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抢购粮油!"粮油不够吗?几个牛叉理由告诉你不需囤


今天,一家人群开通了群视频聊天功能。

一点开就听到一个家人大叫声:"要不要囤米油?听说到处在抢米油。"

听到家人这样说,联想到这两天本地群团购,各群里的米油接龙,确实会有恐慌的感觉,当然不是我。

一超市老板说今天的米油已经卖完了,只能等下一批了,过几天才有。


因为周围超市都开门了,所以我亲自去看了下,除了那家超市,所有店里粮油米面都是充足的。

有趣的是,今天我看到新闻发生这种现象的还不少,黄冈、宜昌、鄂州等地出现抢购粮油现象。

而且各地3月31日均发布辟谣提醒,不要再盲目跟风“抢米抢油”。

黄冈表示,散布粮油紧张的虚假信息,是否是个别不良商户为促销库存物资所为,正在调查之中。

鄂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全市粮油库存充足,能够满足群众正常需求。

宜昌提醒,夏季马上来临,大米面粉容易变质,请大家理性消费。

那么为什么,湖北省和武汉会出现抢米抢油现象呢?

一 客观现实是确实有一部分国家限制粮油出口。

前几天我就看到一些新闻报道,疫情当前,一些国家出现了粮油米面出口。

比如全球重要的小麦面粉出口国,哈萨克斯坦禁止了小麦面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

越南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

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的出口。

俄罗斯方面也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台出口禁令。

事实上,相对于大量出口农产品国家而言,这些国家还是比较少的,对全球疫情影响并不大。

可是有苗头,就会有人跟风,产生一定的客观现实影响。

二 媒体的煽风点火。

有些媒体为了更加吸引眼球,就会用一些模棱两可的模糊处理,事实上却带有一些引导性。

不是媒体人,没有自己思想,而且喜欢跟风的人,很容易被带节奏。

事实上,越是做得好的自媒体越擅长心理学,人心被抓一抓一个准,有的人即使很有辨别力,也会不小心带沟里。

另外,越是时间做得长,做得好的,更是特别擅长抓住普通民众的痛点,恐慌点做文章。被长期的经验所致,闻风就点火。

另外某些不良自媒体,更是煽风点火能手,这周就有点明显不道德的因素了,但是也挺能抓住民众爆发点。

三 大众跟风心理

有一本书很有名,《乌合之众》就对大众跟风心理有比较详细的描写。

一般人都会有这种现象。比如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就会自发围过去。

而围过去,看到拿出手机拍摄的认越多,自己拿出手机拍摄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当场只有一两个人拿手机拍摄,这个进去的人就会碎大流,不拍摄。

就像这次米油抢购,只是因为大家都在抢,这些基本生活物资,万一不够怎么办?必须抢。

四 以防万一

一些人对中国粮油问题产生恐慌感,还是因为出于防范第一的想法。

虽然理性上,清楚明白没有必要恐慌,还是会有人产生万一国家储备粮充足是假新闻的想法,是为了稳定民心。

不管怎样,还是预防为主,万一呢?



为什么不抢粮食,除了上面辟谣之外,还有下面几个原因:

1 作为武汉人,今年吃到国家10元储备冻肉,12元五花肉,17元排骨,我当然相信国家。

一些投机商近年来不断炒作各种东西炒完黄金,炒黄豆,炒绿豆,炒大蒜,现在又来炒肉价。

疫情之前,武汉肉价涨到四五十元,而之前肉价是二十元左右,这些无良投机者妄图今年炒起猪肉然后狂赚一笔,谁曾想遇到了新冠病毒肺炎呢?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不仅如此,再大手笔的投机者,终归没有中国国家厉害,如今的中国就是有这个实力,投放储备冻肉后,非常有效的把肉价降为30元左右。

国家既然连肉都有如此实力,那么粮食问题会没有防备吗?这是国之基础。

虽然近年来农村土地大量荒废,农民进城务工,城镇化加大建设,农田减少,但是国家也形成了几个具有超大规模的粮仓

粮食问题依赖进口的比例还在国家控制之中。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完全依靠进口就未免太被动了。

2袁隆平,这个人被称为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人之一,就是因为他一举解决了中国的粮袋子。

作为一名水稻科学家,袁隆平是兢兢业业的,也是扎实实干的,一生都奉献于农田,一生都在搞科学研究。值得全中国人尊重的人。

3 如今的科技手段飞速发展,农作物生产靠天因素小了。

过去农民基本上靠天吃饭。

风调雨顺,就有丰年。旱涝都会难有收成。

而蝗灾,虫灾,病虫害,都是毁灭性的 。国家在这个方面也是不断进步的,全方位的科学研究。

大棚种植让农作物不再依靠老天,可以吃到非当季蔬菜。

另外还有水培,近几年这个方面的研究颇多,不少商业机构投入进来,超规模化生产,并且引进机器人。也就是说,仅仅只是一套设备,几个机器人,将代替中国曾经几亿农民的农耕时代。


这种变化惊人到完全逆天。

所以,既然中国如此牛,为何要钱抢购粮油?

请记住,时代不再是进步了,而是已经颠覆了,不再是农耕时代,已经进入网络时代,5G,物联,智能机器人时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