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

農夫老嶽


清明上墳有何講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

答:清明上墳是古代傳下來的文明文化,說明了我們中華後繼人昌。清明節"前三後四",不是隻能清明節那一天可以掃墓祭祖。而是每年清明節那一天(今年是3月12日)的前三天,後四天都可以掃墓祭祖,屬於清明節氣時間,龍人入宮,受古代皇封。所以說清明節的前三天,後四天都可以掃墓祭祖。

"左五右六"的意思是,有些墳堆無人的掃墓祭拜的。比較親近的後人去給他們掃墓祭拜。





快樂25225


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後六”,什麼意思?

今天就進入到了4月份了,大後天就是我們的清明節,在我看來,相比較於二十四節氣來說,清明節更主要的是一個傳統節日,因為早在明代時期就有實行清明節掃墓的活動,以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在我們農村這種活動更是如此,而且我們這還講究做清明,只能早不能遲,特別不能當天做,所以昨天趁著天晴,就已經掃完墓了。



那有人說,對於清明上墳的老話“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難道這祭祀還有什麼講究嗎?的確是這樣的,而且門道很多呢!

通俗的解釋:

所謂“前三後四”則就指的是祭祀的日子,老一輩的農民都講究“正清明不掛山”,就是清明當天是不能去祭祀的,因為當天是祖先活動的日子,不在“家”,正確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剛好夠一個“七天”,時限剛好。就像我前面所說的,我們村裡就喜歡趕早。





而對於“左五右六”的說法則就指的是祭祀的時間,農村風俗習慣就講究良辰吉時,因為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對應十二生肖,“左五”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右六”分別是午、未、申、酉、戍、亥。唯獨不能巳時(也就是中午九點至十一點)掃墓,這都是不吉利的。


我的看法

畢竟屬於老一輩的風俗習慣,如今都講究文明祭祀,只要抽出時間去先輩們的墓前看望看望,倒上幾杯酒、帶上幾朵花,就是最好的緬懷,這些“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也就不是顯得那麼重要了。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號,這不馬上就要到時間了。清明節上墳的習俗在全國各地基本都有,但在具體講究上,各地又有所不同。我先來說一下我們陝西關中地區關於清明的一些講究吧。


1、女人不許上墳

女人不許上墳這個講究在許多地方都有,我們這裡也不例外。不論是過門的妻子還是外嫁的女兒,都是不允許去給祖先上墳的。至於這個講究是如何來的?我問了好多長輩,也沒有人能說清楚,他們只是說自古以來就一直是這樣的。我個人覺得,女人不許上墳的這個講究,肯定是古代重男輕女思想之下的產物。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女人不許上墳的這個講究在我們這裡正在逐漸的淡化,越來越多的女兒、兒媳都可以去給祖宗上墳了。但還是有個別的老人依舊在固執的堅守這個講究。

2、上墳時帶去的物品不允許帶回

在我們這裡,清明節去上墳時會帶一些祭品,常見的有水果、點心、酒水、紙剪的花、饅頭、炒的菜等等,這些帶去的祭品,去上墳的人可以在墳前吃掉一部分,比如說帶去的酒喝上兩口,帶去菜吃上兩口,剩下的就祭奠在墳前了,但一律不允許再帶回,不但祭品不能帶回,就連裝這些祭品的器皿也不允許帶回,比如說炒的菜肯定要用盤子裝吧?這盤子也是不允許帶回來的,至於這是為什麼?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不知道你們那裡有沒有這個講究呢?


說完了這些講究,我們再說一下題目中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在我們這裡,前三指的是清明節這天的前三天,後四指的是清明節這天的後四天。在我們這裡,清明節當天是不去上墳的,都是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去的,前三天去的是三年以內新墳,後四天去的是時間較長的老墳。至於清明節當天為什麼不去上墳,據說是和寒食節有關。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在古代,寒食節這一天是不能生活做飯的,只能吃冷食,但要去上墳掃墓,總要提前準備祭品呀,不讓生火,祭品就沒法準備,所以要麼在寒食節之前就準備好祭品把墳上了,要麼在寒食節以後在去上墳。

至於左五右六,在我們這裡說的是左五右六不能去上墳,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左五”是子、醜、寅、卯、辰,“右六”是午、未、申、酉、戍、亥。左五和右六之間是巳時,用現在計時來說巳時就是上午的九點到十一點,也就是說除了九點到十一點之外,其他的時間段是不能去上墳的,至於是為什麼,我也不知道,但在我們這裡上墳確實都是在上午的九點到十一點之間進行的。



我個人覺得,清明節就是對逝去親人的一個緬懷,藉著上墳掃墓來寄託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因此心意最重要,至於那些七里八里的講究,想遵循就遵循,不想遵循也可以,搞得那麼複雜,有什麼意義呢?大家覺得我說的對不?


