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在农村推广面临哪些挑战?

酒罢去一品香


2016年11月10农业部发布的《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数字农业的重要性,也给出了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措施。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信息进村入户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基本修通,政类服务、民类服务、商类服务在一个平台协同运行,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其实各省农业厅推进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2015年就开始推进了。福建省农业厅专门有个专门的职能部门即信息处在推进这个工程,和12316服务体系相结合,在各个县市下面的各个乡镇布局专业站和一般站点,进行落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农村。

但是,数字农业在农村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1.现在务农主体普遍年纪偏大,文化水平不高。

2.智能手机普及了,但是很多农民朋友还是不会操作,只会简单的接打电话。

3.做农业的亏损的比较多,农村留不住人才,导致很多观念跟不上。

4.基础设施有的地方还跟不上,比如说光缆建设、网络覆盖跟不上。

虽然有些挑战,但是随着国家的各方面的基础建设的推进,相信新农村会越来越好。


老段侃农


咱废话不多说,直击正题!谈谈数字农业在农村推广面料哪些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农民的认知问题

且不说数字农业,就连当下的网购、网红经济在农村都频频遇阻,我们看到一小部分部分农村,已经开始向新型农民靠拢了,这依托于他们有一个足够开明和时尚的村干部或村集体领导,当然这只是极少一部分,而我们现状大多数农村的现状:还是新型农民经济迟迟得不到农民的重视,在广大农民兄弟的认知里,依旧是我给你粮食,你给我钱的,等价交易逻辑。想把数字农业推广开来,第一个要解决农民的认知问题,让他们知晓并且接受新时代的经济模式!

其次就是农民的“教育问题”

不要误会,我说的教育问题不是小学初中数理化,而是新型数字农业的知识贯彻和普及。也许你会认为让农民朋友接受数字农业不难,但如果让你让他们了解并且把数字农业当成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我想是难如上青天啊!因为农民,尤其是年龄稍大的农民,他们的知识储备(农业知识储备)与数字农业基本不搭边,他们可能种了一辈子地却不知道自己种的水稻被出口到了国外,基于农村人文的独特性,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村干部、村里有威望的人下手,并且以年轻人为着力点,才能更好的开展计划!

再次要解决好利益链模式(利益分配问题)

还没赚到钱就先计划怎么分钱?如果你能问出这样的话,那我只能说你太不了解农民了。或许你现在正在推进的项目是真诚的想帮助农民,但是他们更愿意相信下乡行骗给他们画饼的人。所以,民以食为天这说法一点不假。想要更好的推进,长久的发展,就要先把可能的红利以及利润分配问题清楚透彻的传达给农民。农村人淳朴,建立了信任,后续的一切工作都会很顺利,否则会有很多烦扰。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经验,这套经验不止是总结“数字农业”在农村推广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新经济形势想要进军农村的共同难题。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也希望让亿万农民朋友早日富裕起来!


农民李寻欢


首先需要说明,数字农业是个集合范畴,它包含了精准农业、精确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物联网(IoT)等概念。

未来的农民内涵将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会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高学历、懂农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整个“农民”群体将逐渐分化:越来越多有农业专业背景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将从事田间管理;未来懂操作农机、维修农机的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多;未来农民更懂市场,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将从事农业的营销、流通相关工作;老一辈会逐渐淘汰,或从事基础性工作。

与此同时,专业大户、合作社、公司将会越来越多,并发挥更加重要和实际作用。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生产经营主体将以专业大户为主。而合作社将变得更加规范化、实心化,向日本农协看齐。公司(工商资本)的下乡,将不再急功近利化(急功近利也得不到好的结果)。数字农业将是未来10年重要的风口,并成为整个行业的最终解决方案。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可结合种植模型、数据模型,加上传统经验的固化、提炼,从而使整个过程更高效、精准。

本人认为,手机等终端设备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农具,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数字农业解决方案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而能孕育、促进数字农业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关系!



小虫牧海


希望对你有帮助,《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全面贯彻落实该规划的部署要求,需要强化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引擎和新动能。

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据爆发增长、海量集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向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广泛渗透,深刻改变全球经济版图格局。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设施装备研发显著加快,遥感、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同步发展,数字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带动传统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相比,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还明显滞后。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标准缺失阻碍应用协同,发展基础“空档”; 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创新能力“掉档”; 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不够,数据整合不充分、开发应用不足,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不够,产业化水平“断档”,因而迫切需要补齐数字化不足的“短板”。

推进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以“数据—知识—决策”为主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装备和集成系统,厚植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根基。

一是加强精准感知和数据采集技术创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农村信息采集技术体系,开展数据采集、输入、汇总、应用、管理技术的研究,提升原始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解决“数据从哪来和如何管”这一基础问题。重点是推进满足农业农村需求的专业遥感卫星研发,突破无人机农业应用的共性关键技术,攻克农业生产环境和动植物生理体征专用传感器,实现重要农区、牧区的农业资源环境、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跨区域、全要素、多层次的数据采集;研发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突破“集中+分布式”农业农村资源资产一体化云架构、数据安全等关键技术。

