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有人问,为何去世的明星那么多,我们独独对张国荣念念不忘、情有独钟?

怀念哥哥张国荣已经不是简单的对娱乐明星的追思,他在最灿烂的时候消逝,带走的是一代人的记忆,他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最醒目的文化图腾。

张国荣的生命连系着香港的流行文化及历史的兴衰起落,那个国内相对保守,而香港的五光十色的时代,唱欧西流行歌曲、看外国电影时尚杂志,穿喇叭裤,梳“飞机头”,叛逆与桀骜不驯是年轻人的酷帅。

张国荣是个感性又智慧的人,他的完美主义,既造就了他的非凡成就,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困扰。

他饰演过得角色,那些电影,被怀念他的人,一遍遍反复品味,仿佛咀嚼着自己的青春。


《烈火青春》(1982年):刚入影坛便提名金像奖男主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这是张国荣自认为电影生涯的“第一部作品”,那一年他26岁,从家里搬出来独自谋生,生活困窘,前途渺茫,经历了被骗拍三级电影的耻辱,第一次饰演这么有内涵的角色,内心是忐忑的。

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青春片,青春的躁动和欲念超出了一般青春电影的范畴,他对无根少年Louisde 演绎,已经具有了他所独有的含蓄、内敛而充满张力的风格。


《胭脂扣》(1988年):翩翩公子爱上绝世佳人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胭脂扣》是作家李碧华的成名作,说的是青楼妓女如花与纨绔子弟十二少相恋,因家人反对, 两人私奔同居以胭脂扣作为定情信物,相约一起赴死,没想到死去的如花在地府苦等半个世纪,重回阳间偶遇苟活偷生的恋人,心灰意冷,决然离去的故事。

李碧华在众多候选人中一眼相中了张国荣,他周身散发的贵族气质,让人坚信他就是十二少。

《胭脂扣》原著中张国荣戏份很少,但他的表现太过亮眼,导演关景鹏把他的戏一加再加。

在有限的时间内,张国荣的表演内敛含蓄,不矫作,而且还奉献出他艺术生涯中唯一一次扮老。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年迈的十二少盯着如花的脸,老泪纵横地一步步逼近,当如花转身离去,他踉踉跄跄地追随,这个负心汉眼里流露出愧疚、悔恨、空茫,种种复杂的情感,让人动容。


《阿飞正传》(1990年):风尘浪子眼神里全是戏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张国荣的飞哥形象,象征了香港那个飞扬跋扈的年代精神,也成就了王家卫的艺术领域。

阿飞的魅力在于,他永远都不会世俗,他的骨子里有一股让女人着迷的神秘、不羁、忧郁。

王家卫发现了张国荣身上有种罂粟般的诱惑力,拼命压榨,也让他的演技最大程度地爆发,也让他有了独属于张国荣的演绎风格。


《倩女幽魂2:人间道》(1990年):人间再无宁采臣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这部经典诞生纯属偶然,徐克在确定要拍《倩女幽魂》的时候就想到了张国荣,程小东导演也完全赞同徐克的建议。

但张国荣却很迟疑,之前他对古装片有过不太好的印象,觉得穿着奇怪的衣服演神怪故事,很是奇怪。

徐克却表示,“古装和鬼怪只是外衣,这个片子是拍给现代人看的。”

了解电影情节后,张国荣爱上了宁采臣,这个憨直可爱,单纯正义的书生,有颗直面世事的赤子之心,手无缚鸡之力却不畏磨难,即使人鬼殊途也忠于爱情,这样的角色和他现实的生活何其相似。

当时尚未成名的王祖贤毛遂自荐了小倩,一袭白衣美不胜收,一致通过。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倩女幽魂》不但是张国荣和王祖贤的尝试,也是香港电影的大胆尝试,那时神怪题材几乎无人问津,动作片和喜剧片更加受到追捧,因此要在蒲松龄原著基础上进行大胆改动,加入动作和喜剧的元素。

张国荣在片场摸爬滚打,在雨里一遍遍奔跑,还要和蛇、果子狸对手戏,一共120多场戏,他一人占了九成,劳累可想而知。

这部片子让徐克正式成为一个品牌,王祖贤的“女鬼”形象火遍亚洲,张国荣的“呆萌”虽然也让观众怜爱,但在各大颁奖典礼却颗粒无收。

不过《倩女幽魂》拓展了张国荣的戏路,他区别于传统的男性形象,将阳刚与阴柔、懦弱与果敢融合得浑然天成,在当时的香港娱乐圈成为不可替代的演员类型。


《东邪西毒》(1994年):惆怅欧阳锋成了一位艺术青年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王家卫曾经接受采访时说:“最初我是想要张国荣做东邪的,但后来发觉他做东邪便一点惊喜也没有,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会是潇洒倜傥的,因此我想要让他改变。”

