岛。

韩愈与孟郊组成的“韩孟诗派”,正是讲究以奇制胜,往往每一句诗那都是精雕细琢,正是这样的一种创作理念,也是深深地影响了贾岛。而在这首诗中韩愈更多的是褒奖了贾岛,同时对于他也是有着很高的期望,认为他会成为一代文宗,一定会在唐朝的诗坛大放异彩,事实也正中如此,可见韩愈的眼光是很独到。

由此可见三人的关系是非常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