搬磚的農村娃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很多地區的通知不允許,集體去公墓祭拜親人。這是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因為每年的清明節,很多公墓都會迎來大量的人員聚集祭拜親人,而這種人口流動很容易導致增加傳染的可能性。但是對於農村來說,由於墓葬分散在各地並沒有成片的公墓,所以相對來說要好一些。至少在我們當地農村,並沒有禁止農民上山掃墓,只是提醒不要進行大規模的家族式的祭掃,而是採取分散的零散的,以小家庭為單位的祭掃形式,或者採取其他網上祭掃。

在農村清明節上墳的時候,有一種說法叫做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我們當地,清明節上墳並不侷限於清明節那一天,在清明節前三天和後四天都可以作為上墳的時間。這是因為過去農村裡面,對於上墳非常重視,準備也非常充足。很多地方在清明節來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開始準備清明上墳必備的一些東西。在我們老家清明節的時候一定要做清明果,其實就是糯米做成的小圓子,跟乒乓球那麼大。在清明祭祖的時候,要在墳頭上撒一片清明果。不管大人小孩都會去搶,回去吃了之後能夠得到祖先的庇佑和保護,讓小孩健康成長,讓大人財運亨通。

當然俗話說五里不通風,十里不通俗,有一些地區說的前三後四指的是隻能在清明的前三天或者後4天上墳,而在清明當天不能上墳。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在清明節這一天,祖先會出遊。如果在這一天上墳的話,碰到祖先不在家給他燒紙上香擺上公平,他也無法享用。

另外在上墳的時間選擇方面也不是沒有規矩的。一般上墳趕早不趕晚,但同時也可以在下午上墳,要儘量避開中午的時間段,因為中午的時候屬於陽氣最盛,陰氣最弱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一般祖先不敢出來,收不到公平,沒有辦法進行祭祀。所謂的左五右六指的就是以中午這一個時辰為臨界點,也就是11:00~1:00,如果從子時開始計算的話,前面有5個時辰,後面有6個時辰。這就是所謂的左五右六。

當然這種說法帶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從我們現在的觀點來講,可能並不科學,但是民間很多習俗作為晚輩應該尊重。而且清明祭祖是一項家族性的活動,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對祖先的哀思,同時也是讓家人團聚的節日。很多地方在祭祀完祖先之後都會舉行聚餐等活動來聯絡感情,尤其是一些比較分散的家族,平時來往不多,但是趁著清明節上墳的時候都會聚到一起。像往年清明節,我們家族都會舉行非常盛大的家族大祭祀活動,至少有100多人參加。

但是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這樣的祭祀活動不能再舉行了,所以農村只能以小家庭為單位分開祭祀,對於共同的久遠的祖先只能在家庭祭拜,而對於親近的親人可以自己上墳去祭掃。以上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


三農有理


時間過得真快,大後天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清明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同樣也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每年在清明節前後便會有很多人從務工城市回到老家中祭拜逝去的故人。清明節掃墓祭拜古人的說法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那麼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看前三後四,前三後四指的是清明節掃墓的時間,意思是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可以掃墓祭拜。之所以會有這個說法,是和寒食節有關係。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晉國名臣介子推的節日,相傳在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就靠著割自己大腿的肉來為晉文公充飢。後來晉文公歸國成為諸侯時,介子推不願接受晉文公的封臣,攜帶自己的老母親隱居在綿山,雖然晉文公曾經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但介子推因不願露面,晉文公的手下為了逼介子推露面,便放火燒山,不曾想卻將介子推和其母親燒死在一棵柳樹下面。晉文公為了紀念這位忠臣,便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所以便成為寒食節。由於以前的清明節是在寒食節的後一天,所以便是在清明節的前三天上墳燒紙祭拜,如果在清明節前忘了上墳,可以在清明節後的四天燒紙祭拜。

然後我們再來看左五右六,左五右六也同樣指的是清明節時的祭拜時間,是說在清明節這天不能為墳培土,而是要在清明前的五六天培土。農村的墳大多都是後人用土堆起來,經過一年的風吹日曬,土堆的體積會越來越小,所以每年人們在上墳時都會用鐵鍬補上幾鐵鍬土來修葺墳墓,因為在清明節燒紙祭拜時,又是燒紙又是修墳,便會打擾逝者收冥幣,所以修墳的時間應比燒紙早一點進行。

其實清明節“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是人們表示對逝者的尊敬和思念,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道理,尤其是近幾年提倡文明祭拜,很多地區都已經禁止上墳燒紙的陋習,還有一些地方鼓勵人們在網絡上祭拜逝者,所以我們並不用按照“前三後四,左五右六”這種方式來祭拜先人。


悠悠鄉村路


在我們這裡農村人的心目中,清明節是已故祖先們在陰間的“春節”,這一天非常重要,後輩兒孫都要做到千里趕上墳,否則就會認為是不孝子孫,祖先不庇佑!

