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如果没有突厥军的帮助,唐军能否自己平定安史之乱?

白囟


先纠正一个错误,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不是突厥,而是回纥(后来改称回鹘)。当时突厥作为一个部族已经彻底覆灭,杀死最后一个突厥可汗的正是回纥。

虽然唐军在潼关惨败,甚至连京师长安都沦陷敌手,但大唐立国百年根基深厚,只要能够充分动员,潜力不是叛军所能比拟。况且从安史叛军劫掠财物大半送回老巢范阳可知,他们胸无大志,战争长期拖下去对朝廷是有利的。即使没有回纥军支援,唐朝也可以自力更生平定内乱。

当然,前提是一致对外不搞窝里斗。

安禄山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为颠覆大唐蓄谋已久,他的叛乱准备并不充分,如果不是内地武备松弛一触即溃,他未必敢沐猴而冠称帝建国。

当安禄山死于内乱,叛军便失去了能够总领全军的核心——史思明虽然被视为新首领,但他并没有足够威信压服一众悍将,是乘安庆绪兵败夺权的,而他自己很快也死于内乱。

既然叛军诸将互不买账,必然分裂瓦解,形成一个个较小的军阀集团。唐军只要持重缓进打持久战,同时进行政治分化,争取其中大部分反正,消灭少数顽固分子。这么做虽然不能全歼叛军留有后患,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历史上唐朝就接受了叛将们归降,取得名义上的胜利。

但是唐肃宗拖不起。

马嵬坡事变后,李亨乘乱与父亲分道扬镳,转道西北依靠朔方镇自立为君,等于抢班夺权上台。虽然后来唐玄宗出于大局考虑追认太子自立合法性,但父子心结深重无法相互信任,唐肃宗必须迅速夺回长安洛阳两京,才能安定人心慑服潜在的野心家——比如被玄宗委任为扬州大都督的永王李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需要经常能压倒军事现实。既然肃宗需要速胜,而自身军事力量又还不足,寻求外部力量支援就是必然选择。因此他才能说出,收复两京后“土地归大唐子女玉帛归回纥”的混账话。


真正鳄鱼不哭


唐肃宗李亨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曾经向当时称雄于漠北的回纥借兵.但李亨借兵的目的主要是尽早的收复长安和洛阳,而要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则还是要依靠大唐的军队.李亨为了向回纥借兵,许下了收复长安之时,回纥兵可以在长安肆意抢掠三天三夜.但唐军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长安以后,太子李豫因考虑到自己以后继承帝位而影响自己在长安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自己的统治,所以跪在了回纥统帅叶护的面前,请他答应在收复洛阳以后再兑现当初的承诺,叶护只得下马扶起李豫,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唐军和回纥联军收复洛阳以后,在洛阳城内,大肆的烧杀抢掠,使洛阳百姓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又蒙受了一次浩劫,昔日繁华的洛阳城在安史叛军和回纥兵的先后蹂躏下,彻底的变为了一片废墟.

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少数民族是()A.回纥B.突厥C.契丹D.吐蕃 - ... ……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2年前选出 李光弼(708~764):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自幼好学,善骑射.756年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先后攻破常山、九门、赵郡等地.五月,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

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个唐朝著名将领分别是谁? - 上学吧找答案 …… 回纥人. 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纥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一度作为突厥汗国的臣属.突厥...

百家讲坛唐朝历史是谁平定安史之乱_ …… 郭子仪(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名将是谁_ …… 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

在《唐朝边疆各民族分布图》上填出下列政权(国家)的名称的英文字母代码A.文成公主远嫁的地方B.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C.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的少数民族首_ ……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隋唐之际,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唐朝时,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


老李头有话说


安史之乱是爆发于唐朝的盛世之年,由安禄山、史思明以除掉杨国忠为名发动的一场叛乱,这场叛乱最终被平息,但也成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期间唐朝借用了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势力一同平叛,为此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么唐朝为何要借兵回纥平叛,凭借自己的实力,唐军能平定安史之乱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唐朝国力雄厚,兵精粮足。

安史之乱初期,安禄山率15万精锐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睥睨,很快就攻下了东都洛阳,兵临潼关。其实之所以安史叛军能进展这么顺利,是因为一直以来唐朝兵力外重内轻造成的,边境藩镇军队占全国军队的大半,中央禁军不但人数少,而且久疏战阵,战斗力不如安史叛军,所以即使朝廷派了当时的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也没能扭转败局,洛阳陕郡接连丢失,唐军退守潼关。不过好在此时高仙芝,封常清及时调整战略,固守潼关等待援兵。由于潼关的地势,安史叛军一时难以攻克,局势逐渐的稳定下来。但此时随着西北边军主力东调,尤其是安西精锐加入到平叛战争中后,朝廷和叛军实力的对比就发生了变化。郭子仪、李光弼等将率领朔方等镇的军队一路北上直取叛军老巢范阳,一时间,叛军攻陷的河北诸郡被大部收复,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唐玄宗这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命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关迎击叛军。因为叛军在潼关城下驻扎日久,早已熟悉周围的环境,布下重重埋伏,结果哥舒翰的20万大军一出关即遭到了叛军的伏击,最后逃回潼关的只剩下了八千人,叛将崔乾佑再攻潼关,唐军不战自乱,潼关被叛军攻克,哥舒翰被俘。都城长安无险可守,唐玄宗西逃巴蜀,使得大好的局面葬送。郭子仪、李光弼等将不得不放弃收复的河北诸郡,迅速西进,与北上的太子李亨会师灵武,李亨登基,是为唐肃宗。不过随着各方唐军云集灵武,形势再次向有利于唐朝的方向发展。最终在香积寺之战中,唐军击败安史叛军,收复长安。后来在唐朝各路大军的打击下,叛军最后一名首领史朝义并兵败自杀,叛乱平定。

