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配性疾病”的對策 不能失配(五)讀《人體的故事》有感


面對“失配性疾病”的對策 不能失配(五)讀《人體的故事》有感

面對“失配性疾病”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彌合裂痕”----彌合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的裂痕。


要應對“失配性疾病”--慢病的挑戰,單靠CDC單打獨鬥不行,必須發動廣大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與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團隊站在同一條戰線,在同一戰壕裡並肩作戰。要從醫學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制度與模式,改變教育“失配”。要從人才錄用和職稱評定上解決制度“失配”。


要通過深化醫藥衛生改革,解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只治不防,僅會用生物醫學技術,不重視、忽視心理社會因素,不懂、不學、不會非醫療手段干預,精英醫學控制話語權,盲目誇大、過度使用獲名獲利的高成本技術,貶低和變態地淘汰低成本、無創傷、多年行之有效的適宜技術。技術至上,技術崇拜,醫學人文缺位,把受疾病折磨的人當機器修。


面對“失配性疾病”的對策 不能失配(五)讀《人體的故事》有感


要大力普及推廣“雙心醫學”和“五個處方”,在實踐中把心身醫學,行為醫學、運動醫學和生物醫學深度融合。為人的健康,為患病的人,做好全面(五大處方)、全程(全生命週期)的關愛、服務和管理,實現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轉折。


建立預防與康復/二級預防一體化的健康慢病管理服務中心是實現這一轉折的模式與機制創新。


近五年來,越來越多的醫生站出來,轉變理念,行動起來,重新學習原來不懂、現在急需的知識和技能,“雙心醫學”日益深入人心;將運動是良醫、良藥的理念付諸行動,整合進入預防康復的主要內容;建立健全慢病隨訪系統,實現醫患雙方主動和有效互動的專病俱樂部;智能手機、穿戴設備、遠程醫療、互聯網+健康、大數據正在進入健康服務體系。


我們堅定地走在當下仍“人跡稀少的道路上”,但這是人民健康急需滿足的巨大需求,一定是一條充滿希望與光明的康莊大道。為人類健康奮鬥,有生能遇到“從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偉大歷史轉折,我深信我們的人生從此有所不同,這是選擇醫生職業的價值、成就感與幸福感。


面對“失配性疾病”的對策 不能失配(五)讀《人體的故事》有感

【⏬⏬⏬,進入心臟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