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庫車縣


歷史文化名城——庫車縣

航拍新疆庫車縣胡楊林

城市概況

庫車,古稱龜茲,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東方藝術瑰寶——龜茲文化的發祥地,素有“西域樂都”“歌舞之鄉”“中國白杏之鄉”的美譽。

庫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庫車境內石窟、古城堡、烽火臺等文物達195餘處,被列為“絲綢之路庫車段”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自治區級41處。著名旅遊景點有天山神秘大峽谷、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千佛洞、庫車王府、蘇巴什古城等。處於烏魯木齊至喀什、獨山子至和田的中間地段,國道314線、217線在縣城交匯,南疆鐵路橫穿縣域,民航直達烏魯木齊,成為南疆集航空、鐵路、公路相交織的客、貨運集散地。庫車系突厥語譯音,維吾爾語地名,衚衕之意。“因其地為達南疆腹地之要街,故名。”“庫車”一名自古有多種寫法,有“丘慈”、“屈茲”、“曲先”、“鳩茲”、“庫叉”等。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名為庫車。一說,“庫車”系古代龜茲語,意為“龜茲人的城”。

據庫車哈拉墩遺址等處新石器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1.2萬至4000年以前,今庫車境內已有遠古人類的活動。公元前3世紀,龜茲已存於塔里木盆地。漢代時,龜茲已成為西域“城郭諸國”的大國之一,王治延城(今庫車皮浪古城)。匈奴強盛時,龜茲王受匈奴在西域所置僮僕都尉約束。其後,西域諸國相互吞併,時分時合,龜茲國始終為天山南部最有影響的王國之一,其勢力最遠曾達莎車、疏勒。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庫車縣隸屬於阿克蘇專區。1971年2月,隸屬阿克蘇地區。

庫車縣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內地各族人民援疆來到庫車並定居。早在新石器時代,庫車的先民就在這裡從事農業、畜牧業、簡單手工業的生產活動。歷史上戰亂頻繁,庫車人口發展緩慢。全縣人口的分佈情況以縣城為中心呈現出近密遠疏、南稠北稀的態勢,即縣城及周邊近郊區域人口稠密,邊遠農牧區人口稀疏;南部平原人口相對集中,北部山區人口比較分散。1949年全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9人。1990年,每平方千米達到22.48人。2000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人。

歷史文化

龜茲民歌

據史料記載,龜茲樂舞是以器樂演奏、歌舞演唱、舞蹈表演為一體的綜合樂舞藝術;而庫車維吾爾族民歌的鮮明特點,自然也體現在民族樂器的多樣性上,隱隱透露著古龜茲樂舞的樂聲舞姿的遺風。經過千百來的傳承和延續,庫車民歌形成了本身獨有的特徵,特別是講究歌中有樂,樂中有舞,歌舞同樂,與龜茲綜合樂舞藝術相同。通過千年以來的演變,從庫車民歌中依然能看見龜茲樂舞的影子。

風景名勝


歷史文化名城——庫車縣


天山神秘大峽谷

天山神秘大峽谷位於獨庫公路旁,距離庫車縣城約70千米,是天山支脈克孜利亞山中的一條峽谷。地處西天山南麓,峽谷全長5000多米,高差20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側身通過。峽谷從奧陶系至第四系均有顯露,斷裂構造複雜。

歷史文化名城——庫車縣

克孜爾亞勝景

克孜爾亞勝景,古稱“北山“,史稱“赤砂山”。位於庫車縣依西哈拉鄉境內,東南距庫車縣城10千米。建於西漢年間,是漢代的軍事設施。

大龍池

大龍池從庫車北行120千米的天山深處,有兩個高山湖泊,俗稱大龍池、小龍池。

庫車王府

庫車王府,國家4A級旅遊景區,自治區級文明風景旅遊區,位於庫車縣老城林基路街。原庫車王府曾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時被國民黨軍閥盛世才毀壞,僅存部分房屋和城牆,2004年依照第十一代親王時期的王府原樣重建。除了王府主體,府內還設有三個主要展館,即龜茲博物館、庫車王府文物館、庫車民俗展館。館內展出了大量出土文物、石窟壁畫及佛教造像。

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自治區拜城縣東南約60千米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克孜爾是維吾爾語的譯音,是“紅色”的意思。洞窟開鑿在木札提河北岸明屋達格山的峭壁之間。現存洞窟有編號的有236窟,其中的洞窟形制較為完整、壁畫遺存較多的約佔三分之一。根據洞窟的形制特點、壁畫的題材和藝術風格等方面的原因分析,並經放射性碳素斷定時代,石窟主要是四至八世紀的遺存,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期,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

名優特產

羊羔肉

羊羔肉是一種味美的肉食品,多選擇當年羯羊或週歲以內的羊。

庫車杏幹

庫車杏幹是庫車人民利用庫車的獨特氣候,由庫車白杏鮮果直接晾曬而成。

庫車饢

饢是新疆各族兄弟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