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點太硬、太軟、不好吃?媽媽們,發酵這一步你們做好了嗎?

在沒復工,沒開學的日子裡,超市裡的麵食空前地緊缺,尤其是發麵一類的必需品。

這次疫情,把大家對做麵點的熱情都喚了起來,芽媽也跟媽媽群裡的媽媽們愉快地分享起了各種麵點的做法,不過總有比較笨拙的媽媽做出來的成品一言難盡。

比如饅頭做成了石頭,別說孩子嫌棄了,媽媽自己都下不去嘴。

其實,這都是發酵沒發好導致的。

這也是芽媽最初學麵點遇到的挫折,在發酵這一點上,芽媽可是非常有發言權的。


一、常見的發酵成分


麵點太硬、太軟、不好吃?媽媽們,發酵這一步你們做好了嗎?

發酵可以說是整個麵點的靈魂,有了發酵,做出來的麵點才會鬆軟。

1.酵母

酵母的本質是一種真菌,別方,它不是咱們想象的那種細菌,而是一群微小的單細胞小真菌。

人類使用酵母的歷史長達6000多年,可以說酵母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了簡單又甜蜜的幸福。

酵母菌以糖作為食物,將糖分轉化為二氧化碳和乙醇。

但由於酵母是生物發酵,產生二氧化碳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咱們在用酵母發酵的時候通常要用1個多小時。

雖然發麵的時間長,但是酵母的優勢也很明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對面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能增加麵糰中的B族維生素

芽媽平時做麵點的首選就是酵母,耐心的媽媽們務必嘗試一下。


2.泡打粉

和酵母不同,泡打粉是完完全全的化學發酵,它是由一些酸、鹼類物質混合後產生二氧化碳達到發酵的目的

並且泡打粉一加到原材料裡就能發揮作用,發酵的速度槓槓的,非常適合重視效率的媽媽們。

不過化學發酵也有缺點,它會影響食品的風味和色澤,而且可能會帶有一些苦澀的味道

如果是技術不到家的媽媽們,芽媽就不建議使用泡打粉了哦。

另外市面上有兩種泡打粉,一種是鹼性泡打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另一種是複合泡打粉,裡面含有明礬,明礬對人體有害,所以在購買泡打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


3.小蘇打

小蘇打的成分是碳酸氫鈉,也是常見的化學發酵成分。

因為本身是鹼性的,遇到酸性的物質同樣會產生二氧化碳,起到類似的作用。

小蘇打發酵的時間也很快,所以放小蘇打的食譜多半要求快速完成、儘快放入烤箱定型。

在日常烘焙中,小蘇打常常被用於製作餅乾、麻花之類的食物。


二、影響酵母發酵的因素

麵點太硬、太軟、不好吃?媽媽們,發酵這一步你們做好了嗎?

敲黑板,重點來了!

發酵這一步做得不好,就會直接影響麵點的外觀和口感,尤其是在用酵母發酵的時候,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發酵的效果:


糖和鹽

每次芽媽發酵時加糖和鹽都會小心翼翼,寧可一點一點灑,也不會一口氣放進去。

糖和鹽可以活化酵母的活性,但如果加得太多,就會有抑制作用


溫度和溼度

有的媽媽說,食譜上明明寫了放置發酵80分鐘,我照著做了,怎麼還是發得不好?

那是因為溫度和溼度的影響,會導致麵糰發酵的時間也有差異,並不一定80分鐘就能發好酵。

由於酵母是生物,所以最適溫度不要超過40度,溫度過高,酵母會被燙死,溫度太低,酵母活力不強,發酵就會很慢。


麵糰最佳發酵溼度為70~85%,有兩個小竅門可以保證麵糰的溼度:

● 在發酵的時候蓋上一層保鮮膜,可以防止水分蒸發。

● 使用烤箱的發酵功能,在烤箱裡放一杯水保證溼度。


三、其他的發酵常見小問題

麵點太硬、太軟、不好吃?媽媽們,發酵這一步你們做好了嗎?

1冷藏發酵是什麼意思?

就是“延長髮酵”,通過將揉好的麵糰放進冷藏室,用低溫延遲酵母菌的活性。

這種做法可以提高時間的靈活性,也能為麵點提供更豐富的風味。


2如何判斷是否發酵好?

● 用手指按壓

把手指插入麵糰中間,如果麵糰回彈很快,說明發酵不足;如果麵糰塌陷不易回彈,說明發得太過;如果麵糰緩慢回彈,說明發酵剛剛好。

● 看麵糰的大小

可以記錄下麵糰最初的大小,對比發酵後的麵糰,如果膨脹了1倍左右,就說明發酵好了。


3酵母越多越好嗎?

並不是,乾酵母的使用比例一般不能超過5%,否則食品會有一種很濃的酸味。


4二次發酵是什麼??

二次發酵常常用在製作麵包的時候,可以提高酵母的活性,增加麵筋的強度。


5有其他讓麵食蓬鬆的方法嗎?

當然有,比如把蛋清單獨打發,在打發過程中就會不斷捲入空氣,讓蛋清呈現蓬鬆的狀態。

做麵點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芽媽經常帶著芽芽一起做。


這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增加爸爸媽媽跟孩子的親子時光,哪怕有時製作失敗,也充滿了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