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裤湿透,也要把蔬菜一户户送上门!青年志愿者守护社区阵地

衣裤湿透,也要把蔬菜一户户送上门!青年志愿者守护社区阵地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月媛

身穿统一的红色志愿者马甲,帮社区居民义务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领取、发放抗疫物资,拍摄抗击疫情的抖音节目……连日来,一个个充满活力的90后,活跃在武汉市青山区石化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用一颗颗爱心温暖了居民,用勤劳与奉献谱写出了一曲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青春乐章。

衣裤湿透,也要把蔬菜一户户送上门!青年志愿者守护社区阵地

媒体工作者做抗击疫情“小喇叭”

“你去雷神山报道,我来石化社区报到;你在一线新闻采访,我在一线志愿保供”,这是杨依玲提交志愿者申请时的所写的一段话。

今年25岁的杨依铃,是一名媒体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个子瘦小的她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身体不适她错过了参与前线报道的机会,为此她感到有些遗憾。但想到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她萌生了走进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想法,决定要像全国最美志愿者杜诚诚那样,用声音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力量。

1月21日,她的身体刚刚恢复就马上主动请缨,加入到了石化社区“关爱行动”志愿者服务队。她利用自身特长,录制社区抗击疫情“小喇叭”音频,在学雷锋日录制志愿者抗疫视频,策划拍摄抖音视频……“居民们,疫情期间不要出门,有事请及时与网格员联系”……疫情防控期间,她的声音传送到小区的每个角落,让足不出户的居民了解社区疫情防控动态,传递着战胜疫情正能量。

除了参与宣传工作,她还承担着网格居民的保供任务,需要每天为居民采买生活物资,生粉、嫩肉粉、高筋面粉、低筋面粉、酵母、花生油、菜籽油……面对采购单上花样繁多的物资名称,一开始还真是让本来连排骨、筒子骨都分不清的她犯了难,每一次进超市都不知道要在货架间来回穿梭多少趟,最多的一天她购买了近四十个“订单”共百余种物品。

自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以来,亲友们担心她的身体扛不住,她总是对他们讲:“我的同事从大年三十至今仍坚守岗位,我不能什么都不做。我是党员又是一名媒体工作者,必须站到前线。”

衣裤湿透,也要把蔬菜一户户送上门!青年志愿者守护社区阵地

社区“花木兰” 做志愿者把鞋垫磨破了

留一头短发,到处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干起活儿来总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她就是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人人称赞的“假小子”——朱琴。

在搬运物资、送货上门等这些“力量活”中,她忙碌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为劝导居民安心居家隔离,她每日拿着喇叭来回穿行于社区的大街小巷,向居民宣传防疫政策和卫生知识。有时碰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就细心解释、耐心劝导。

志愿者工作十分辛苦,但她却总能够苦中作乐。“因为工作强度大,有时会感到腿脚酸疼、喉咙冒烟,甚至鞋垫都被磨破了。”朱琴说,并不想喊苦,这都将成为我青春中最美的回忆。

每天睡觉前,她还会怀着兴奋的心情打开手机查看自己一天所走的步数,看看是否又创造了新的纪录,希望把这一串串数字也铭刻进记忆里。数日前的一天,寒潮雨水突袭武汉,为了使居民尽快吃到刚运来的“爱心蔬菜”,她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加入了运送队伍,顶着刺骨的寒风、冰凉的雨水从车上往社区居民家转运物资。担心居民下楼拿菜会淋到雨,她迅速拎着几袋十多斤的袋子一层层地爬楼梯,把蔬菜送至一户户居民手中。

回到社区办公室后,她脱下破烂的雨衣,看着已湿透的衣裤,擦了一下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的水滴,开玩笑似地对大家说的说“回家都不用洗澡洗衣服啦!”

衣裤湿透,也要把蔬菜一户户送上门!青年志愿者守护社区阵地

95后瘦弱女孩一次能搬“三箱梨”

母丽君是一位爽朗乐于助人的95后小女孩,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她是石化社区第一个通过“文明武汉”公众微信号审核的志愿者。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经常需要搬运各种爱心物资,每当这时她总是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有一次搬爱心梨,别人搬两箱,她一口气搬三箱。大家开玩笑的叫她“三箱梨”。她爽朗的说:“三箱不是什么大问题”。

除了力气大不怕吃苦外,她还十分有爱心。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居住的楼栋有一位孤寡老人熊婆婆,腿脚有些不方便,走路很困难,于是她就主动出手帮忙,一次次把爱心菜、爱心米、爱心油等物资送到熊婆婆家。有一次社区组织慰问孤寡老人,她一个人提着15斤米、10斤油,还有一大袋子蔬菜,一口气爬上四楼送到了熊婆婆家。

为了更好地照顾熊婆婆的日常生活,她与熊婆婆结成了帮扶对子,此后她就进一步加强了与熊婆婆的联系,时刻关心着婆婆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及时给于力所能及的帮助。面对居民的需要和艰苦的工作,她用瘦弱的身体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巾帼志愿者的无私与大爱。

衣裤湿透,也要把蔬菜一户户送上门!青年志愿者守护社区阵地

99后大学生能做“剪刀手”还是“账房先生”

段逸枫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的一名本科生,疫情开始之后,他密切关注疫情新闻及社区疫情公示,并积极申请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谈及参加志愿活动的理由,他总说:“疫情之下,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唯有团结起来,携手共进,才能打赢这场疫情保卫战。”

作为99后的理科男,他工作起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每天会准时到社区报到,随后便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开始巡查小区、搬卸物资……得知社区成立了新闻小组时,他主动报名参加,勇敢挑起了宣传重任。为了利用短视频强化宣传效果,他查阅相关教程自学剪辑软件,从最基本的拼接视频开始摸索,再到插入音轨、视频转场、曲线变速、声音淡化、节奏卡点等步骤,一个个视频碎片被他变成了一部部生动有趣、情节紧凑的短视频。

随着工作的进展,他的手机也从游戏机变成了摄像机、工作机,屏幕上的图标也逐渐由五花八门的生活类App变成了一个个的视频制作类软件。此后,他便每天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拍摄视频、剪辑抖音,发布美篇,在做好日常宣传任务的同时,也渐渐成为了一名音视频编辑小能手。小段不仅是社区视频“剪刀手”还是“账房先生”,网格员在为居民代购物资、售卖政府储备肉、爱心菜时,都喜欢邀请小段一起来算账,经他核算的数据从没有出过差错,充分体现出了一名理科男思维缜密的特点和一丝不苟的办事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