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自信,真正自信的人是怎樣的?

樂爾999


總被鼓勵要自信一點!似乎自信能夠克服一切障礙,是世間最美好的品質之一,自信的人自帶光芒,擁有自信就能所向披靡了。

自信不是盲目無畏、自大或者目中無人,自信的人不會因為對方的地位、權力、名聲比自己高而畏首畏尾或阿諛諂媚。

自信很美好,但很難得,因為我們連自己都很難看透,如何能完全相信自己?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理解它,向它靠近。


所以自信是什麼呢?

自信是指自尊需要得到滿足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它包含能力和自我接納兩個維度,能力是指掌握和控制自我及環境的感覺,自我接納意味著包含個人承認自身缺點的自我尊重。

說白了就是一種感覺或說一種性格,當一個人長期處於自信的感覺中,自信慢慢就內化成了ta的性格,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以一個自信的態度去面對困難。


那如何才能做到自信呢?

可以從它的兩個維度出發。

首先是能力,當一個人的能力足夠強,對自己和周邊的環境有一種控制感時,ta是容易獲得自信的。即便是舒適圈之外的事情襲來,ta也能夠從容不迫地去面對,儘自己對能力去解決。能力是自信的資本。

其次是自我接納,接納自己對優缺點,不會輕易因外界的比較而妄自菲薄。自信的人對自己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有一個比較堅定的立場,不會容易被外界的看法所左右。


所以說了這麼多,自信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自信的人是什麼樣子了,自信的人有能力,接納自己的缺點,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不妄自菲薄,有立場,不阿諛逢迎。

努力做一個自信的人!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Susta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什麼是自信?
我認為,自信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對自我能力的認可,是一種不管面對什麼情況,都會積極樂觀的去思考、去解決的一種精神狀態。所以,自信是大家都希望有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
那麼,真正自信的人,是怎樣的呢?
我認為真正自信的人,會具有以下的幾種表現。
第一,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認識基礎之上的。並且這個認識是一種客觀的中立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的自信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信。因為,如果對自己的認識不客觀,這個自信的狀態就可能會縮小或者誇大,這就可能脫離了客觀現實,那麼,這樣的自信,也就成了一種虛假的自信,是脫離客觀事實的自信,那實際上就不再是一種真正的自信了。

就像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常說的那種自高自大,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自信,即使當事人認為自己是自信。

第二,真正自信的人,對人往往會比較隨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真正自信的人,因為他有自信,所以,他面對任何情境和任何人時,往往具備一種很安全的心理狀態,所以,對待人和事,他不會過分的敏感,所以,他可以做到與他人平和的相處。
第三,真正自信的人往往有一個樂觀的心態。為什麼呢?因為自信吧,所以他對任何事情任何問題,都不害怕,都覺得自己可以解決,既然如此,既然可以解決,那面對未來的問題,真正自信的人,當然就會比較樂觀的去考慮。
第四,真正自信的人,他的方法也確實是比較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真正自信的人,面對問題出現的時候,他是比較鎮靜的,他不會慌張,不會驚慌失措,不會嚇得失去心神、心神不定,那麼,在這種狀態下,他自然可以平靜的思考,為自己的思考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這種情況下,他的思考可能會更有效,想到的方法當然也可能會更多。
親愛的朋友們,對於這個話題,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安嶺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所謂自信,在心理學裡面的定義,與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自信與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自然心境,即人嘗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這個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但我們必須清楚,信心只是成功後的良性情緒,自信不是自大、自傲,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

1、 真正自信的人,首先得非常瞭解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優點潛能和缺點短板分別在哪裡。人無完人,從小到大,你慢慢地自我成長,自我認識,當你加強自我覺察,你會透過周圍人的真實反饋,自己在學校工作裡的業績,從客戶的反映,還有老闆甚至同事的客觀意見中,以及自我反思中,看到自己最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2、 真正自信的人並不自負,不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主要還是從自己的擅長中能夠看到自己能做什麼,且對做這件事情的成功率抱定積極肯定的態度,並投入其中。

3、 真正自信的人,會積極而有效地行動。自信包括你對這件事情的積極認知、態度、正面情緒以及標定價值,為所當為的有效行動等多方面。空有情緒態度,缺乏有效行動,也不是真的自信。自信包含在行動中。

