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城市衰退往往是很多人都不願看到的,換一個角度來看,當這些衰退真正發生時,絕望的人們選擇發洩,選擇反抗,最後選擇離開。

在突發的災害面前,一個逐步興盛的城市有足夠的信心抵抗,而對於孤立無援的城市,這樣一場黑天鵝卻能使其墜入谷底,地處五大湖畔的底特律的現狀無疑就是一種現實的寫照。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底特律衰敗的工廠車間

冉冉升起的工業汽車城

對於老牌工業城市而言,隨著鋼材、建築、汽車等產業逐步飽和,以及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城市的停滯甚至衰退在所難免,在這種衰退之後,相鄰的城市間便形成了一條鏽帶。美國鏽帶地區因此得名,在這些衰退的城市中,底特律作為鏽帶上曾經的一顆掌上明珠,在過去的一百多年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那些以發展重工業為基礎的城市,在衰退之後,被稱為鏽帶城市


底特律是曾經聞名世界的汽車城,不但給19世紀末紛紛擾擾的世界形勢亮出了嶄新一面,更是吸引了眾多美國南部黑人,完成了一次大規模遷徙。這時候的底特律很像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硅谷作為剛剛起步的創新者的溫床,這座城市因為汽車而漸漸繁榮起來。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早起的底特律有豐富的造船工業

說起汽車在底特律的興起也並非一蹴而就。底特律擁有豐富的木材和鐵礦石資源,在大航海時代遺留下的大型造船工業技術和資本,為汽車的核心——發動機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依靠這些資源優勢,福特汽車迅速崛起,並且通過工業化流程,實現了流水線分工,讓汽車的生產效率急劇升高,大量的T型車從底特律走向了美國更多的城市。在此期間,在工作機會和福利制度誘惑下,南方大批黑人北上進入這裡找工作,底特律汽車工業所僱的黑人已佔了總工人數的 15%。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航運發達為汽車產業的開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種族暴亂矛頭指向了誰?


時間到了美國20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以外其他地區可以方便的進入全球市場。美國工會運動的大規模罷工,解僱罷工工人變得更加困難。1960 年代起,底特律開始走下坡路,一方面由於黑人人數眾多,種族群眾特徵明顯,另一方面,白人警察進行暴力鎮壓,致使種族反抗的情緒又達到一個新的高潮,底特律迎來了一場空前的遊行暴動。

在電影《底特律》中,蒼茫的底特律一片狼藉,縱火案、搶劫案頻頻發生,學校商店紛紛關門,白人警察與黑人群眾因為一起誤會而產生了一場生死刑法的拷問。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當然,電影本身有很強的傾向性,黑人群眾與白人警察之間的矛盾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放遠來看,這一場浩劫卻原本猶豫是否要離開的中產階級,毅然決然的離開這裡。隨之而來的是汽車工廠的轉遷與資本的撤離,由於白人在經濟實力和教育程度上都優於黑人,這樣一來,人才大量流失,城市稅收遭重創。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不久後,石油危機爆發,不堪高油價重負的美國人越來越傾向選擇低價節能的日本車,後者迅速佔領美國市場。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中,底特律一路走向衰敗,雖然還有一些人員堅守,但是城市的活力已經不在。

底特律的住宅市場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頂峰,再此之後就一蹶不振,豪華酒店搬離成為了窮人的避難所,而後又因為失火而廢棄。


艾米納姆 底特律失業轉行的真實寫照


眾所周知的說唱巨星艾米納姆,就是從底特律走出藍領階級,電影《8英里》是艾米納姆的一部自我獨白,更是底特律普通市民的生活寫照。彼時年輕的艾米納姆不僅要忍受放蕩的母親,好友的決裂,還有女友的新歡和競爭對手的詆譭,一個說唱天才如何涅槃重生是整部影片最大的看點。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90年代的底特律確實也進行了最後一番掙扎,不幸的是高達10%的失業率,讓很多人無家可歸,也很難貸款買房,流離失所成為常態。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進入21世紀以來,底特律本就不低的失業率快速上升,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重創,核心製造業的三大汽車公司裁員高達14萬人。2009年時,底特律市失業率已經高達到20%,比美國平均水平高12.4個百分點。


然後就是債務重組,沒成功,然後就是申請破產。


2013年宣佈地方政府宣佈破產……


底特律僅剩的70萬人口中,半數以上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犯罪率高居不下,數次被評為“最危險的城市”,在市內開車開窗就面臨被搶劫的危險;因缺乏資金,連路燈也無力修復,40%的城市路燈已損壞;公共服務大規模癱瘓,自2008年以來,有超過一半的公園已關閉,2013上半年有1/3的救護車無法使用;全市還留下近10萬棟廢棄房屋,儼然一座“鬼城”。

在去年播出的《侶行》節目,讓觀眾們再一次看到了底特律的現狀,原本相聚一堂的平安夜只得在無奈的篝火中度過。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主角270在探索已經廢棄的底特律工廠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夜間露宿街頭的美國黑人,圍聚在一堂慶祝聖誕節


暴動傷害了企業家 留下了無處可去的老百姓


當一座城市提出一種影響力(降低創新思考,規模化操作)足夠大到破壞知識的思想之後,它就註定會走向自我毀滅。底特律充滿活力的小型企業和獨立供應商培養出了大型的,全面化的汽車公司,然而後者卻逐漸成了“停滯”的代名詞。

規模化降低了知識要求的高度,但是從長遠來看技能水平較低也導致在之後的轉型過程中,底特律步履維艱。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通過低廉的住宅價格來維持城市的活力也會帶來負面的效應。他們吸引來的絕大多數是窮人,從而形成了極端剝奪的中心,這些地方迫切需要社會的公平。


收縮規模-有效建設-緩慢復興。

對於不斷衰退的工業城市來說,復興之路是漫長而艱難的。

在轉向復興的路上收縮規模現在看來已經基本完成,然而如何有效進行建設並緩慢復興確實需要考量的。在未來的數十年裡,底特律必須放棄大城市與重工業留下的飽受詬病的遺產,重新依託小型的創新企業和商業進行發展。

破產蕭條大衰敗 底特律一蹶不振是場美國噩夢

底特律的城市發展是值得我們進行深思的,在環境改變的情況下,如何選擇城市自己正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放長遠來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不是一句廣告,而是歷經幾十年的經驗。

面對突如其來的遭難,激烈的情緒到底是化解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還是愈演愈烈的矛盾,恐怕這些都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城市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