清明節的講究和忌諱很多,其中以“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最具統攬和代表性。

農村人講究過清明節不止一天,而是“前三後四”,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三天(包括清明這一天在內)和後四天都屬於清明節期間,這七天內可以選擇任何一天去給祖先上墳祭掃,也可以做迀墳這樣的事兒。除了這七天,其餘的日子是不能到現場上墳掃墓和幹遷墳這些事兒的。所以現在遇到徵地拆遷的事兒,也是必須提早規劃,在這七天之內把墳遷走,否則就會耽誤一年!

在這七天期間,小孩子身上要佩戴一種叫“紅蘭蘭”的串兒避邪!大人腰間要系一塊紅布條避邪,原因是這七天是陰間的日子,陰氣重。

而“左五右六”說的是時辰。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老人們說巳時〈上午九點到11點〉為中點,左邊從子時到辰時為左五,右邊午時到亥時為右六。給先人上墳掃墓的時辰選擇應該在清明前三天選擇左五為佳,在清明後四天選擇右六為佳。

此外,清明節上墳,這裡的農村人們要蒸一些麵食,男的後代一人一個蛇盤日,未出家的女子一人一個燕日,結了婚的女人一人一個水牛。還有什麼含猴日,上墳的時候要在墳上面把這些麵食滾一回,拿回家來再吃!意思就是得祖先庇佑了!回家的時候最好還要拿一把墳頭的麥苗或者一種草,長得茂盛的就好,寓意子孫後代欣欣向榮。

今年清明節是4月4日,今天看到大街上走動的小孩子們身上已經帶起了“紅籃籃”,大人們也有繫上了紅布條。都提前準備好了!

不過,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官方號召網上祭掃,嚴禁三人以上現場祭掃,看來原來清明節的那些講究和習俗也要改一改了!

你們的清明節習俗也一樣嗎?歡迎關注交流!


村姑說村事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是人性化的展現,按照祖輩的傳說,墳地是不能隨便動土的,因為民眾不知道每年的,年太歲,衝太歲,刑太歲,三煞,五黃煞,五虎煞,千斤煞,月山煞等這些神煞在什麼方位,動土動不好就會引來麻煩,所以規定了個後代們在清明節看看祖墳讓牲畜損壞了沒有,包括急雨,老鼠等,如果有,就用新土填好,再蓋些新土,帶些供品祭奠,.以示後代子孫對老祖宗的尊敬,如果不填新土,有十多年就平了,很難找到。

至於前三後四,應該是為了照顧遠在外地的子孫,在特殊情況下不可能當天趕回來,所以移留了個清明的前三天,後四天都可以,

為什麼選在清明節上墳?清明節為什麼能上墳?這問題我認為並沒有什麼,應該是古人商量的一個日子,因為清明節後很快就農忙了,在節氣這一天好記,就是動土能犯什麼神煞,但只要家家這一天上墳,神也沒辦法處理,法不質眾呀。


祿聞


那種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就沒必要尊循了,國家將清明節定為全國節假日,緬懷先人先烈,這很好。 斯人已去,但他們為子孫後代、為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不能忘記,後輩應當銘記。

清明掃墓,懷念故人,寄託哀思,喚起回憶,溝通感情。至於紀念形式,何必過多拘泥。帶束鮮花,放掛鞭炮,把藏於心底不能跟人說的秘密和鬼說說。把上墳和春遊結合起來,順便去郊外踏青散步,看看美女帥哥,欣賞一下燦爛春光,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心曠神怡,何其爽哉。





conan888


我好像聽老一輩的說左五右六是指第五、六個的時辰,即第五個是辰時7至9點,第六個是巳時9至11點,但絕𣎴能超過午時後,至於前三後四問題倒不是很大,舊時有些人因為公事、特殊原因、上京返鄉等…事情引起祭拜先人就時間上來不及,但時辰不能變,當然每個地方風俗不同、再者現在很多所謂新事新辦了


閒人57857


嗨,你好,很高興回答。

我是這樣理解的: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子孫祭祖掃墓的日子,這種中華傳統民俗傳承至今。千百年來這個節日更是行孝品德的體現等式,這一天,為已逝去的祖先、親人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並準備好掃墓時的各種祭品。

  但是在農村呢就經常聽到一些老輩人說有清明上墳時,有一些清明掃墓(上墳)的民間說法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

   說清明節的前一天為"寒食節",在這一天呢老人告誡我們說不要去上掃墓(上墳),而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是最好的時間,也有的地方前三後四的說法是逢單日可以掃墓上墳。左五右六,是指具體的時間點,去掃墓(上墳)的話並不是指時間去的越早越好,因為掃墓這個傳統習俗自古延續至今,在古代的歷法是指在五點到六點,當然啦現在對這些也沒有那麼多忌諱,但都基本上是在下午3點前完成掃墓上墳活動(也有的是在中午12點前上完墳的,然後回家一起吃飯)。

最後呢,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一樣的習俗,現在呢大多數地方都是在清明節前完成掃墓,對這些日子沒有太多的忌諱和說法,我們應該正確對待。

  以上是我回答了: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