4、 真正自信的人,雖然重視別人的客觀反饋,但不會活在別人的評價中而自我迷失。

能夠自我控制,擁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觀和判斷機制,不會盲目從眾,更不會人云亦云。一般也不會模仿別人成功的模式,而是保持自我覺察,自我反思,不斷地加強自我認知,迴歸自我的中心,從那裡獲取能量,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5、 真正自信的人放下了不必要的外界價值觀的束縛,能夠按照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而行。跟隨自己的內心聲音,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這裡面,不為了別人而活,不為了父母、師長、他人的表揚讚美而活,而充滿了內部動機,為了內在的熱愛而活,且知道自己會在這方面獲得成就。引領自己,不斷靠近自己的人生方向。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自信,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要信任自己,相信自己能行。而這種自信並不是毫無根據地自以為是,也不是盲目樂觀,那樣的“自信”實際上是自負。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不僅知道自己能做到,而且不會只把這種“我能“放在心裡,而是會去行動。即使行動失敗,也不會一蹶不振,而是隨時反省,吸取教訓,等待下一次行動的機會。自信的人做事非常投入、認真、充滿活力,充滿前進的動力。一個自信的人,他/她確信自己身上有一種力量,一定能做成某件事,一定能實現對目標的追求。他們自信地講話、自信地做事,面對各種社會環境,都能真正地樹立確信,每個表情、手勢和言語都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都能勇於承擔和爭取,放開自己的拘束,大膽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真正自信的人,遇到困難不灰心,同時還能堅持自己正確的意見,因此他們更容易成功。

雖然自信的人未必事事成功,但是如果沒有自信,一定不會成功。比如,我們看到那些站到公共場合發言、演講的人,也許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能成功,但如果我們自己身臨其境,就知道想要在公共場合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需要多大的努力。因此,自信可以說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掃把,幫我們掃清障礙,更好地前進。


鵜鶘心理陳小康


自信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是個體對自己的積極肯定和認同,尤其是對自身能力、價值等做出正向認知與評價的一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簡單來說,自信是針對我們自身的一種相對穩定、平衡的自我評價,即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的相信程度,與之相對的是自卑(不自信)、自負(過分自信)。

此外,自信雖然是針對自己的,但不僅僅與自己的思維方式有關,還受他人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真正自信的人除了有合理的自我認知外,還能積極處理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積極面對環境中的機遇與挑戰,具體如下:

(1)真正自信的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沒有人是沒有短板的,也沒有人是沒有長處的,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板,並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此外,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通常對自己持積極的態度,相信自己,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不糾結於過去的得失,能安於現狀,不驕不躁,也會暢想未來。

(2)真正自信的人,能夠合理面對他人的批評和表揚。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中都會有形形色色的人,而在人際交往中不可避免地會形成對他人的評價,有的評價客觀恰當,有的評價主觀隨意,無論好壞,自信的人都能做到不因他人的評價而喜怒無常,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同時自信的人通常能時刻自我激勵和反省,朝著自己的目標穩步前行。

(3)真正自信的人,願意克服困難、迎接挑戰,樂於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每個十字路口都決定著未來的走向,面對機遇和挑戰,真正自信的人會基於對自己的判斷,選擇自己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堅持走下去的道路,而且一旦選擇,便會勇往直前,不畏難,不害怕失敗,不輕言放棄。


安慰記


自信與自卑,看似只是簡單的兩種心理狀態,卻很少有人能夠在自信這個極端中獲勝,大多數人都集中在了自信與自卑之間徘徊。但是,真正自信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個人認為我並不是一個十分自信的人,依然有很多自卑心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我,但是,在我個人對自我改造的過程中,我的確是體會到了關於自信對人的一個好處,它不僅僅體現在了工作方面,更是情感、家庭、人際關係方面必備的一種心理要素。

從心理過程來說,自信其實是一種客觀的自我認知的狀態,它所代表的意義是這些:

1、能夠清晰地分辨自身的情緒狀態以及控制情緒狀態。這是很多人並不具備的,人們通常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例如:高興了就工作積極,不高興了就萎靡不振,負面情緒來了得不到合理發洩等等,情緒決定人生,這毫不誇張。

2、能夠從客觀地角度來認識自我。無論是從思維方式還是性格角度,人們總有優劣勢,但是一個自信的人,能夠從客觀地角度去分析它們,同時,他們能夠積極地對自我進行改造。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是,他們對自我的感知能力是很強的,能夠及時地發現自身的行為和思維對他人或周邊環境帶來的一種影響,這也是自我改造的前提。

3、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他們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糾結和徘徊,因為他們對自身缺乏認識,所以,他們無法發現自己想要的目標,因為如此,也就缺乏一個合理、科學的計劃,生活和工作就變得混亂不堪。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行動力和計劃性則會導致自我認同感的不斷降低,最終,有的人可能會因為此變得自暴自棄。而自信的人,他們能夠對自我進行深度思考,能夠合理的安排這些計劃並且用意志力堅定地執行這些計劃。

