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我上一篇介紹的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這篇我們來看看蘇軾是怎樣來反對變法的。

我上篇介紹了王安石變法對於經濟實施的內容,沒有介紹關於科舉的,王安石變法剛剛實行的時候蘇軾第一篇寫給宋神宗反對變法的文章便是針對科舉的,王安石的想法是罷黜詩賦明經等科目,主要靠經義論策。也就是要收治更專業政治人才。

蘇軾在得知科舉改革之後馬上寫了一篇《議學校貢舉狀》提出了反對。我讀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說王安石的做法有些過頭了,他以北宋科舉百年,漸漸的發展出盛世,都是祖上定下的科舉規定所造就的,大可不必精簡科目,他用“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闡述了知識面廣的重要性,如果科舉只考經義論策,那讀書人就會針對專門的書籍去學習,從而變得目光狹窄。

其實按照現在的理解王安石那叫專科專用,文人就做個純粹的文人也並無不可,但是在北宋時期,至少當年宋神宗的祖爺爺宋真宗留下的那句“詩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給了讀書人希望,北宋雖然已經有了雕樑畫棟說書人,但是不像元朝時由於元朝朝廷不重視文人,文人和藝人聚集起來造就了戲曲行業的盛行,也不像明朝那時開始有了大量職業作者寫小說的。要是這麼一改革那等於是很多書等於是白讀了。

蘇軾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只不過是剛剛回到朝廷不久,按理說反對王安石就是反對宋神宗,但是宋神宗看完文章對蘇軾格外寬容,還誇獎蘇軾寫的好有理有據,但是這僅僅是對於才子的欣賞,並不妨礙他繼續支持王安石。

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其實宋神宗也是有創造機會讓王安石和蘇軾相互合作的,當時朝廷在編輯《中書條例》,宋神宗便特意向王安石推薦了蘇軾來參加這個工作,卻被王安石拒絕了。這就是屬於王安石獨了,范仲淹當年是揹著“朋黨”的名聲,而王安石在變法的時候則是“寡人”了,他不接受反對派的任何意見,也很少試著去說服反對派,只是將反對他的人驅趕出京城。這在蘇軾詞中就能體現出來。

《送呂希道知和州》

去年送君守解梁,今年送君守歷陽。

年年送人作太守,坐受塵土堆胸腸。

君家聯翩三將相,富貴未已今方將。

鳳雛驥子生有種,毛骨往往傳諸郎。

觀君崛鬱負奇表,便合劍佩趨明光。

胡為小郡屢奔走,征馬未解風帆張。

我生本自便江海,忍恥未去猶彷徨。

無言贈君有長嘆,美哉河水空洋洋。

每一年都有好友因為與王安石變法意見不合被貶離開京城,送行已經成為蘇軾的保留節目了。

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石蒼舒醉墨堂》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誇神速,開卷堂恍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遊。

漸漸的他不再過問變法的事情,而是潛心與詩詞書法,從詩中看他描寫的是對於醉酒書寫的逍遙,誰又知其實他反映的是內心關於認字讀書卻不能在職場上發揮作用的惆悵與無奈。

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直到某天終於蘇軾坐不住了!他給皇帝寫了封《上神宗皇帝書》

開篇蘇軾就用漢武帝時期桑宏羊用的是和如今王安石一樣的辦法,在貨物賤時政府買進,貴時賣出的方法,導致當時商人停止貨物買賣,使得流寇猖獗。如今的現象和當時是如出一轍。這一點指出的可謂是一針見血。

結果長久等不到神宗給他的回覆,於是他便又寫了一篇《再上皇帝書》

“自古存亡之所寄者,四人而已,一曰民、二曰軍、三曰吏、四曰仕,此四人者一失其心則足以生變。今陛下一舉而兼犯之”

他在這篇文中隱忍不了心中的壓抑,直接把皇帝罵的一無是處,要不是皇帝老兒脾氣好,你恐怕人頭不保。他卻還在等宋神宗的醒悟。

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皇帝不理他但是也沒有動他,但是蘇軾的行為對於王安石派別來說實在是個危險人物。於是對他的排擠便愈加強烈了。

熙寧四年(1071)三月,禮部考試,呂惠卿任主考官,蘇軾任編排官。

當時的考生葉祖洽在考試中寫道:“祖宗法度,苟簡因循。陛下繼位,與忠智豪傑之臣合謀而鼎新之。”

就是連帶皇帝和王安石集團的人拍了馬屁,呂惠卿想列他為第一,但是蘇軾本就對現狀不滿再對這種拍馬屁的人就更反感,但是最後宋神宗欽點葉祖洽為第一。(呂惠卿最後也是因為和王安石意見不合最後被王安石趕走,可見王安石確實是獨!)

在一次次的對峙中佔盡下風,但是敵人還是把準備好的殺器拿出來了,當時的彈劾官謝景溫上奏,說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平治三年的時候回鄉丁憂時,利用官船販運私鹽等物品牟利。宋神宗下令嚴查。

無論有沒有這就是無妄之災,這麼多年前的事情,要不是有人故意搞你誰又會去翻舊賬?蘇軾幾乎將面臨牢獄之災,最終謝景溫花費數月什麼都沒有查到,也由於司馬光等重要官員力保,兄弟二人也算躲過一劫。

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但經歷這次風波也使得蘇軾心灰意冷,向宋神宗遞交了請離京城的申請。

分解蘇東坡(六) 官場處處受制,遭受無妄之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