二是加强数据挖掘与智能诊断技术创新,构建农业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技术体系,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农业、大数据认知分析等战略性前沿性技术超前布局,解决“数据如何处理与分析”的关键问题。重点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集成农学知识与模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方法,研发动植物生产监测、识别、诊断、模拟与调控的专有模型和算法,实现农业生产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诊断;围绕农村数字化服务,加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关联挖掘、智能检索、智能匹配与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研发,满足农民对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体验服务等全方位信息需求。

三是加强精准管控与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构建数据赋能农业农村智能化决策与管理技术体系,加快行业管理与服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解决“数据如何服务”的出口问题。重点是加强农业农村专有软件与信息系统的整合集成研究,研发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与冷链物流技术、农产品可信追溯技术;加强智能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创制一批农业智能感知、智能控制、自主作业等物质装备,重点突破农业机器人、数控喷药、智能检测、智能搬运、智能采摘、果蔬产品分级分选智能装备;进行数字农业标准规范研制,建立数据标准、数据接入与服务、软硬件接口等标准规范。

构建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数字农业农村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既要发挥政府作用,也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专用设施和研发基地,围绕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布局、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建设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专业分中心,构建技术攻关、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创新平台。将数字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重点,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团队,推动数字技术和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开展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人才下乡活动,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作为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将集聚全院乃至全国研究力量和科技资源,瞄准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需求,凝练重大科技命题,从更高层面、更广视野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农业重大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围绕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现有先进装备、实用成熟技术和系统成果,进行标准化组装、集成、熟化和应用验证,加快数字农业农村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示范应用,探索“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村吴玉宏


恺易物联网是做现代农业服务的,对于这个问题想发表一些看法。

我们公司做的农业物联网其实就是数字农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已经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是质量全程可追溯。二是生产种植过程分析。三是简化复杂的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为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创造了条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鼓励农业物联网的推广,但是

当前,农业物联网仍面临五大挑战:

  首先,受资金制约严重。

  其次,农业专用传感器缺乏。

  第三,物联网设备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

  第四,设备智能化水平低。

  第五,农民观念落后。

这五个挑战是农业物联网所面对的,也正是数字农业在农村推广所面临的挑战。


恺易物联网


首先我们要了解数字农业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核心技术和管理系统。

数字农业是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自动化、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日的,使农业按照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人类需求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数字农业包含精确农业、精细农业、精确农作、处方农业、因地制宜农业以及虚拟农业等概念。其中,精准农业是数字农业的核心。

    数字农业主要技术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实用化推动了农业机械装备的机电一体化、监控技术和农田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智能化研究的发展,它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积累。数字农业的技术体系可分为基于3S技术的数字农业和基于传感器的数字农业。基于3S技术的数字农业又称为基于地图的数字农业,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信息系统(CIS)。

   数字农业是构建数字地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加入WTO后,数字农业为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测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农业的数字化,对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国情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年初的疫情防疫,对于数字农业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和试验推广期,在防疫期数字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表现的十分突出。

当前在农村推广面临的问题有:

一是理念宣传不到位,对于数学农业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现在大多停留在电子商务、网店、直播销售等阶段和环节,缺乏系统性、全面的概念宣传及样本示范。

二是人才严重短缺,真正懂得和运用数字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新型农民、基层干部、农村系统管理人员都严重不足。应加强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发展、培训新型农民等工作。

三是实施数字农业硬件设施欠缺,农村网络建设还达不到全面实施数字农业的要求,应借力5G建设之机,完善农村的基础数据网络体系。

四是样本示范建设不够,国家虽然在进行了一些项目的实施,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来说还严重不足,至少每个市建立以不小于乡镇规模的数字农业示范工程,全国引导数字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张林微生物治理环境


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4G在乡村进一步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逐步推广。农村流通服务更加便捷,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户外小勇


数字农业需要三个方面的基础:第一是基于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自己仪器仪表的配套。第二是与数字农业适应的高效农业基础。第三是具备现代农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我们国家,这三方面都无法具备推广基础。只有一些政府试点和科研机构的试验项目。


问心老农


数字农业其实就是,对农业数字化云计算的管理模式,前提是建立在实体农业之上,如果没有实体农业,那有基础运作数字农业,网络和云计算,不借助人和土地,还有种子,他不可能中出一颗能吃的粮食来,所以数字农业在国内要有效推广,至少需要五到十年左右。


陇山启航


一,流转的集中性,还是分散小户几户没有数字化的意义。

二,建管护的效益难以维持,建设容易,管护是问题,关键数字化到底给农业带来多少效益,节约了多少水电,又增收了多少农产品的产出,是值得一起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