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一片哀嚎?这个曾经的小众市场却迎来“爆发”!

如今,汉服这个曾经的小众市场终于迎来了“爆发”!

“这其实就是一场汉服商家的新品发布会。”说到历届中国华服日的活动,汉服爱好者隐染3月27日向记者调侃道。

纺织服装行业一片哀嚎?这个曾经的小众市场却迎来“爆发”!

活动全程直播约3小时40分钟,共有200多位身穿汉服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其中还包括李玉刚、霍尊、阿兰等青年歌手,参与走秀的汉服品牌包括重回汉唐、十三余、汉尚华莲在内共31个。此外,B站还开启了27日到28日两天的“国风十二时辰”直播和29日的“四海同袍在线同庆”活动。

争论不休,缺少“官方标准”

画面中,一位穿着长衫,手拿团扇的汉服模特正漫步在花丛中,时不时低头嗅一下花香,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优雅端庄的气质,恰到好处地将汉服的细节展现给了观众。屏幕上方的弹幕显得十分激动,“太美了,我也要换上我的汉服!”“又是好看买不起的系列。”……

隐染告诉时代财经,她在去年看秀的时候就曾相中一家汉服品牌的长衫,大半年后终于“蹲”到它上架,于是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下来,“那件长衫大概700多元,还有一件1198元的披风,我打算攒攒钱过段时间再买。”

价格分化,山寨与二手交易崛起

英珺第一次接触汉服是在她上高二的时候。

受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的影响,她经常会接触到中国文学史、中外戏剧戏曲学的知识,而也是因为兴趣,在2014年她入手了第一套汉服。

“那个时候的汉服还是比较小众的,商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衣服的款式、图案不像现在会去靠近时装的审美,而是更偏向于复原一些比较有名的出土文物。”英珺解释道。

她的第一件汉服是一件唐制的齐胸襦裙,采用了唐代敦煌壁画上供养人的图案样式,价格在300元左右。

两三百的价格在今天可以买到一件质地不错的汉服,而在五六年前,想要做工质量和样式皆上成的一般要四五百起,英珺最贵的一件汉服则价格在千元以上。

汉服在形制上基本是固定的,因为工艺繁琐,汉服本身制作需要很多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也导致汉服的价格较高,英珺告诉时代财经,“像明华堂、汉客丝路这些店,价格从2000到4000都有,明华堂汉服最贵的可达万元。”

纺织服装行业一片哀嚎?这个曾经的小众市场却迎来“爆发”!

据明华堂官网通知显示,该店目前工期已排到2021年9月上旬。图片来源:明华堂官网截图

得益于汉服的电商基因

对于汉服火爆的原因,汉服设计师荣志认为,除了汉服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宣传以及官方的支持,商家的推广和近年来古装电视剧在服化道上的精进也助力颇多,“这些都让汉服以更抢眼的方式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今年春节以来持续的疫情给汉服经济泼了一盆冷水,让人对汉服产业的发展前景投来担忧的目光。但与其他备受煎熬的行业不同,汉服似乎并不在被降温的行列。

“毫无影响。”广州灵云阁的掌柜李娜在答复时代财经关于疫情是否对其店铺经营产生影响的问题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汉服能够在此次疫情中“幸免”,在李娜和荣志看来,正是得益于汉服产业的电商基因。

近年来,活跃在电商平台上的汉服商家越来越多。据《2018汉服产业报告》数据,淘宝上的汉服商家数量从2005年的7家猛增至2018年的815家。

而由于目前大多数汉服品牌多为工作室或小型公司,通过批量定制销售、或以团购、发行限量款等方式促进买家消费,因此其销售渠道还是以淘宝等电商平台为主,线下实体店数量则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

“实体店主要还是以汉服体验为主,很多消费者体验完后一般会从网上下单。”荣志解释道,实体店的款式也相对较少,而且像汉服这种小众圈子,再加上地域限制,店里的人流量不大,所以实体店的成单量并不高。

实体店掌柜李娜也向时代财经透露,在疫情期间,其店中的汉服都是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再加上直播的助力,效果比以往还要好,“我们代理的品牌淘宝都有网店,只是没有现货。”

对于没有现货、库存告急的问题,在荣志看来影响也不大,“汉服的线上销售模式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一般店铺会留有少量存货,如果客单量不大就还可以正常维持。但如果是客单量比较大的店铺,工厂因为疫情无法复工而供不上货的话,就只能让消费者等了。但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等工期早已变成‘家常便饭’。”

时代财经了解到,许多汉服工厂3月份已经开始复工,汉服的派单制作也逐渐提上日程。经荣志透露,其所在的工作室能保持每月几百单的销量,“虽然相对正常时期少了一点,但其实疫情对汉服行业的影响并没有很大。”

来源 | 时代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