2.安史叛军内讧不断,军心不稳,导致实力受损。

从安禄山起兵到史朝义兵败自杀,叛军四易首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都是被自己的儿子或亲近部下所杀,崔乾佑、蔡希德、尹子奇等一批安史猛将也在政变中相继被杀,可见叛军内部矛盾重重,互不信任,这也严重消耗了叛军的实力,最后由于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人相继叛降,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兵败自杀。可以说安史叛军内部的不团结是叛乱被平定的重要原因。

3.唐朝廷深得人心,士庶的拥护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

颜杲卿死守常山,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可以说这些忠臣在不同时期为朝廷平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安史之乱可能波及更广,破坏更大,更难以平定。从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当时的士族官员还是很拥护朝廷的。再看看马嵬驿兵变时,百姓迎接唐玄宗,为唐玄宗献食和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绘的景象,可见百姓也是很拥护唐朝的,所以唐朝深得人心,平定叛乱是大势所趋。

4.唐朝借用回纥兵的目的并不是靠他们来平定叛乱,而是他们的力量来加快收复两京的进程。

自从唐肃宗李亨登基以来,收复两京都是他最热切盼望的,因为收复两京的政治意义巨大,两京的收复可以振奋人心,使得当时急转直下的形势迅速扭转,同时也能使唐军迅速的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李亨称帝事先没有得到玄宗的同意,只是后来通报给玄宗后得到了玄宗的默许。所以他急需收复两京来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以便使登基称帝顺理成章,所以他不惜向回纥首领许下了攻取两京,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诺言,借兵回纥,导致收复两京后回纥兵到处抢掠的惨剧。可以说,借兵回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唐朝平叛,但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无法衡量。

总之,虽然安史叛军实力强大,但由于唐朝本身国力雄厚,朝廷深得人心,再加上安史叛军内讧不断,只要朝廷采取正确的策略,完全可以迅速平叛,像汉朝三月平定吴楚七国之乱那样也不是不可能,完全没有必要借兵回纥,导致两京遭此惨剧,此举可谓是昏聩之至!


闪电侯爵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必然可以的。

首先,安史之乱是反叛,注定得不到正义人士的支持,而且唐朝时期忠君爱国思想普遍。天下忠于唐王朝的军队一定会主动率军勤王,天下正义之师也能联手起来共同消灭叛军,消灭叛军只是时间得问题。

其次,大唐的国力犹在,国都长安虽被攻破,但皇帝还在,但开元盛世留下的国家力量还在,大唐的精兵猛将还有很多。

如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手中都有精兵,且都主动加入平叛大军。

再次,安史之乱毕竟是以地方反叛中央,后勤补给难免不足,无法和唐王朝的军队想比,老百姓更不会支持叛军,所以,唐王朝有足够的兵力和国力去独自平叛,而突厥军只是牵制了一部分叛军,使唐军主力可以最快速的消灭叛军。

最后,叛军内部不和,叛军之所以叛乱都是利益驱使,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内乱。安史之乱没多久安禄山就被安庆绪所杀,而史思明又不听安庆绪调动,内部四分五裂。相反唐军团结一致,共同夹击叛军,所以必能消灭叛军。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即使没有突厥人的帮助,但大唐仍有名将,精兵以及丰厚的国力,足可以自己平定叛乱。


华夏长河五千年


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 安史之乱使唐朝由极盛转为衰落,经济、文化大大倒退。 原来是统一的国家,结果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时期的乱局就肇源于次。 原来是对外强盛的大唐,后来却成了一个受回纥、契丹威胁的弱势局面,西域、河西和长城以北的土地也丢失了。发展到五代,连燕云十六州和安南也丢失了。


Cola小妞


我个人觉得安史之乱的后期,如果没有突厥军队的话,唐军自己想要平定安史之乱困难程度应该是非常大的。

咎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央政府已经对各地节度使的控制力非常之差了,众所周知,当时唐朝的地方,无论是政权还是军权几乎都是在节度使手上,皇帝对于这些节度使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除了郭子仪是非常有威望的统率之外,想在短时间内再把所有的军事力量给动员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可以说突厥的军队对于当时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因为突厥军队是外邦军队,如果只是,唐军自己扑灭了叛乱,不排除还会再出现新的,尾大不掉的节度使。



大饼猫


不会


南山湘鄂


不可以,唐朝逃入四川后,已经失去了在北方社会普遍动员的能力,关中区域的手工工业系统也被安禄山等破坏,所以不借住系统的集体力量,唐朝君臣很难取胜。


莊致平


安史之乱时即使没有突厥、回纥出兵相助,唐军也能平定安史之乱,只是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