欧阳锋之于张国荣是极大的转变,复杂、萧索的外表,沉郁、纠结的内心,压抑于心的爱情,都和张国荣某种隐秘情绪相合。

最终西毒欧阳锋,因妒忌和怯弱,把自己放逐到永远的孤独中,一如张国荣自己。


《霸王别姬》(1993年):戏痴程蝶衣成就张国荣封神之作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说起张国荣的作品,首屈一指的当然是至今豆瓣国语NO.1的《霸王别姬》了,这部电影不但让张国荣在内地观众心目中无人取代,而且也奠定了陈凯歌第五代导演的实力地位。

甚至有网友评价: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也有网友不解: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张国荣曾经说过:“程蝶衣,一个绝对自恋而且自信的人,他在舞台上的狂热和灿烂,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一年年过去,这部1993年出品的电影,总会被影评人拿出来不断鉴赏,即使现在一帧帧回看,看过无数遍,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霸王别姬》的原著曾被香港很多导演青睐,作者李碧华放话:“程蝶衣必须是张国荣。”

但当时因为原著的同性恋倾向,受到张国荣经纪人的反对,怕有损他的形象。

直到陈凯歌接手了剧本,为了适用于国内的市场环境,进行了大幅修改,把原来对“同性爱”采取宽容、平和的态度,改为了“恐同意识”,也扭曲了对爱的自然与包容。

张国荣作为一个认同同性爱的演员,却很好的利用自己的艺术魅力,颠覆了原来极端的“恐”同意识,平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他看了原著小说,也与李碧华谈过,更加理解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个人背景,成长于“文革”时期,处于社会相对比较保守的环境 ,电影的发行必须考虑到将要面临的海内外压力与顾忌。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霸王别姬》再一次展现了张国荣无与伦比的艺术才华。他进组的时候,搭档张丰毅已经练了好几个月的京剧功底,而他还是一张白纸,并且因为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场。

病好后张国荣丝毫没敢怠慢,非常认真学习京剧,无论走到哪里,手势台步绝对不乱,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除了学习京剧,还要化妆,戴着几十斤重的凤冠,脸一活动,贴片就容易掉。张国荣宁愿饿着渴着也不进食,瘦了不少,由此打造出的程蝶衣扮相,惊艳入骨,很多内行知道他是从未学过京剧的香港演员,都惊愕不已。

不疯魔不成活,他深入角色的内心,将自己的血肉融入其中,表情和动作都遵循内在逻辑连续进行,他复活了程蝶衣,也复活了内在的自己。

《霸王别姬》缔造了张国荣演艺事业一个高峰,程蝶衣的风华绝代,使全球注目惊艳。这是张国荣与内地主流文化的一次成功牵手,在他的生命里也是空前绝后的。


尾声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张国荣角色多变,《纵横四海》、《英雄本色》、《夜半歌声》、《色情男女》、《春光乍现》……每一个人角色就像他本人的一块拼图,真实而独立,孤傲而自恋,又有几分孤芳自赏的苦涩。

在他不羁的外表下,有颗脆弱得经不起弹拨的心,那些如水般淡定,痛苦和纯真的眼神不是装出来,演出来的,而是他本身就如此纯粹如此落寞。

张国荣身上有一种属于过去的幽怨和属于现代的任性,这两种特色让他充满慵懒、颓废、挥霍和迷失的气质,这种气质暗合了一代人无根漂泊的迷惘心情。因此他在电影中往往一个背影都能演绎出角色的倔强与悲哀,被命运加诸的无奈。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他不但宜古宜今,亦正亦邪,既能悲愤无奈,又可嘻哈跳脱,这些多元化的塑造风格,融入九十年代末的香港电影类型变化,以及角色人物内在探索中,让他脱离了大众的通俗,商业的主流,力求在流行的制式里强调个人的元素,大胆前卫的艺术魅力,虽然当时受到一定的抨击和打压,却更加证明了他的天才,艺术的经久不衰是能脱离时代来审视,即使过去二十三十年,依旧能品出别样滋味。

一代人,在风华正茂时遇见哥哥张国荣,从此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而与他的记忆也是对香港影坛最辉煌的一段时光的记忆。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一系列作品中,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星们聚堆出现:梁朝伟、刘青云、刘德华、张学友、周润发、梁家辉…… 构成那个年代关于男人最好的想象;张曼玉、林青霞、王祖贤、钟楚红、李嘉欣、刘嘉玲、梅艳芳…… 这些风华绝代的美人和他一起,晃着我们的眼,也感慨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回了。

17年了,为何我们依然怀念哥哥张国荣

我们一年年回味着他的作品,也品味这那个年代的活色生香、酸甜苦辣,他们妆点了我们的花样年华,涂抹出玫瑰色的梦,而今他永远定格了岁月,而我们却败给了时光。

春光无限好,却从不曾为任何人停留,17年前哥哥的纵身一跃,从此春暖花开时,他的笑容绽放出别样情怀,每年此日,就像融入了某种仪式感,我们借着这温柔春色,也借着对哥哥的怀念,释放着对青春的追忆,追忆那逝去的似水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