因為自信是一種潛意識當中的心理狀態,所以,我們很難去察覺,但是,一旦我們將其目標化,那麼,我們便可以更好地感知這些不斷變化的心理過程。


心理博學社


的確存在真自信和假自信。

真自信就像信仰一樣穩定、從容、堅固;

假自信則是自卑、幻想、張揚、逞強、狂妄無知的掩飾。

先來說假自信

  • 假自信是種“迷信”,缺乏“真確”

我不贊成那種自我催眠的做法:每天早上對著鏡子說幾十遍“我很優秀”、“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成功”,這顯示出人的功利、不誠實和幼稚。

的確有過度自卑的人需要實行那種重複的自我暗示,但靠簡單的重複宣佈“我很棒”效果是很表面的,人必須從心底清晰地認識自己是誰,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獲得真正的自信。

真自信並不像一些人所定義的“我很強”,“我很正確”、“我是最棒的”這類的信念,因為它從根本上並不誠實,所以缺乏信仰般堅固的基礎,根本是一種“迷信”。

  • 假自信喜歡錶現

假自信往往虛張聲勢,狂妄囂張,不敢接受和麵對批評,因為不敢暴露自己的過失和軟弱。

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你對上師謙卑有禮,對你的部屬卻不屑一顧,那麼你的尊敬便微不足道”。

外表自信而內心自卑的人才需要靠嘲笑別人來安慰自己,掩飾那點懦弱無能,保護那點可憐的自尊心。那叫作外強中乾,內心特脆弱特自卑。

喜歡嘲笑其實是因為怕被嘲笑;喜歡貶低其實是因為怕被貶低;喜歡糾正的人最怕被人糾正。不信你可以在那些人身上試一試,看他們是不是跳起來,甚至發狂。

  • 假自信不能面對現實

用心理暗示催化出來的自信,在人的內心深處說服力不足,人騙得了自己的表層意識,卻騙不了潛意識。

當仰望星空的時候,還要故意看不到自己的渺小嗎?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還要故意看不到自己的脆弱嗎?

在失敗面前,還要故意看不到自己不成熟,需要成長嗎?

在更強大的人面前,還要故意認為自己最優秀嗎?

更高明的人不同意自己的看法,難道還要堅持自己最正確嗎?

你是不是曾經在朋友面前表現得很懂似的,但出現了業內牛人,你就變了個人,變得謙虛謹慎,不敢再說得那麼確定了,是不是很搞笑呢?

真自信

  • 真自信絕不是盲目肯定自己

自信的人能看到自己的強項,也能看到自己不如人的地方。

他不會說:“我最優秀”,他說:“我很有價值”;

他不會說:“我一定行”,他說:“就算不行,敢於嘗試也是值得肯定的”;

他不會說:“我不會錯”,他說:“我可能有錯,但錯了我會承認,並且繼續學習”;

他不會說:“我很完美”,他說:“我不完美,但可以進步,我的努力有價值”。

……

真自信不需要找理由推脫責任,能原諒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能接受人生的缺憾。

  • 真自信不張揚

《道德經》說:“大音希聲”,真正自信的人是很自然內斂的,毫不做作和表現。

自信的人從來不需要被肯定,也從來不怕被否定,不掩飾過錯,不假裝謙虛,就像大海不會去跟小溪炫耀“我很大”,也不會自卑自己比天小。

所以別人的看法,無論是讚賞或貶低都不能困擾他。

  • 真自信不需要嘲笑貶低他人

真自信能正確的評價自己,不需要靠貶低否定別人來抬舉自己,也不怕肯定稱讚他人會降低自己。

嘲笑貶低他人是弱者的行為模式,肯定他人才是強者的行為模式。


真自信是需要修煉的,要多讀經典,多經歷人生,接觸那些人格修養好的人,還要保護自己不去接受別人的貶損否定。


本號關注心靈亞健康,歡迎關注、評論和轉發。


廬山心靈真語


首先,我認為自信,是一個綜合性的素質,一個自信的人,多半都集合樂觀、積極、熱情、好人緣等等特點於一身,所以你建立自信,就不能為了自信而自信,那樣你會顯得不自然。所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你要從一個敏感的,消極的人,整個兒變成大方的,坦然的,從容的人。任重道遠啊。

所以反觀內心,是一個入手處,有朋友也提到了,反觀自己的時候千萬不要去“餵養”消極情緒,你是去理性分析,而不是自怨自艾。要從情緒中跳出來。

關於書籍,從浩瀚的心靈雞湯中,很不容易發現了一本《改變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訓練》這本,是JosephJ.Luciani寫的,這本書乍一看依然是個雞湯書,但是細細讀來,發現了很多比較深入的東西,他在最後一章給出了具體的做法:

1,看清自己的缺點:其實就是去認清自己的思維模式

2,分清事實和假象,這一步裡,是在第一部的基礎上,讓理性的自己介入,去分析清楚我對事情的反應,是合適的嗎?我只能這樣嗎?之類的問題。

3,不要聽信雜音。第二步完成後,你內心裡會出現很多雜音。“你就是個loser”“你永遠做不好這些事”“你太愚蠢”,你的習慣性思維會干擾你進步,他們會不厭其煩的打垮你。你不能再相信這些聲音。

4,遺忘,轉換頻道。到這裡,其實你已經明白應該怎麼做,所以就去“莽撞”的做。以前不敢上臺發言的你,就上去吧,說砸了又能怎樣,只要你不要反覆告訴自己“你永遠講不好”之類的話,誰也傷害不了你。

5,持續性激發。自己每天一點一點進步,激勵自己,用小成功鑄就大成功。

這個書應該是我看到的對我有用的第一本,之後對內心真正產生巨大震撼的東西其實是佛學。我不是佛教徒,而且在接觸佛學以前,還比較牴觸,因為不瞭解,後來發現佛學其實就是心的哲學。相當深奧。

之前推薦的那本書是西方人寫的,所以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維,就像西醫一樣,哪裡痛貼哪裡,痛痛痛,貼貼貼,對於急需幫助的人,的確有用,但是我們知道,人體是一個整體,每一個部分都是和其他組織協同作用的,你要徹底治好一個病,就不得不動用東方式思維,綜合調理!

佛學就是這種從整體上入手,根本解決問題的東西。提到佛學,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四大皆空”,“色即是空”這種常聽到的、難懂的概念,然後就是對於假和尚假寺廟的痛斥,其實在沒接觸過真和尚,只是旅遊時看看那些商業化寺廟之前,我也一樣。後來接觸了真正的寺廟(稱之為正規道場,中國大概有100多座),發現其中大有學問。

和尚們其實主要就是在修心,然後幫助別人修心。我聽到一句“用佛學修心,用道家修身,用儒家治國”,描述的比較貼切。他們看似遠離塵世,其實是在以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事,這個具體不說了。

說回自信這個東西,在佛學的概念裡,就應該換一個詞了,它完全涵蓋自信、樂觀之類的東西。這個詞就是“智慧”,在我現階段的理解裡,智慧主要包含:

1,不折磨自己。2,不折磨別人。3,明白一切都是變化的。

具體來說:

1,不折磨自己

你一進寺廟,一般總會發現有一個大肚子的呵呵笑著的彌勒佛,其實其中的用意是想告訴你,人生原本就應該以喜悅的姿態對待(與大家瞭解的“一切皆苦”的概念有出入,那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的,暫且不提)。你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別人不喜歡你、別人對你不好、你長得不好之類的問題煩惱,這都是缺乏智慧的體現。

2,不折磨別人

有智慧的人,能夠體諒別人,理解別人,善待自己的同時,善待每一個人。佛學講究因緣,一切都不是偶然,都是你自造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吸引什麼樣的事物。所以說,每一個人的言行,都是可以從他的角度去理解的。

另外,就是明白自己的言行會對別人有什麼影響。舉個例子:有個人說話刻薄,口無遮攔,得罪不少人,但是當別人對他說你以後別這麼說話,他反而說:我真的沒想到你們心眼這麼小。這個人就是非常缺乏智慧,他過得快樂嗎,一般這種人都不快樂,即使快樂也是裝的,大家都不喜歡你,你怎麼可能快樂呢,但是他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永遠怪別人。

3,明白一切都是變化的。

遇到失敗沒必要很不爽,獲得成功也不必沾沾自喜。最好的心理狀態是平靜。明白一切都是變化的道理就是用一顆平靜的內心對待所有事。你會發現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好315誠信項目導航網


我認為真正的自信,來源於自己對生活,對社會一些複雜現象的認可和接受,更是對一些現實社會發生的事情和身邊所感受到的事情的,承受能力和放下的能力。

換個說法就是說自己能忍受一切常人認為所不能忍受的事情,能接受和挑戰一切常人認為所不可能的事情。對於生活中和社會上出現的所有一切壓力,都能夠勇敢的承擔,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個有膽量去迎接再承受,承受的同時還要準備轉化和解決的心裡。

所以才會出現,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3月初到現在我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現在坐等功成。✌


新新向榮\n


自信,廣義上講,自信是一種積極性,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狹義上講,自信是與積極密切相關的事情。

自信是對自己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情,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真正自信的人心底下一定有足夠的實力,有了足夠的實力才會讓自己相信自己“我能行”,只有自己有了足夠的能力也才能證明我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